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外部环境、现状与趋势
2016-12-29张宗毅
张宗毅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外部环境、现状与趋势
张宗毅
(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14)
2016年8月22日~24日,在新疆昌吉召开“2016年新疆农业机械博览会”。展会期间还举办了新疆农业机械发展论坛,该文为论坛主题报告之一,文中内容作者略有删改。
本文分析了粮价国际化、补贴政策“绿箱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量化等农机化面临重要外部环境变化,分区域、分作物描述了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现状,指出了“十三五”分区域发展重点,重点分析了粮价与国际接轨后的情景分析,指出了我国农业机械化今后发展方向。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国际粮价;机械化;规模化
近年来,我国农业机械化面临关键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分区域、分作物、分环节农业机械化水平差异拉大,亟需重新审视发展环境,掌握发展现状、厘清发展思路,避免杂音干扰,坚定不移地向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方向发展。
1 农机化发展外部环境分析
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政治法律环境、技术供给环境等诸多外部因素影响,外部环境有利则农业机械化发展较快,外部环境不利则发展较慢。下面逐一对这些环境进行简要分析。
1.1 自然环境
目前,我国东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形条件相对较好,平地占耕地面积比例均在60%以上,部分省份在80%以上,因此这些地区的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较快;而南方低缓丘陵区、西北及黄土高原区地形条件略差,平地占耕地面积比例均在60%以下,部分省份在20%~40%之间,因此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速度次之;而西南丘陵山区各省地形条件最为恶劣,平地占耕地面积比例均在20%以下,农业机械化水平发展全国靠后。
1.2 经济环境
从宏观环境来看,目前经济发展进入减速换档期,财政收入增速放缓,财政赤字增加,2016年财政赤字将达到2.18万亿,为建国以来最高水平。财政支持农机化发展力度短期内不可能大幅增长。
从中观环境来看,农业生产成本快速攀升,大宗农产品价格普遍高于国际市场(见表1,其中玉米价格由于我国玉米临储政策取消而迅速与国际到岸价接轨),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资源紧缺,气候变化及农业生态环境压力加剧,亟需农业机械化在“一控两减三基本”中发挥作用。
表1 2016年7月国际国内粮食价格(元/k g)
从微观环境来看,随着国家临储玉米政策取消、小麦和水稻托市收购政策难以为继,粮食价格有长期下行趋势,削弱了农机购买主力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的购买力和粮食相关农业机械购买意愿。
1.3 社会环境
目前我国农业劳动力呈现显著减量化和老龄化特征。1991年我国农业劳动力最高曾达到3.91亿,至2014年只有2.28亿。2010年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表明,相比1990年,全国农林牧渔业劳动力40岁以上人数占比从31.20%上升到61.10%,上升了近30%,同时4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中又有56.52%大于50岁。目前,50岁以上的农业劳动力超过1亿。农业人口减量化和老龄化为农业机械化提供了巨大机会。
但目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规模仍然偏小,我国劳均和户均耕地面积在0.67hm2左右,最高的东北和新疆地区也只有不到1.34 hm2,与欧美主要农业国家差距较大。在全球农业大国中,中国劳均耕地面积全球最低,特别是与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巴西等农业出口大国相比,经营规模低,美国2013年农场平均规模176hm2,日本、韩国农场平均规模都在20 hm2左右。
目前我国的农业经营者正发生着严重的两极分化现象,一个方向是生计农业,一个方向是商品农业。生计农业主要特征表现为自产自销、不计成本、农机作业需求者与小型农机购买者;商品农业的主要特征表现为农产品商品化率极高,考虑成本收益、大中型农机购买者与作业服务提供者,此外有家庭农场、种粮大户、农机专业合作社、粮油合作社、农机作业公司等多种名称但可能是同一主体。
1.4 法律法规环境
2004年以来,农机化发展整体法律法规环境向好。全国人大出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机械化促进法》(2004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工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意见》(2010年)、《农业机械安全监督管理条例》(2009年)、《关于加快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规定农机租赁可享受农机购置补贴)、《中国制造2025》(2015,将农机装备作为大力推动重点领域之一),农业部出台了《拖拉机登记规定》、《拖拉机驾驶培训管理办法》、《联合收割机及驾驶员安全监理规定》、《农业机械试验鉴定办法》、《农业机械维修管理规定》、《农业机械质量调查办法》等系列部门规章制度,各省市也出台了数十部配套法规。
农机购置补贴中央资金从2004年的7千万增长到2015年的236.45亿元,12年间累计补贴1441.15亿元,目前年度稳定在237亿元左右。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具体制度也经历了较大的变动,从各级招标形成产品补贴目录到取消购机补贴目录、从“按比例从价补贴”到“定额从量补贴”、从“差价购机”到“全价购机”,近期正在向“缩范围、控定额、促敞开、去经销商”方向发展。
今后,随着我国农业综合支持量逐步逼近WTO允许的8.5%微量支持上线,农机化扶持政策“绿箱化”趋势也较为明显。
1.5 技术供给环境
近年来我国农机工业总产值年均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速,经过2004年以来的“黄金十年”大发展,农机工业总产值达到4 000亿左右,农机工业得到显著发展。国产农机门类不断丰富,已经形成内燃机、拖拉机、运输机械、收获机械、牧业机械、拖内配件等诸多小行业,并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同时,本土农机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目前规模以上农机企业已有2 000多家,并成长出中国一拖、福田雷沃、中联重机、山东五征、江苏悦达、江苏沃得、星光农机等一大批实力雄厚、具有自主研发能力、竞争力较强的农机企业。同时,迪尔、纽荷兰、马恒达、爱科等国际农机巨头也纷纷在国内通过建厂或并购方式进入。如果不考虑是否国产化问题,我国主要粮、棉、油、经、畜禽养殖农机装备技术供给能力尚可。
2 分区域农机化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各区域农业机械化水平差距极大。2014年,新疆、东北(黑龙江、辽宁、吉林、内蒙古)等平原地区耕、种环节机械化水平几乎达到100%,收获环节也在70%左右,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达90%左右;丘陵山区地貌占比最高的西南丘陵山区(重庆、四川、云南、贵州)的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分别只有43.66%、3.95%和11.48%,综合机械化水平仅有22.09%;丘陵山区占比较高但低于西南丘陵山区的南方低缓丘陵区(湖北、湖南、江西、广西、广东、福建、浙江)和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山西、陕西、青海、宁夏、甘肃、西藏)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分别只有44.55%和54.71%(表2)。
表2 2 0 1 4年各区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
分作物来看,主要作物2014年机械化水平如下。
2.1 小麦
机耕水平除西南丘陵山区只有83.08%以外,其它区域均超过98%甚至达到100%;新疆、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长江下游平原地区机播水平均超过90%,甚至达100%,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达到82.08%,只有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分别只有40.17%和17.36%;机收水平除西南丘陵山区只有37.68%和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只有79.10%以外,其它地区均高于90%。可见小麦生产机械化水平提升空间主要在小麦播种面积占全国小麦面积8.07%的西南丘陵山区。
2.2 水稻
对于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比例为15.15%的东北地区,其水稻生产无论是机耕、机械种植还是机械收获水平,都超过90%,基本上实现机械化;对于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比例为15.14%的长江下游平原区,其水稻生产机耕水平、机收水平均高于95%,但机械种植水平只有59.71%;对于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比例51.09%的南方低缓丘陵区,其水稻生产机耕水平、机收水平也相对较高,分别达到97.46%和83.02%,但其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仅为21.54%;对于水稻种植面积占全国14.87%的西南丘陵山区,机耕水平虽然达到 78.47%,但机械种植水平只有10.70%,机收水平只有42.67%。可见,对于水稻生产机械化,提升空间主要在于南方低缓丘陵区的水稻机械种植水平和西南丘陵山区的机械种植与收获机械化,但由于地形限制,短期内实现难度较大,特别是西南丘陵山区。
2.3 玉米
对于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39.97%的东北地区,其玉米耕地、播种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100%,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也达到70.17%;对于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26.59%的华北平原,其玉米耕地、播种环节机械化水平均达到90%以上,收获环节机械化水平也达到71.97%;对于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11.18%的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其玉米机耕、机播水平分别为92.53%和73.44%,而机收水平则只有46.29%;对于玉米播种面积占全国11.21%的西南丘陵山区,其机耕、机播、机收水平全面较低,特别是机播、机收水平均不足1%。可见,对于玉米生产机械化,今后的提升空间在于东北地区、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大力发展机收水平,西南丘陵山区由于玉米种植地形恶劣(在西南丘陵山区,玉米一般种植在坡地)中长期内预计不会有太大提升空间。
2.4 大豆
除大豆播种面积占全国50.01%的东北主产区大豆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较高外,播种面积占15.51%的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和占10.05%的华北平原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均较低,综合机械化水平不足50%。可见,大豆的机械化生产水平提升,主要空间在东北地区以外的其它地区,但是考虑到大豆播种面积在其它地区占当地农作物播种面积除长江下游平原地区为6.21%以外,其它地区均低于3%,属于小类作物,因此未来提升空间也较为有限。
2.5 油菜
对于油菜播种面积占全国12.57%的长江下游平原地区,油菜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只有17.27%和26.15%;对于油菜播种面积占全国43.02%的南方低缓丘陵区,油菜播和机收水平分别只有17.25%和30.20%;对于油菜播种面积占全国27.24%的西南丘陵山区,油菜机播和机收水平均不足10%。可见,对于油菜生产机械化,今后主要的提升空间在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和南方低缓丘陵区。
2.6 马铃薯
对于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16.31%的东北地区,马铃薯机耕水平达83.81%,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61.79%和55.09%,高于其它主产区;对于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25.46%的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马铃薯机耕水平为66.52%,机播和机收水平分别为31.30%和29.95%;对于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11.25%的南方低缓丘陵区,机耕水平为49.26%,机播和机收水平均不足4%;对于马铃薯播种面积占全国43.34%的西南丘陵山区,机耕水平仅为22.21%,机播和机收水平不足1%。考虑到在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马铃薯主要种植在地形条件较差的地块,因此未来马铃薯生产机械化的提升空间主要在东北地区和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
2.7 花生
对于花生播种面积占全国10.75%的东北地区,花生机播、机收水平均在60%左右;对于花生播种面积占全国47.12%的华北平原,机播水平为64.13%,机收水平仅为45.01%;对于花生播种面积占全国25.93%的南方低缓丘陵区,花生机播水平和机收水平均不足3%。同时,各区域花生播种面积占各区域总播种面积比例,除华北平原以外,其它地区均低于4%。因此,今后花生生产机械化水平的提升空间主要在东北地区和华北平原。
2.8 棉花
对于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46.26%的新疆地区,棉花机耕、机播水平均达到100%,但机收水平只有33.32%;对于棉花播种面积占全国28.12%的华北平原,棉花机收水平不足1%;对于播种面积分别占全国13.72%和9.42%的南方低缓丘陵区与长江下游平原地区,棉花机播、机收水平均不足1%。同时,棉花播种面积占各区域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例除新疆达到35.40%以外,其它区域均不足4%,属于小宗作物,因此预计未来棉花生产机械化主要提升空间在新疆地区。
2.9 其它作物
其它作物的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均较低,全国平均分别为46.74%、18.51%和14.74%。其它作物包含蔬菜、甘蔗、甜菜、烟叶、麻类、茶叶、水果等作物,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27.29%,是今后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空间和难点。
3 “十三五”重点作物与环节
通过计算各区域分环节对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目前贡献的百分点和实现百分之百机械化水平情况下最大的贡献百分点差值,可计算出各区域分环节对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贡献百分点剩余空间(表3)。
从区域来看,今后发展空间最大的两个区域是南方低缓丘陵区和西南丘陵山区,这两个区域对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贡献数值的剩余空间分别高达13.21%和12.44%,这两个区域耕种收全方面落后于其它地区,亟需大力发展;排第3的是华北平原,对全国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贡献剩余空间为4.64%,主要是玉米收获环节的剩余空间;排第4的是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该区域未来对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贡献剩余空间为3.97%,该区域耕种收各环节还都有提升空间;其它依次是长江下游平原地区、东北地区和新疆。从环节上看,今后耕、种、收各环节均有较大发展空间,但其中播种和收获环节机械化发展空间都较大。
表3 各区域分环节对全国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贡献百分点剩余空间(%)
今后,新疆地区应重点发展收获环节农机装备,特别是棉花和玉米的收获机械;东北地区应重点发展收获机械,特别是玉米收获机械,同时也应大力发展蔬菜等其它作物收获机械;华北平原应重点发展玉米收获机械和包括蔬菜在内的其它经济作物的播种与收获机械,同时应努发展好花生收获机械,鉴于华北平原棉花种植模式,以及种植面积逐年萎缩的趋势,不建议将棉花生产机械化作为发展重点;长江下游平原地区应重点发展水稻插秧机、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相关机械,以及油菜移栽和收获机械;黄土高原及西北地区应重点发展蔬菜等经济作物的耕种收相关机械、玉米播种与收获机械、马铃薯播种与收获机械;南方低缓丘陵区应重点发展水稻插秧机与水稻收获机、油菜播种与收获机械、包括甘蔗(尤其是广西)与蔬菜在内的经济作物耕种收相关机械;西南丘陵山区应重点发展生产机械化技术成熟、主要种植在平地的小麦、水稻、油菜的播种与收获机械。
4 粮价与国际接轨的影响
目前我国能维持国际国内粮价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关税和配额制度,配额内税率1%,配额外最惠国是65%,非最惠国180%,增值税13%。然而配额制度设计的缺陷,导致国际粮食源源不断地进口到国内。首先倒下的是玉米,由于三大主粮有配额,但其它农产品没有配额,而玉米的主要作用是做饲料和制备淀粉,因此没有配额的豆粕、酒糟、木薯粉等玉米替代品大量进口,2015年进口数量折合玉米近3 000万t,这就导致我国的玉米临储政策实际上起到了补贴全球农业生产者的作用,自产玉米没有市场被大量收购到国有粮库,而市场需求被国外进口玉米和替代品占领。显然,我国的财政无力也没必要补贴全球农业生产者,这直接导致玉米临储政策在2016年初被取消,取消后国内玉米价格迅速与国际到岸完税价接轨。但小麦、水稻的托市收购政策仍然在实施,玉米价格会传导到小麦、水稻,目前小麦、水稻的托市收购政策失效已趋势明显,仓存大量稻谷和小麦,而市场价格依然下行。所以中长期我国粮价与国际接轨势在必行。
东北、西北一年一作区、华北一年两作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方双季稻区,按照目前的生产成本但主粮销售价格按照国际粮食到岸完税价进行销售,可以得到各区域每亩净收入、自耕农净收入、自有耕地,获得5万/年收入需要面积和租入耕地获得5万/年收入需要面积见表4。
可以看出,如果按照国际到岸完税价进行销售,目前东北、西北一年一作区、华北一年两作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南方双季稻区的平均每亩净收入(所有农户平均值)除了东北、西北一年一作区外都将变为负值,即使去除地租考虑自耕农没有地租的情况,要获得5万元/年的收入这四个区域也分别需要5.6 hm2、4.5 hm2、1.7 hm2和71.7 hm2的经营规模,而租入耕地的大户要获得5万元/年收入在东北、西北一年一作区则需要面积35.0 hm2,在其他区域无论多大规模按照目前的成本构成都将是亏损的。而目前家庭自有耕地面积绝大部分家庭小于2 hm2,要达到表中的规模目标必须租赁他人土地,必然倒逼地租下降。
表4 价格完全与国际接轨后每667m2除家庭人工外净收益
我国农产品成本远高于美国,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地租和经营规模导致的人工成本。华盛顿州和加利弗亚州是美国地租最高的两个州,水浇地地租也不到400元人民币/667m2,旱地每667m2只有不到100元人民币。2014年我国三大粮食作物除地租外的直接生产成本中,人工成本占比高达50%左右,而美国不到10%。高达173 hm2的家庭农场平均规模,以及大型农业机械的大量使用,使得美国农业生产劳动生产率极高,人工成本远远低于我国。
今后必须通过规模化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人工成本,同时应通过取消扭曲市场的托市收购政策,通过市场倒逼地租下降,才能有效提高我国农业生产的国际竞争力。
5 发展方向
通过以上分析,笔者认为,今后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面临以下几个发展方向:
5.1 农业劳动力减量化及用工成本上升推动全程全面农机化
随着农业劳动力的减量化,今后农业劳动力的短缺必然要求各个农业生产环节都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包括蔬菜、林果业等经济作物的生产机械化也将大大提速,全程全面是必然趋势。
5.2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求农机装备舒适化
5年前的农业机械主流机型特征是敞开式驾驶室、电风扇降温、机械换挡、人工接粮,而目前最受欢迎的机型特征是密闭式驾驶室、空调降温、自动变速、自带粮仓、智能精准作业。
5.3 国际粮价倒逼规模化要求农机大型化
国际粮价倒逼规模化,必然要求农机大型化。目前美国100马力以上拖拉机数量占拖拉机总量的28.35%,44~99马力段拖拉机数量占45.14%;而中国80马力以上拖拉机只占3.39%,50~80马力只占4.36%,50马力以下拖拉机占比高达92.25%,这种以小马力动力机械为主的农机装备结构必然随着规模化的推进发生巨大变化。
5.4 “黄箱”政策天花板要求农机化扶持政策“绿箱”化首先,我国小麦、玉米、水稻等粮食作物的“黄箱”补贴水平已经逼近WTO规定的8.5%的微量允许上限,增加空间有限。其次,日韩、欧美等国家都曾实施农机购置补贴,但都先后取消购机补贴政策,用贷款贴息等金融扶持政策、农业专用燃油补贴、场库棚投资建设补贴等对资源配置扭曲程度更低的综合政策体系替代。最后,目前农机化司正在谋划农机化发展扶持政策研究,包括贷款贴息、保费贴息等金融支持政策,场库棚建设、机耕道建设等基础设施投资补贴政策,以及作业补贴政策。显然,农机化扶持政策“绿箱”化已成趋势。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 Development in China:the External Environment,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rends.
Zhang Zong-yi
(Ministry of Agriculture of Nanjing Institute of Agricultural Mechanization,Nanjing 210014,China)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international pricesof food,subsidies for"green box"policy,the labor force of aging and reduction,changesof global environment.Secondly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was described from the pointof cropsand areas in China,the focuswassummarized aboutdevelopmentof"13th for five years".The direction of agriculturalmechanization in the futurewasindicated after study on food pricesand internationalstandards.
Agriculturalmachinery purchase subsidy policy;The international food prices;Mechanization;Scale.
10.13620/j.cnki.issn1007-7782.2016.05.005
S23-01
A
1007-7782(2016)05-0019-06
2016-10-02
张宗毅,男,农业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农机化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主要从事农业机械化战略研究与政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