巧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2016-12-30李燕群王子珍
李燕群,王子珍
(昆明理工大学 图书馆,昆明 650500)
巧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丰富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
李燕群,王子珍
(昆明理工大学 图书馆,昆明 6505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正面临许多问题。许多大学生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产生了抵触心理,但随着翻转课堂的出现,大学生在信息素养教育方面看到了希望,并积极参与进来。
教育;大学生信息素养;翻转课堂
随着我国互联网的出现和快速发展,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学方面面临新的问题。许多大学生厌烦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始对网络教育资源、信息资源更加感兴趣。不再是单一的教育接受模式,更加关注互动性、合作性的学习方式。大学老师为满足学生需求,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许多大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都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想获得丰富的知识难度很大。信息素养相关工作者为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改变策略。翻转课堂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些问题。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就是在信息化的教育模式下,学生通过观看老师在网络上教课的视频(一般这些工作都是学生在课前需要完成的),然后在上课时老师和同学对知识进行交流沟通等,最终满足学生学习目的的教学模式。这种教育模式的出现是信息快速发展的必然,它最早出现在美国,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成果。它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虚拟和现实教学的结合。
翻转课堂教学是极其有效的一种教育方式,它可以让学生在学习之后记住大部分的学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1 同伴教学
这种方式是学生在有同伴的氛围中学习,通过与同伴合作、学习等能很清楚地看到自身有哪些做的不好的地方以及别人比自己做的好的地方。在课堂活动中,通过与其他人的合作和交流,不但能使同学之间的友谊更加深厚,也能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从而在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到新知识,锻炼自身能力。
1.2 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大多数课前学习都需要自己完成,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得以自己个性化学习。这种学习模式可以让学生自己明白哪些知识自己弄懂了、哪些知识自己没有理解,这样在课堂上就可以有针对性的提问,从而获得解答。这种方式不但节省了时间,也让每个学生都能学习到全面的知识。
1.3 互动学习
翻转课堂不在像传统课堂那样以老师教课为中心,它更加侧重于学生的学习。老师也不仅仅站在讲台上“满堂灌”,而是来到学生身边答疑解惑。这种教学方式更加侧重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互动交流,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2 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发展的可行性
信息素养教育在目前存在许多的问题,有必要对其注入新的生命力并加以改革。目前我国的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发展还处于起步尝试阶段,一些大学也对这种模式进行了一定的摸索,并取得了相应的教学效果。这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大学课堂教学开展翻转课堂提供了借鉴。
2.1 资源丰富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资源越来越丰富,其中不乏信息资源软件的广泛使用,这些优秀的网络资源为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开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条件。
2.2 教育理念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教育观念也不断发生改变。信息化资源高度开放和信息化资源高度共享的观念已经在社会上发展开来。许多相关教育工作者也在为此做着大量的探索和实践,这在很大程度上给翻转课堂在信息素养教学的开展方面提供了思路。
3 信息素养课翻转课堂的实施策略
3.1 整合开放信息素养教育资源
互联网的发展使许多教学、图书等丰富的网络资源得到共享。老师在课堂实施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时,可借鉴网络上许多优秀的在线资源,直接让学生进行课前学习。一些网络资源不太全面的老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进行补充和拓展,使其更加全面,从而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
3.2 布置课前学习任务
老师在确定好了学习方向以后,首先要确定出学生课前要学习的资源,通过对学习资源的研究,给学生布置有针对性的课前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的学习有目标、有动、有激情,为课堂学习打下基础,提高学习效果。
3.3 开展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
翻转课堂之所以比较成功,很大原因就是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老师应在课堂上开展丰富的课堂学习活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的学习更加高效,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4 结 语
随着我国教育的多远化发展,大学生对新的教育模式越来越感兴趣。而翻转课堂在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中的开展,不但让学生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大学生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是现代教育的一个新兴点,相信它的开展会推动我国教育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田爱丽.借助慕课改善人才培养模式[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2).
[2]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13(1).
[3]黄静.基于学生互评的翻转课堂构建——以南通大学文献检索课为例[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14(1).
10.3969/j.issn.1673 - 0194.2016.10.169
G434;G252.7
A
1673-0194(2016)10-0241-01
2016-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