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虽好,可别什么都学!

2016-12-29小明

科学大众(中学) 2016年9期
关键词:工作者暴力协会

小明

看电影,成为越来越多人喜欢的消遣方式。在优秀的电影故事中,我们能获得振奋人心的力量,能体悟到生活的哲理,能学习到应对困难的方法。当然,也有不少场景是大多数人不想在电影中看到的,比如暴力、色情、偏见等内容。电影中还有一个常见的内容被一些人反对,那就是吸烟。

根源:模仿理论

中国控烟协会,每一年都会批评本年度吸烟镜头最多的电影,以此来抵制电影中常常出现的吸烟镜头。控烟协会的这个举动,让许多电影工作者“为难”,他们觉得控烟协会的行为有那么点小题大做。比如某一个电影的出品方就说,“电影本身还原的是市井生活,市井生活下抽烟是一个比较常态的生活状态,之前并没有考虑过会出现这种质疑。”不仅电影工作者如此说,一些影迷也觉得控烟协会是多管闲事,电影中有一些吸烟镜头又怎么了?

其实早在多年前的美国,也有不少人批评电影里面吸烟镜头太多,担心会引导青少年开始吸烟,美国的电影工作者也是不以为然,他们认为电影中的吸烟镜头没有那么大威力,说白了就是“青少年吸烟这个锅,电影不背”!但是没多久,在实际的调查结果面前,大家不禁对此问题引起高度重视。

美国洛杉矶的健康部门在青少年当中做过一个调查:很少在电影中看到吸烟镜头的人,仅13.5%开始吸烟;那些每部电影都能看到吸烟镜头的,这个数字是21.8%;那些经常在屏幕上看到吸烟的人,抽过烟的数字高达37%!另外,据达特茅斯学院的科学家多年调查,有一半青少年开始吸烟是因为电影。有研究证实,对于还没抽烟的青少年,电影中抽烟镜头越多,他以后就越可能抽烟。

这些青少年怎么了,不就是在电影中多看了些吸烟镜头,怎么就开始抽烟了呢?解释这个原因,就不得不提美国的心理大师班杜拉,他以“充气玩具”实验为佐证提出了模仿理论。这个实验简单概括一下,就是一群孩子事先观看一段视频影片,内容是一个大人凶狠地捶打充气玩具,结果当他们独自玩耍时,也会积极地模仿大人的行为,用力地攻击这些玩具。

班杜拉的研究结果一出,无论是在心理学界还是在舆论界都引起轰动,并进一步加强青少年观看影视中暴力镜头的限制,这一理论也成为了近几十年来研究影视作品对大众影响最重要的参考。同样是电影中的镜头,暴力和吸烟一样,都会让青少年在观看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正如前面一些人所说,电影中的抽烟行为只是习惯使然,可当观众被电影角色的英俊、坚韧、叛逆、忧郁所触动的同时,也看见了他们在抽烟。

主动接受“正能量”,自觉屏蔽“负能量”

很少有电影会把吸烟和不好的形象连接在一起,抽烟最多的往往是主人公,结果就是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越来越宽容与接纳,并且蠢蠢欲动地想着“抽烟真棒”。2008年国内的一份调查显示,8.4%的学生认为“电影电视中的成功人物都是抽烟的”“电视中的一些酷哥靓妹们嘴叼香烟非常神奇”。而之前提到的达特茅斯的研究,越是他们喜欢的明星在电影里面抽烟,他们就越会去模仿。

吸烟的危害大家都知道(包括二手烟),但是全世界吸烟的人数依然居高不下。而且呈现低龄化的趋势,越来越多青少年在明知吸烟危害的情况下,依然选择成为烟民。这背后除了父母、同伴的引导,影视作品中频繁出现的吸烟镜头,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一个现实问题就是,短期内影视作品中的吸烟镜头还并不会被严格控制。

所以作为一名普通的青少年观众,我们要牢记这样的事实:影视中的主人公之所以优秀,是因为他们面对困难的乐观、忠于理想的坚毅和心怀他人的慈悲,与吸烟没有任何关系。除此之外,电影中展现的暴力、赌博等违背纲常法理的情节,都不是我们应该效仿的,要学习电影中带给你正能量的事物,自觉屏蔽一些错误的示范。电影虽好,可别什么都学哦!

猜你喜欢

工作者暴力协会
反性别暴力
5·30,致敬最美科技工作者
2019年度山西最美科技工作者
“广厦奖”优秀评选机构名单
亚健康科技工作者
暴力的班长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协会 通联站
暴力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