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研究

2016-12-29蔡小兰

都市家教·上半月 2016年12期
关键词:应用研究阅读教学

蔡小兰

【摘 要】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已经通过不断的改进和创新取得了相当的成效,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的发现了许多问题。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本文就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如何提高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进行总结。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应用研究

语文在古时候一直属于孩子们的启蒙课程,当然它在现代教育中的地位仍然不容小觑。语文是一门讲究素质培养的课程,能够帮助孩子们形成健康的价值观和有效的思维方式。所以,我们在进行语文教学时要注重对学生心智和兴趣的培养,当然这也是课程改革中的要求。因此,我们要注重语文课堂上的阅读教学,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社会。

1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对于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我们无法否认它有着很多优秀的地方,然而任何事物都不会是完美的,我们必须正视其中存在的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才能寻找到最适合、有效的方式。下面我们就来分析在传统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忽视了学生们的全方面发展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小学语文教学在教学目标上渐渐出现了偏颇。语文一直是一门基础学科,是人们表情达意的工具,是一种很美丽的文化。然而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我们却经常忽视语文对学生们情感的要求和其他各方面的培养,单单是把语文看做了一门考试科目,这样岂不是拣了芝麻丢了西瓜?所以我们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时候,要重视起对学生的全方面培养,按着语文课最初的目标来进行教学。

1.2忽视了学生们学习的主观能动性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语文学习中也是。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和学的关系问题上已经渐渐迷失,主要表现为“教”的机械性与“学”的被动性。众所周知,语文学习的目的并非只是一味的应付考试,取得高分,而是让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能更好地融入到学习的氛围中去,从而使学生的语文水平得到真正的提高。

1.3忽视了语文教学与生活的联系

任何学科的学习都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能力,让他们在了解了专业知识以后能够更好地应用到生活中去。然而传统的教学都多多少少的受到了应试教育的影响,忽视了学以致用的基本理念,老师只是一味地教导学生如何在考试中作答,而在现实生活中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

1.4忽视了语文的工具性

上面提到的,语文一直是一个工具性的学科,许多人在小时候就经常听到一句话,学不好语文,你以后做数学题连题都读不懂!这句话当然不是危言耸听,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他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言素养,保证我们的生活秩序。然而在很多时候的语文课上,我们只能看到学生们在埋头进行大量的习题训练,他们在重复的做题过程中甚至都已经麻木,不知道自己在写些什么东西。这样的教学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是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是却已经背弃了语文的工具性。

2小学语文课阅读教学的简单应用策略

在进行了以上对于语文课教学现状分析之后,我们就要开始探讨如何避免这些问题,改善语文教学方法。在诸多方法中,我们不得不提的就是阅读教学,这种注重对孩子们主观能动性培养的教学方式不仅能保证课堂的效率,还能让语文找回它本身的意义,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

2.1明确教学关系,把握好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

自古以来,教师都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担负着传道授业解惑的责任,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讲究以人为本的今天,虽然老师的话并不再像以前那样不容置疑,但是尊师重道的古训我们还是没有忘记的。所以作为对学生影响极大的人,老师们更应该掌握教学中应有的度,讲究收放自如。比如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们应该要善于活跃气氛,保证课堂活力。还有,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适当的改进自己的讲话方式,保证内容能够被理解。最后就是要不断地去调动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能够找到热情,而不是一直被逼着去学习。

2.2开展课上阅读,把握好小学生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我们认识世间万物的动力源,在人的一生之中,小学时期学生们对眼前世界的好奇程度是人生中最强烈的,也是最可贵的。在开展课上语文阅读教学时,教师要把握好学生的这种强烈的好奇心,变“被动学”为“主动学”,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比如,老师们可以在进行一篇文章的常规讲解完成后,布置一些相关的兴趣类阅读,在活跃了课堂气氛的同时,让同学们对这些内容产生好奇,从而选择自发学习。

2.3利用教学空白,把握好学生的求知心理

任何人都会有自己的性格特点,有许多人在对待自己未知的事情时,会产生强大的求知欲,总是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小学生们在这方面更是“佼佼者”。所以,老师们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利用这个性格特点,故意留出空白之处,让学生能进行自发的思考和想象。比如在讲到“僧敲月下门”这句诗的时候,老师们就可以提一下“敲”和“推”这两个字,但是不要讲解太过清楚。不同于老师强行灌输的是,这样的自行思考能够让学生们发散思维,不局限于前人的评价,对于他们的理解和后续语言素养的提升都是很好的帮助。

2.4重视阅读积累,把握好学生们的阅读量

量变促成质变,这个众所周知的道理也适用于小学生的阅读过程。欲速则不达,没有足够的量的不断积累,就不会有大的质的提升,切记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就要考验老师和同学们的把握能力。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完全成熟,要他们能够读懂一些高深的名著自然不可能,但是在这样一个量的积累过程中,我们要保证的是尽量开阔孩子们的视野,书中那些深奥的道理,到了一定的程度他们自然会理解。

3总结

总之,阅读是人一生中相当重要的一件事,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生活,超越生活。所以,我们在进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时,要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切入点,更好地引导学生,使学生喜欢上语文阅读,提高语文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周荣婷.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方法初探[J].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2014,(5):67-68.

[2]魏海翠.浅谈小学语文课内外阅读衔接策略[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47):274.

[3]苏晓燕.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方法分析[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5,(29):336.

猜你喜欢

应用研究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AG接入技术在固网NGN的应用研究
空域分类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
分层教学,兼顾全体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