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创新

2016-12-30许秩嘉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30期
关键词:学风社会科学哲学

◎ 许秩嘉

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与创新

◎许秩嘉

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建设,进一步发扬“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术民主精神,增加学术科研人员的创新自觉性,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中推进创新,实现科研内容创新、方法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创新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要做出不懈的努力。

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必要性

引领和服务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创新的必然要求。必须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通过创新进一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走向成熟和完善,对新问题、新情况进行及时的理论跟进,进一步深化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

同时,在我国的各项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的现阶段,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以为当前深化改革进程提供源源不断的理论支撑与决策支持。要结合我国发展现状,紧随科学创新的脚步,在改革创新中寻求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道路。

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影响力的必然要求。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国家提升国际地位的重要支点,政治价值影响力、意识形态吸引力等都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现阶段,只有不断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提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解释力与公信力,才能在国际社会中提升我国政治价值影响力与意识形态吸引力,进而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中华文化的影响力、增加国际话语权。

与自然科学有所不同,哲学社会科学着力于研究“形而上”学,文化本身就是这些形而上学的集中体现。现阶段,我国经济实力跃居世界第二,然而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水平、文化软实力却远跟不上我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如今,世界已经变成了一个地球村,各种文化思想也涌入到人们的视线中。在这样的形势下,要想使我国成为一个文化强国,增强国际社会的文化影响力,必须创新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满足人民群众对优秀精神文化产品新期待的必然要求。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群众始终是国家发展的目的与落脚点,人民群众是我们开展工作的航标。近年来,我国的经济不断发展,综合实力也与日俱增,人民群众也更加渴望多样化、多方面和多层次的文化消费。然而,我国现阶段的文化水平还远远满足不了人民群众的需求,这与我国现有的经济实力是不相称的。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来愈来愈高的精神生活要求,也会带来愈来愈重的文化消费占比。要想使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大力推进中国特设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进而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创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也必定能促进精神文化工作取得不断的发展。

改善当前不良学术现状的必然要求。现阶段,我国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学术交流和学术研究活动也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我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快速发展的同时,各种问题也层出不穷。低水平重复、关注重大现实问题的能力不足、理论转化为实践成果的程度不高等,都是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因此,切实推进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的发展与创新,将创新水平提升至一个新的台阶,是解决当前学术领域中存在问题的必然要求。

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

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首先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实现“两个巩固”的根本任务,并以此作为创新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哲学社会科学无论怎样创新,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阵地,在创新的道路上站稳立场。要把马克思主义运用到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实际过程之中,贯穿各个领域,确保哲学社会科学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保驾护航。

继往开来,兼容并包,在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有机结合中推进创新。民族性与世界性好似同一事物的两面,展现出不同的属性,归根结底又同出一源,即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民族性与世界性完全可以做到有机的结合,共同推经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只有置身于世界性的科研交流中,兼容并包,才可能取得巨大的进步。在世界历史舞台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思想只有在与他民族思想相互结合,经历融合“痛苦”,才能绽放出别具一格的光芒,展现出无与伦比的魅力,从而赢得世界的认可、尊重。

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必然路径

加强学风建设,坚持和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只有处理好学风问题,才能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更加繁荣。学风并非小事,我们社会的思想观念与精神层面都体现在学风中。现阶段,一些学术落后、学术浮夸现象还存在于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中。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步伐。要塑造健康向上、互相学习、气正风清的学术氛围,打造职责分明、治学严谨的良好学风。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青春永驻,就是因为它提倡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工作方法,所以要使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能与时俱进,就务必要坚持实践和理论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学风。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基础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指向标,也是其发展的灵魂所在。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工作上,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理论联系实际马克思主义学风。

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充分发扬学术民主。学术自由是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的重要前提。在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宪法和法律所保障的各项自由,鼓励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在实事求是基础上提出新理论、创立新学说、探索新领域,提倡不同学派、不同学术观点的争鸣,反对用行政手段干预学术自由,对学术问题妄加评判,擅作结论。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给学者的学术志趣和学术个性提供自由展示的空间,打造健康有序的学术氛围,给学者的学术理想创造自由驰骋的天地。

增加学术科研人员的创新自觉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人员应努力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秉持超越自我的理念,时刻提醒自己提升创新理念,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更新自己的知识储备,避免无意抄袭,杜绝有意抄袭,为推进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要以课程教育、专题研修等多种形式开展研究方法的教育和培训,增进方法自觉,助益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创新。

(作者单位: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

猜你喜欢

学风社会科学哲学
《云南社会科学》征稿征订启事
《河北农业大学(社会科学版)》2021年喜报
辅导员视角下的“抓学风”
大健康观的哲学思考
数学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
陈嘉庚精神与“诚毅”学风的形成
关于改进高校学风的思考
大学学风建设探究
社会科学总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