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轰轰烈烈牛市年
2016-12-29李吉祥
每到12月,各家机构年终指标通常已大体框定,利润指标也已基本完成,机构做多情绪不强,债券收益率难得有较大下行。但2015年底的债券市场却热火朝天。宏观经济增速继续承压,信贷市场、非标市场信用风险事件频发,股票市场波幅较大,再加上资金面相对宽松,资金大量聚集于银行间市场,债券收益率也大幅走低。
12月上旬,宏观经济统计数据陆续出炉,11月CPI同比上涨1.6%,PPI同比下降5.9%。为了把握市场行情,提前配置收益相对较高的资产为来年做好准备,各家机构资产配置计划提前启动,债券市场交投火爆,收益率一路下行。至12月11日,10年期国债150023收益率突破3%,至2.98%;10年期国开债150218收益率下行至3.355%;AAA短融收益率降至3.0931%。
14日至16日,债券市场收益率小幅波动,交投略显清淡。随着美联储12月议息会议临近,市场普遍认为美联储决议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会对国内市场流动性和资产价格产生不确定性影响,因此市场情绪较为谨慎。
北京时间17日凌晨,美联储宣布提高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区间25bp至0.25%~0.50%,美元加息尘埃落定。而前期市场价格已经消化了25bp的加息幅度,利空得到释放,市场做多热情重燃。
此后几个交易日,国内股债市场均迎来新行情,A股指数反弹,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再创新低。至25日,10年期国债150023收益率下降至2.795%,突破2.8%;10年期国开债150218收益率降至3.105%,即将突破3.10%,均创下自2009年来的新低。
28日至31日,债券市场迎来2015年的最后几个交易日,机构忙于年终决算,债券市场交投逐渐平淡,又走过了一个轰轰烈烈的牛市年。
纵观2015年的债券市场,虽然经历了3月地方债供给压力之忧、5月股票市场牛市对债券市场的资金分流,也受到11月上旬美联储加息预期、IPO重启等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出现了阶段性调整,但是由于房地产投资增速下行、产能过剩迫使工业品价格持续下跌、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无法在短时间内完成、物价指数低位徘徊等因素,基本面依然有利于债券市场。为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保持货币市场适度流动性,2015年人民银行多次降准、降息,维持了资金面的中性适度宽松,并将银行间市场回购利率维持在平稳的低位。下半年股票市场下跌、IPO暂停,大量资金从股票市场转移到风险更低的债券市场,市场需求旺盛,收益率不断走低。基本面和资金面因素共同推动了2015年的牛市行情,也成就了目前中国债券史上持续时间最长的牛市。
2016年1月4日,在新年的首个交易日,金融市场风云变幻,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5032,较前一交易日下跌96bp。人民币贬值引发资本流出,进而产生流动性紧张的担忧,再加上转债申购等因素的影响,货币市场流动性有所趋紧。股票市场开盘走低,当日两次熔断并提前收盘。由于货币市场资金相对偏紧,熔断导致流动性缺失传导至债券市场,债券市场收益率也大幅上行。当日10年期国债150023收益率上行10bp至2.89%,10年期国开债150218收益率上行9.5bp至3.21%。
5日,人民银行开展7天期13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流动性紧张情绪得到缓解,债券市场收益率小幅上行1bp~2bp。
6日,随着财新服务业采购经理指数PMI等数据陆续公布,对基本面的悲观预期重新主导债券市场,加上资金面逐渐宽松,债券收益率重新下行。
7日,人民银行开展7天期700亿元的逆回购操作释放流动性,银行间回购利率也全线下行。当日股票市场又发生两次熔断,但这次熔断不仅没有导致债券市场流动性紧张,反而使避险情绪进一步增加,债券交投更加活跃,收益率也继续下行。
8日,10年期国债150023收益率下行至2.815%,10年期国开债150218收益率下行至3.10%,与前期低点持平。
展望2016年,在经济新常态下,利率中枢的下移和市场流动性的适度宽松均为债券市场提供了保持牛市行情的基础。但是,在国内股、债、汇市场相互影响加深,在岸与离岸市场、国内和海外市场联动不断加强的形势下,债券市场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因素,而美联储继续加息、人民币汇率走势、供给侧改革以及地方债发行加码等均有可能成为影响因素。
也许,年度之交的走势就是2016年市场的一场预演,波澜壮阔,让参与其中的每个人既迷恋它的壮美,也敬畏它的威严。而我们有幸经历这样一个轰轰烈烈的牛市,自身也受到洗礼,并逐渐走向成熟。
作者单位:德阳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刘颖 印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