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违纪违规典型情况分析及对策
2016-12-29吴慧铭
◎吴慧铭
国有企业违纪违规典型情况分析及对策
◎吴慧铭
十八大以来,随着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纪检监察部门对企业经营管理过程中违规违纪问题查处力度也随之加大,对推动企业规范经营、改革发展和转变作风发挥了较大作用。从近几年来中央纪委公布相关资料中不难发现,仍有部分企业领导干部“不听招呼”顶风违纪,严重地危害了国家、企业和人民的利益。因此,对本文通过分析国有企业违纪违规形式以及主客观原因,试提出解决对策。
我国的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是推进国家现代化、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但一些企业党组织管党治党责任不落实、作用被弱化、经营管理混乱,管人用人失控、利益输送、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突出,在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背景下面临巨大挑战。十八大以来,按照中央精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不断加强,监督执纪部门不断凝聚工作重点,加强工作力度,为推动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梳理近几年来中央纪委公布的相关资料,我们发现国有企业违纪违规行为存在一些典型情况。客观的分析这些情况,有针对性的提出对策,既能推动监督、执纪、问责的有效开展,也对国有企业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提供了负面典型素材。
国有企业存在的典型违纪违规形式
利用企业改革、改制之机,侵占国有资产。 主要发生在企业改组、兼并、联营、承包、出售、转让的各个环节。主要存在不按规定进行清产核资、产权登记问题;违反规定低价出售处置企业资产,将公司资产非法转移到个人或者其他企业名下等。
违反财务管理制度,套取资金,私发滥用。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虚列支出,挪用、挤占专项资金、截留、转移资金、隐瞒收入,超范围、滥发津贴、补贴,隐瞒资产不入账,形成账外资产、私设“小金库”。
违反企业经营管理制度,谋取个人私利。有的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签订有损公司利益的合同或虚假合同;有的经商办企业,既做甲方又做乙方,通过高价提供原材料或低价购买企业产品,赚取差价,侵吞国有资产,谋取私利;有的出卖企业利益,为他人赚取暴利提供便利,搞利益交换。
违反人事制度,心术不正,捞取好处。有的违反选人用人制度,讲“小圈子”,讲哥们义气,选用身边人;有的搞人身依附,选人用人都要看是“谁的人”;有的用人看“回报”,攫取好处。
原因分析
上述典型问题屡查屡犯,说明相关企业领导人员思想观念以及制度设计都存在一定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是主客观方面的“六个不足”。
在主观方面表现为“三个不足”:一是能力不足,学习不足。缺乏对现代企业经营方法的学习,管理风险分析查找不到位,制订防范措施办法不多,抓执行抓落实力度不够,仍然凭习惯和经验管理企业。二是素质不高,约束力不足。少数领导干部受社会不良风气和各种诱惑的影响,廉洁自律意识淡薄,脱离群众,作风飘浮,好大喜功,利用手中权力或影响谋取个人私利。三是得意忘形,认识不足。乱发钱、乱花钱、管不好钱,甚至出现设立“小金库”等严重违规违纪行为,一些企业单位发展形势较好、经济效益较好,往往容易滋生乱花钱的错误想法。
在客观方面表现为“三个不足”主要表现为:一是主体责任落实不足。部分企业党委将主体责任停留在读文件、听报告、做笔记、写心得的层面上,找不准切入点,或是将落实工作仅仅体现在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工作和与下级单位签订责任书上,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惩处力度不足。个别企业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考虑方方面面的社会关系,在不能摆正情与纪的关系,失之于宽、失之与软,只做一些象征性的处理,致使违纪违规成本较低,无法起到震慑和制止的作用。三是纪检监察力量不足。在充实补强纪检监察力量过程中由于以往对队伍建设的不足,缺乏掌握政策、精通业务的执纪审查人员,造成部分企业虽然从人员编制上看显得兵强马壮,但实际的业务能力却力不从心,不能有效发挥作用。
解决对策
加强主体责任宣贯,切实加强企业党委责任意识。主体责任就是党委直接抓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党委成员对职责范围内的党风廉政建设负领导责任。主体责任能否真正落实,就是看企业党委是够能够按照中央精神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关乎政治素质和觉悟。主体责任是政治责任,是党风廉政建设的“牛鼻子”,也是企业监督执纪部门履行好职责的基础。企业监督执纪部门是在企业党委领导下,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其专职是监督执纪问责,如果党委对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放弃责任、不管不问,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会成为一句空话。
发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优势,加大向企业派驻力度。派驻机构有其固有优势。一是派出机构一般是上级纪检监察部门,无论从领导力和业务权威性上都具有优势。二是派驻机构与被监督企业人员同吃同住,能够更具体、全面的了解被监督企业的情况,掌握“树木”与“森林”。三是被派驻企业往往能够通过派驻机构更为直接的感受到上级的政策导向,落实政策更为果断。四是被监督企业的纪律审查人员有了权威机构的直接指导,更放得开手脚,执纪监督效果更好。当然,加强向企业派驻力度,不是要编制、增人员,不能因为要加强某一个方面的工作就拉出一支庞大的队伍,应必须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整合力量,使效益最大化。
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为改革创新发展赢得时间。国有企业典型问题的屡查屡犯,根本的问题在于改革推进不足,体制性障碍没有消除。因此要将强化监督执纪问责作为手段,使党员领导干部敬畏纪律,使其不敢腐,通过咬耳扯袖、红脸出汗加强廉洁教育,使其不想腐,为改革创新争取时间,最终达到体制机制完善,缺乏权利寻租空间,使其不能腐。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靠严明的纪律,要将纪律立起来、严起来、执行到位,要持续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抓早抓小、动辄则咎,发现苗头就及时提醒、触犯纪律就及时处理,绝不能养痈遗患、放任自流。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第二纪检监察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