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如何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
2016-12-29朱成龙
朱成龙
【摘 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广大语文教师研究的重要课题。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在课堂教学,教师必须要树立有效的教学理念,精心设计问题,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探索有效的学生学习方式。
【关键词】语文;阅读;有效性
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语文教学的归宿。通过阅读教学,使学生学习到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学习悠悠上下五年的历史文明,了解世界各地的风土人情,领悟到人类的真善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就对于语文这语言学科本身而言,能够提高语文的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如何才能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树立生本阅读教学理念
传统的阅读教学,都是教师奖,学生听,教师参考大量的资料后,99画画,圈圈点点,然后把这些内容讲给学生,一堂课下来,学生写得不亦乐乎。《语文课程标准》在“前言”的“基本理念”中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教学建议”中又进一步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这就明确了学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可见,“以人为本”是课程改革的核心,而“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学生的发展问题,即让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得到各方面的发展,促进学生可持续性发展。为了学生的发展,我们必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新课程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教学活动要在教师引领之下,展开自主阅读,让学生在独立自主的阅读中自我发现,自行构建知识体系。建构主义认为,学生学习就是促进知识的生成。阅读教学就是通过各种对话,促进生态生成。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学生文本作者,是最基本的要素,其中文本就是把各种要素紧密相连,实现了生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生本对话。但语文教师必须要明白,每一类对话的主题必须是学生,对话的最基本的依据必须是文本。所以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的有效性,就必须坚持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的原则,切不可包办代替。
二、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以往的课堂,我们往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记得多,要是问的多,学生思考得多。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资料和网络已走进我们的学习生活,所以,学生也好,老师也好,有问题都先要去去查阅参考资料,各种辅导书籍,都喜欢百度一下,这样就恰恰忽视了,阅读教学的最根本方法——朗读。要真正让学生对阅读产生兴趣,并且能够自觉地、发自内心地阅读,还要解决学生的内部动力,那就是靠语文本身的魅力去打动和吸引学生,在有目的和对象的阅读中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学生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逐步品味到语文的形象美、意境美、思想美,感悟到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此,我们应该教给学生阅读方法:抓人物的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和心理活动用心去读;抓精彩重点语段用情去琅琅地读;抓意境描写,发挥想象去读。经过教师的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之养成阅读的习惯。这样就使学生的文化底蕴不断厚实,从而产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从而使学生阅读的兴趣进一步增强。
首先,语文教师要解放思想,摒弃那些阻碍学生发展的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从封闭沉闷的繁琐分析中走出来,彻底解放学生的头脑、手脚,开放课堂、教材,教学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向各种传媒、电子网络延伸,使之与社会发展、知识巨增相适应。其次,儿童在进学校读书之前几乎“读得懂”所有“说”出来的书,对书的“听”的兴趣往往会迁移到“读”的兴趣上来。因此,语文教师一方面在课堂上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录音机、电视等视听媒体多让学生“听”书。从而诱导学生早读书、多读书。第三,语文教师要尽量多的向学生推荐一些中外优美的文学名著,让学生在自我阅读中,感受到文章所创设的情境的美及语言的魅力,让学生觉得阅读是一种美的享受。讲《荷叶圆圆》时,我打开幻灯,出示荷花的图面,简介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荷花,在美丽的荷花塘的风景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优美的形象刺激着学生的情绪,影响学生的情感活动,而相应的情绪,情感。
三、创设教学情境
教学情境其实就是教学环境和教学感情的融合,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非智力因素,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使师生形成轻松活泼、积极的情感因素,实现教与学和谐发展的有效途径。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激发起学生的兴趣,而且能够引领学生进入一个特定的艺术境界。随着多媒体进入课堂,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更能使语文阅读教学插上了飞翔的翅膀。比如,在教学《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以充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教学过程出现,情景交融、生动活泼的场景。根据课文叙述,小女孩“流落街头,几次擦燃火柴产生的幻想,饿死街头”制作了图片,大屏幕展现这些场景。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认知的感知材料,而且可以在学习疑难之处让学生对表象进行,分析,综合概括,使思敏向深层发展,给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精心设计问题
目前,我国大部分语文课堂上的内容讲解按照教材或教材,参考指导上进行的。教师设计的问题过于单一,过于笼统。不是问题太大,学生无从做起,就是问题小而多,学生感到凌乱,理不出头绪。其实,出现这种问题的原因在于,教师没能很好地钻研教材,走了捷径,只注重参考教案和答案,脱离了文本。所以,教师首先要研究课程学习目标,深入挖掘教材文本内涵,充分驾驭教材,把需要讲给同学们的内容,精心设计成几个问题。让这些问题贯穿整个课堂,使课堂知识体系更富条理,脉络更加清晰,层次更加分明。要是在设计问题时,还要考虑到能不能激发起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能不能引领学生继续深入地研究文本,能不能引起学生的深入思考和探究。这样说来,设计问题,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范围和思考水平,问题不能过难,也不能过于太简单。同时,在设计好大论题的同时,也要有小问题的辅助。有时,一个小小的问题,只要能在恰当的时机提出,可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有效突破难点,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有教师在讲《背影》时,当读到“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时,教师马上向学生提出问题:为什么作者会怕父亲和别人看见自己的眼泪?这个问题就会引起学生对爱的表现的讨论。学生争先恐后,说出了不同的答案内容。教师没有马上进行评判,而是让学生先读完了整篇课文,然后让学生再次回答。这一过程里,学生读得很仔细,思考的很认真。我想,这就是一个好的问题所产生的阅读效应。从这一层意义上说,老师的问题应该有创新性,学生的回答也应该是多角度的,语文教师就要鼓励学生从不同层面,各个角度分析问题、思考问题。
五、提倡合作探究学习
实践表明,合作互动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尤其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更是效果明显。合作学习使学习气氛非常浓厚,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通过开展合作互动学习,可以拓展学生掌握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语文应用能力,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促使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谐的人际关系。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分组,指定组长,给每位组员都应该分工,让他们各负其责,体验到每位组员的存在价值。
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阅读教学中的合作学习,同样也应该有评价这一环节。我想,既然是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就不应该只注重结果评判,更应该注重过程性评价,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