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在合训分流学员数据库教学中的实践研究
2016-12-29王晓芳袁广林裴斌汪群山秦晓燕
摘要:针对合训分流阶段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特点和教学实际,结合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多元融合,协同驱动”的教学模式,介绍该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的实施过程和方法,分析在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对策。
关键词:数据库;微课;建构主义;多元融合
引言
数据库基础课程在计算机科学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该课程的教学担负着培养学员理解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掌握数据库设计的能力,对于提高学员信息化素质,培养学员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意义重大。随着课程的调整,陆军军官学院在该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出现了新问题:课程学时大幅度压缩,教学内容和以前一样多,存在教学内容多与学时少的矛盾;教材内容与军事结合不紧,很多知识相对陈旧,不仅与学科前沿贴合不紧,更与当前的要求院校教育向部队、向实战靠拢不符。
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多元融合,协同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模式将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类教学资源有机整合,共同驱动教学过程。
1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引入
1.1 军内外解决类似教学问题的主要成果
针对合训分流人才培养模式下,数据库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尚未见到有效的教学方法。普遍的做法是删减教学内容,但这肯定会影响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完备性。从目前获得的资料看,军校在开发网络教学系统方面相对滞后。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北京武警指挥学院针对数据库课程提出的三个结合教学法,该教学法主要是针对案例进行教学,虽具有一定的意义,但忽略了合训分流学员的特点,没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现学员课下的自主学习,对课时要求较高,有局限性;地方院校起步较早,中国人民大学、江西财经大学等高校研发的“数据库系统”精品课程网站,很成熟,值得借鉴,但是他们都没有考虑军校合训分流教学的特点和规律,不可拿过来生搬硬套,必须设计适合我们自己的教学模式。
1.2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强调“教员指导下,以学员为中心开展教学”。其教学过程分为3个步骤:确立研究问题、分析求解问题和总结升华问题。
建构主义为新形势下合训分流学员的课程教学提供了新的教学思路和方法。我们基于建构主义,提出“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该模式要求在课内,利用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和案例教学精讲内容,其中多元融合的“元”就是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动画演示、微课和案例教学等各种教学形式,将这些要素融合在一起实施教学。在课内,我们利用军事情境和军事案例,对课程重难点内容精讲,将设置的军事应用情境和案例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激发学员去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员是学习的指导者,引导学员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外,利用微课对教学内容进行补充,弥补课时的不足,学员利用网络信息资源在线学习微课,并进行在线测试、在线答疑,仍然是学员自主学习。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有效解决合训分流培养模式下出现的问题,贴近数据库基础课程向实战靠拢、向部队靠拢的要求。
2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
在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实施中,我们精心设计课内精讲内容,进行启发式和任务驱动式教学;课外构建融合军事案例、微课视频等网络教学资源,使得多种教学手段和多类型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
2.1 课堂教学精讲,提出问题
在教学思想上,把握“在教员指导下,以学员为中心开展教学,注重培养学员思维和自学能力”这一教学理念展开教学。
我们在课堂上首先对重难点问题进行精讲,并抛出面向应用的军事教学案例,将学习与问题结合起来,带动学员积极思考问题,通过布置具体任务进行驱动,把学习嵌入到问题情境中,激发学员自主解决问题,实现知识迁移和启发式教学。我们发现学员比较关注相关知识的军事应用,所以在讲述时,尽量通过军事应用导人教学内容,激发学习兴趣。在对数据库基础课程进行教学时,我们通过更新数据库基础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将军事内容融进教学,并编制多媒体课件和课堂教案,形成完整的教学案例库,活跃课堂气氛,相关的军事项目全部紧贴学员生活,引导学员积极思考项目的设计过程,大大提高了课内的教学效果,真正实现了“教员引导下的学员自主学习”,学员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2.2 军事情境设置和军事案例驱动式教学
在课内,教员通过设计好的军事问题建立起教学情境,结合时代需求,向军事靠拢,加深学员学习内容的应用性,使学员清晰认识到所学知识与未来任职之间的关系,激起学员的紧迫感,缩短学员从院校学习到部队任职之间的距离。在课外,建立学员兴趣小组,在军事案例任务驱动下开展自主学习,培养学员的军事素养。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断修订“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理论,对已有课件、教案、案例库,以及课程网络资源不断地更新和完善。
2.3 利用网络平台上的教学资源拓展深化教学
由于合训分流学员专业课学时不足,部分知识点我们采用微课辅助教学,微课集中一个重难点讲透讲清,集声、像、文字于一体,上传到课程网站上,可以作为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将微课和课外答疑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发挥微课短小精炼、切中关键等优点,另一方面弥补微课缺少师生互动的不足,并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学员学习时长统计功能、测试与评价模块等了解学员对相关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从而对微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在积极研发制作动画演示、微课视频的同时,我们还设计了在线课程设计、在线考试、在线讨论、网上答疑和毕业设计指导等部分,完善了网络课程教学资源,将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为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条件。
3 项目进行过程中遇到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在教学模式实施过程中,我们边实施边总结,不断搜集相关研究报告,调研国家级和省级精品课程,形成较完善的“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理论。
3.1 原有教材陈旧,需编写合适的数据库教材
由于计算机学科成就层出不穷,新理论、新技术需要及时让学员学习,科研成果必须转化为教学力,学员也渴望接触到学科前沿,原有的数据库课程教材知识相对陈旧,项目组成员积极思考,围绕怎样有利于培养学员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对数据库教材进行重新编排。新的教材大量融入学科成果和军事案例,围绕实战化教学进行改革,贴近“能打仗、打胜仗”的目标要求,以军事斗争准备为牵引,以部队任职岗位为指向,完成课堂与战场的有效对接。
3.2 原有教学方法单一,需不断更新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随着教学观念的变化,学员领会能力的变化,教学相长,教员本身的教学能力也在同步提高。原有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相对单一,教学效果一般。项目成员深入探索教学方法,积极创建条件,将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一起,协同驱动教学,教学效果大大提升。主要教学方法包括知识迁移、启发式教学、微课和案例教学等,通过课程网站的建设,将网络教学资源如微课、教学课件、测试题等教学资料上传到网站,不仅满足本地教学需要,同时也为远程教学创造条件,有利于教学模式的推广。
3.3 学员动手能力不强,需不断丰富实践经验
从对陆军军官学院计算机专业学员的数据库实践能力的反馈看,学员普遍存在操作能力差、工程实践能力弱等倾向,学员毕业后往往需要锻炼很长一段时间,才能胜任相应的研发工作。究其原因,由于长期应试教育,数据库实践性教学力度缺乏保障,学员总体缺乏实践经验,无法消化新的学术科研成果,与实战化教学脱节。必须丰富学员的实践经验,养成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和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锻炼学员有效运用知识与技能进行实际问题的求解。
针对教学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我们采取了相应的对策,采用“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开展教学,利用军事案例进行项目驱动,打造一个集课堂教学、项目研发、实践于一体的综合性的教学过程,经过两个学期的实践证明,改进后教学效果大幅提升。
4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效果分析与创新点总结
“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有机整合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类教学资源,改变了教学实施方法,促进了学员学习方式的转变,有效地提高少学时条件下合训分流阶段数据库基础通识课的教学质量,提高了学员自主学习的能力。
4.1 教学模式效果调查与分析
为了了解“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的开展情况,我们在课程结束后设计了调查问卷,调查对象为2013级107营的全体学员,他们亲历了“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基础课程中的实施全过程。
调查结果表明,学员对教员的引导、鼓励等方面的作用表现出较高的认同,都能积极参与“多元融合,协同驱动”在数据库中的实施,微课教学、军事案例驱动等方法协同驱动教学,大大提升了学员的实践能力和实战化水平。
4.2 项目创新点总结
本项目对合训分流阶段工程技术类通识课及专业课的教学模式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思路。具体创新点如下:
1)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出“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
针对我院合训分流培养模式下数据库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学时少、与部队结合不紧、网络资源利用不足等问题进行研究,寻找对策,提出了“多元融合,协同驱动”的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通过将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类型教学资源进行有机融合,共同驱动教学,较好地解决了合训分流培养模式下工程技术类通识课和专业课的教学问题,有推广价值。
2)“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模式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实践。
基于“多元融合,协同驱动”教学理念,进行了合训分流阶段数据库基础课程的内容体系和课程网站建设,提升了我院数据库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和网络化教学水平。通过该模式在数据库课程中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说明该模式能够有效提高少学时情况下学员的自主学习能力,也适用于合训分流阶段其他工程技术类课程的教学,贴近合训分流阶段教学向实战靠拢、向部队靠拢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