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读故我在

2016-12-29李茂玲

农家书屋 2016年1期

梭罗言:“只要懂得让精神满足凌驾物欲满足,每个人心里都有一片晴光潋滟的瓦尔登湖。”一句话就道出了精神享受与满足的重要性。这又恰如社区那小小书屋对我的意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我的梦,便从这小小的书屋开始了。

手里拿着一本三毛的《撒哈拉的故事》,思绪早已沉醉其中。“飞蛾扑火时,一定是极快乐幸福的。”多少年前听过的话,今日终在三毛的这本“人生经历”中饱览。这个奇女子,似乎骨子里已注定有不安分的因子,爱旅行,爱读书。

只因看到一张撒哈拉沙漠的照片,她便感应到前世的乡愁,便一心一意搬去住。苦恋她的荷西也紧随其后。就这样,一段不寻常的“撒哈拉的故事”开始了。

于我而言,与其说《撒哈拉的故事》是三毛在撒哈拉写下的游记,倒不如说这是三毛对精神生活的思考、对梦想的追寻。在那一片茫茫无际的沙漠上,在那一段水成了珍稀资源的日子里,在那一种充斥着与现代人不同习俗的生活中,欣欣向荣地滋长着的生命,并不是挣扎着在生存。对于沙漠里的居民而言,他们在撒哈拉的生老病死是如此自然的事。

自由自在的生活,在三毛的解释中,这就是精神的文明。书中一句话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生命的过程,无论是阳春白雪、青菜豆腐,我都得尝尝是什么滋味,才不枉来走这么一遭啊。”读罢,我心中可谓汹涌澎湃。这是多少人渴望的心中不灭的激情,又是多少人心中永存的渴望?每个人心中都应该有一个三毛,向往着未知的远方。我们不一定能如三毛般放得下所有,去远方流浪,因为我们有斩不断的牵挂、扔不下的钱财,这或许就是大多数现代人的通病吧。但那个三毛一般的灵魂,却会永远地存在于我们的身体里。流连于三毛的文字,我的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

现代人,在生活、工作的压力下,往往渴望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梦,渴望如三毛般穿过撒哈拉、走过中南美,在自己并不漫长的人生岁月中留下意义非凡的一笔。可他们往往忘了,旅行的意义,并非只是在名胜古迹下到此一游,在小巷人家里拍照留念。三毛告诉我,旅行,更应该是一场心灵的放逐。

她奔向远方,在远处那些令人望而却步的地方,书写自己的人生传奇。何不让我们见证人类在自然中所能创造的美好,见证一个行者所走过的经历、生存的向往、无畏的坚持?最浪漫、最真性情、最勇敢潇洒,这是梦的伊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