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
2016-12-29李向阳李林华
李向阳, 李林华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资源及其保护管理
李向阳, 李林华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分析了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的湿地资源现状和特点,梳理了湿地保护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湿地保护和管理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管理提供借鉴。
湿地资源;现状;特点;保护管理;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
湿地公园作为湿地保护、生态恢复与湿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机结合体[1],在我国得到了快速发展。截止2015年底,国家林业局正式批准进行试点建设的国家湿地公园达705个,正式授牌的国家湿地公园达98个。湿地公园已经成为我国湿地保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护湿地资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1 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概况
贵州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贵州省都匀市东部,主要包括清水江主河道上的桃花水库及阳安河、新平河,从桃花水库大坝以下约500 m处至营盘水库大坝, 107°33′52″E—107°42′20″E,26°07′49″N—26°11′28″N,公园总面积748.05 hm2[2],其湿地生态系统在云贵高原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有较高的科学和保护价值。
湿地公园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均降雨量1431.1 mm,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16.1 ℃,无霜期300 d 左右。湿地公园水质良好,达到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标准[2]。
2 湿地资源及其特点
2.1 湿地资源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3]的分类系统,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包括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个湿地类,涉及永久性河流、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库塘、稻田或冬水田四个湿地型,湿地总面积为430.12 hm2,湿地率为57.50%[2],各类型面积详见表1。永久性河流主要指桃花水库大坝以下和小村寨以上的清水江河段,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主要指阳安河和新平河,库塘主要指桃花水库大坝至小村寨的清水江河段,稻田或冬水田主要指湿地公园内的水稻田。
表1 贵州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类型湿地类湿地型面积/hm2占湿地总面积比例/%占土地总面积比例/%河流湿地永久性河流32 217 494 31季节性或间歇性河流5 861 360 78人工湿地库塘213 4849 6328 54稻田或冬水田178 5741 5223 87合计430 12 100 57 50
湿地公园主体桃花水库集雨面积964 km2,多年平均流量22.5 m3/s,正常蓄水位715 m,总库容3.61×107m3[2]。从总体上看,湿地公园以自然降水和自然径流(地下水)补给为主,水资源非常丰富,水质良好,不仅可以完全满足湿地公园自身的生态用水,而且可以满足流域的生产生活用水。
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资料整理发现,贵州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有维管束植物135科336属474种,有野生脊椎动物5纲33目89科270种。其中,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植物5种,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17种[2]。湿地公园内动植物资源丰富,具有较重要的保护和科研价值。
2.2 湿地资源特点
1)湿地类型相对单一,以人工湿地为主
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内湿地主要包括河流湿地和人工湿地两大湿地类四个湿地型,且人工湿地占湿地总面积的91.15%,是公园湿地类型的绝对主体。而人工湿地中,库塘和稻田或冬水田所占比例为54.0%和46.0%,说明了公园湿地类型相对单一,且以库塘和稻田或冬水田等人工湿地为主。
2)较强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湿地公园以永久性河流湿地与河流经筑坝后形成的具有自然特性的库塘湿地为主体,该类型湿地在云贵高原向丘陵盆地过渡地带的喀斯特极度发育区极为普遍,该湿地处于贵州省第二大河流清水江干流之上,其水生态系统自然,湿地类型与生态特征典型,在贵州及周边喀斯特地区主要江河干流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3)较高的科研和保护价值
湿地公园位于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植被类型和东西植被类型的交汇地区,属于《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11—2030年)》中确定为生物多样性优先保护区域,生物资源极为丰富,珍稀物种众多,保护与科研价值较高。
4)湿地文化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
湿地公园地处都匀市母亲河清水江的主干道上,清水江连接长江流域、云贵高原,流域内文物古迹遍布,民族文化风情浓郁,商埠文化、盐油文化、渔耕文化等源远流长,孕育了独具地域特色的清水江文化。湿地公园所在都匀市呈现出布依族、苗族文化的多元性,形成了具有代表性的独特民族文化体系,历史文化价值极高。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外源污染威胁,水质呈现下降趋向
湿地公园的外源污染威胁主要来源于以下方面。一是上游污染,湿地公园上游区域的污染物随着河水流入湿地公园内,其对水质有一定影响; 二是周边农业面源污染,湿地公园周边的农业生产会导致一定的N、P等汇入湿地公园水体;三是周边点源污染,湿地公园周边的村镇、工矿点等有一定的污染物汇入湿地公园水体。据调查,湿地公园水体营养状况为中营养,主要污染因子是生活污水。
3.2 生态系统结构受损,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河流和库塘的水岸带局部遭受破坏,水岸生态系统不完善,导致了许多动植物生境的丧失或功能的降低;工程建设导致了部分岛屿生境被破坏,例如南开寨生态岛由于贵广高铁的修建对土地的占用和分割,改变了土地利用性质,路基的填筑和开挖、取弃土场等破坏了地表植被和地形地貌,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生态和环境,从而对动植物的栖息产生不利影响;水库的修建导致了鱼类种质资源的降低,如桃花水库的修建,导致了河流连续性受阻以及水文过程变化,不仅因水体理化性质发生变化会导致鱼类食物链网结构变化,更为严重的是会导致洄游鱼类的洄游通道受阻,导致了某些鱼类种质资源降低。
3.3 外来物种入侵,存在生态安全隐患
湿地公园内的主要外来入侵物种包括有水葫芦、飞机草、空心莲子草、克氏原螯虾和福寿螺等,这些有害生物的孳生、蔓延,不仅会导致河道堵塞、水体交换不畅,而且更严重的是会破坏湿地公园生态平衡,导致湿地生态功能退化,从而造成一定的生态安全隐患。
3.4 保护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
目前,湿地公园还没有稳定的投资来源,湿地保护和恢复的投入严重不足,基本的保护管理、科研监测基础设施设备都很缺乏,相关工作难以开展,严重制约了湿地公园的保护工作。
3.5 管理机构不完善,管理体制不健全
目前,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相应的保护管理制度还不完善,管理体系尚未建立,基础设施和办公设施设备缺乏,难以满足目前保护管理的需要。同时,管理体制不健全。清水江的保护管理涉及林业、农业、水利、环保、交通、国土、渔业等多个部门。由于各部门履行的权利和职责不同,在湿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往往存在各行其是、各取所需的现象,有时会发生一些矛盾冲突。
3.6 宣传不到位,公众保护意识不强
广大社区群众对湿地认识不足,其湿地保护的意识比较淡薄,在经济发展中,湿地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比较突出,甚至可能出现不惜以牺牲湿地资源为代价换取地方经济发展的情况。另外,湿地公园周边的社区经济不发达,一部分人为了谋求经济利益,存在破坏公园内动植物资源的行为,随意排放生产生活污水和废弃物。
3.7 涉及村庄较多,管理难度较大
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东西宽约14.11 km,南北长约6.71 km,公园跨度林,跨3个镇7个村,周边社区相对复杂,在管理上有较大的难度。如何保障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在保护与利用上的协调,是湿地公园所必须面对的难题。
3.8 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能力薄弱
目前,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必需的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设施设备缺乏,同时管理人员数量有限且缺乏专业人才,导致了其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能力薄弱,全面、深层次的科研监测和科普宣教工作难以有序进行。
4 对策和建议
4.1 理顺体制,强化湿地保护与管理机构建设
清水江湿地在自然地域上是一个整体,但其管理权限分属多个部门。由于受部门利益的驱动,加之条块分割、多头管理、政令不一,清水江湿地的保护管理工作缺乏协调和配合,处于混乱状态。因此,必须完善管理体系,理顺管理体制,使管理统一规范化,形成一个统一规范、高效运转的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管理机构。此外,还应建立全面的湿地保护网络,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科研队伍建设,引进湿地保护与管理、生态学、景观水体修复、动植物、湿地评价与恢复等方面的专业人才,为湿地的保护保育、恢复以及合理利用提供科学支撑。
4.2 完善管理制度,制定管理办法
目前还没有对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专门立法,湿地保护与管理的相关依据散落在各种基本法律和行政法规中。必须制定针对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的专门法规,例如制定《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办法》《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水资源保护保育条例》和《贵州都匀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渔业生产规范》等,实现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一园一法”。同时,还要加大执法监管力度,加大对建立湿地教育基地的投入,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普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知识。
4.3 加大宣传力度,提高群众保护意识
积极利用电视、网络、视频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手段,向湿地公园周边群众宣传湿地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其湿地保护意识,让人们充分认识湿地的价值和作用,懂得在搞经济开发建设的同时要保护好环境、建设生态有机结合起来,形成按照法律法规和政策办事的思想,使清水江湿地得到较好地保护、恢复和发展。同时加大对建立湿地教育基地的投入,大力宣传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法律法规,普及野生动植物和湿地保护知识,让更多的人了解湿地、野生动植物、生物多样性、生态平衡等对人类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性,树立公民的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在全社会形成爱护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崇尚生态文明的良好风尚。
4.4 拓宽资金渠道,加快保护管理步伐
一是积极争取林业系统的相关资金,可以积极争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中央财政补贴资金、湿地保护奖励和《全国湿地保护工程十三五实施规划》项目资金;二是可根据《国家林业局发展规划与资金管理司关于报送国家储备林、国家森林公园和国家湿地公园专项建设基金支出项目的通知》(规计函[2015]313号),申请国家专项建设基金;三是围绕湿地公园建设,可以通过水利、环保、农业、交通等各个不同口径申请相关资金;四是通过招商引资筹集资金;五是通过制定积极有效的市场机制,鼓励和引导集体、个人以各种形式如BOT模式和PPP模式参与到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中。同时,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支持、捐赠和国外引资[4]。通过争取多种渠道的资金,合力推动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的建设,加快其保护管理步伐。
4.5 加快实施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
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恢复重点工程包括以下方面:
1)污染防治工程。积极开展外源污染、内源污染的防治,减少进入湿地公园的污染物。
2)水岸保护和恢复工程。主要对现有的水库和河流水岸进行严格保护,对结构遭到破坏的水岸进行不同类型的恢复和重建,以建设结构完整、功能完善的水岸生态系统,提高其缓冲过滤功能,打造生态水岸、美化水岸。
3)栖息地保护与恢复工程。对现有良好的生物栖息地进行严格保护,对水禽栖息地的洲滩、岛屿等进行修复、恢复和重建,增加不同生态位需求的水禽的栖息地。
4)鱼类增殖放流工程。根据监测情况,对那些种群数量已经减少或面临各种影响将大量减少的鱼种进行人工增殖,补充其资源数量。
5)外来有害生物防控工程。积极对现有的外来有害生物通过机械收割、人工拔出、生物除去等措施进行消除,同时,建立严格的外来物种防控机制,严格控制外来物种的入侵。
4.6 加强社区共建,促进合作和协调发展
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是相互的“源—汇”关联,存在着一系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关系[5]。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也绕不开周边社区。因此,应该加强湿地公园与周边社区的合作和协调发展。在湿地公园建设过程中,充分考虑社区的诉求和利益,通过合作发展生态养殖、生态旅游,积极让社区从湿地公园的建设中受益,从而支持湿地公园建设。在湿地公园运营过程中,积极开展生产经营管理和生产技术技能、旅游技能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培训。同时,应该加强对社区的科普宣教。
[1]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2001—2008年我国湿地公园研究的文献学分析[J].湿地科学与管理,2009(4):40-43.
[2] 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贵州清水江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14—2020年)[R].长沙:国家林业局中南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2014:1-30.
[3] 国家林业局.全国湿地资源调查技术规程:试行 [S].北京:国家林业局,2010:1-36.
[4] 吴后建,但新球,舒勇,等.中国国家湿地公园:现状、挑战和对策[J].湿地科学,2015,13(3):306-314.
[5] 吴后建,但新球,王隆富,等.我国湿地公园建设的回顾和展望[J].林业资源管理,2016(2):6-13.
WetlandResourcesandProtectionandManagementoftheQingshuiRiverNationalWetlandParkinGuizhou
LI Xiangyang,LI Linhua
(Central South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 Institute of State Forestry Administration, Changsha 410014, Hunan,China)
In this paper, the author analyzed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wetland resources of the Qingshui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in Guizhou province, and combed the main problems of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and put forward the wetlan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trategies and measur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of the Qingshui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wetland resources;status;characteristics;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the Qingshui River National Wetland Park
2016-03-22
李向阳(1966-),男,湖南邵阳人,主要从事森林资源监测与林业规划设计工作。
P 343.3
B
1003-6075(2016)03-0025-04
10.16166/j.cnki.cn43-1095.2016.03.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