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兴平市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措施

2016-12-29杨岍

环球市场信息导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农村学校教育

◎杨岍

兴平市农村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对策措施

◎杨岍

2015年,我们兴平市实施“双高双普”(即“高水平、高质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普及学前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简称,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确定的教育发展方针)活动以来,学校的整体面貌和几年前相比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大部分学校已由原来的砖木结构的房子改建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优良的学习环境。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电脑等也已基本到位。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笔者经过较长时间的思考,在本文中从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学校办学条件有待提高,硬件设施有待改善

由于教育经费有限,农村与市区学校相比差距仍然很大,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比如学校多个功能部室内部设施有待改善,没有专门的教学仪器和图书书架书柜。图书室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换旧更新缺乏保障,部分设备因为配套设施不完备难以发挥应有的功用。

教师队伍结构欠合理,学校教育工作负担重

首先,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中青年教师占比太小,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年轻教师大多都通过各种渠道借调到城里学校或者行政、事业单位临时上班)。现有教师虽然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较大问题。其次,教师教育观念滞后。由于乡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流不多,造成农村学校教师观念滞后,影响教学能力下降。现在传统的教学方法依然占主导地位,学生的“学法”也未脱离“听、写、读、背、考”的五步法模式。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还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师生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取得的教学效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的。事实上,多数农村家长对子女教育重视不够,家庭教育严重缺失。本应由家庭、学校共同承担的教育责任全部推给学校和教师,这无疑极大地加重了教师和学校的负担,客观上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素质教育难以实行,课程改革举步维艰

当前教育一直笼罩在应试教育的阴影里,受大环境制约和影响,教师把学生成绩作为自己的唯一目标,学校也用学生的成绩作为衡量教师教学水平的最终依据。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等课程虽然开设,但实则难以得到保证,学生的身心难以得到全面的发展,知识面狭窄,观念滞后。由此观之,当前农村的学校教育着实不容乐观,农村学校教育占我市义务教育的半壁河山,必须高度重视其所存在的种种问题。

对策措施

我市教育大发展靠的是扎实的基础教育,而基础教育中农村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实现教育公平、均衡、科学是解决问题的必然途径。为此,必须及时采取得当的措施,彻底改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低、教学条件差的现状,加强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让农村教育得到良性发展。主要措施笔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

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农村学校的教育条件、物质条件,必须以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并且政策尽可能向农村地区倾斜。没有相应的教学条件,教学仪器、图书资料乃至校舍,提高质量只能是一句空话。现阶段上级财政拨付的免费教育资金只能够维持学校的一般性开支,不足以购置必需的教学仪器设备和图书资料,只有切实提高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管理水平,教育教学质量才能得到相应提高。

加强农村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乡村教师待遇,才能保证师资队伍的稳定和扩充,所以,应想方设法改善农村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待遇。因为“教师只有在具有所需的知识和技能、个人素质、职业前景和工作动力的情况下,才能满足人们对他们的期望”。在提高农村学校教师的整体素质方面,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应注重教师培训的经常性,创造条件和机会使农村学校教师能够参加继续教育。通过学习和培训,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上不断完善,从而提高教师机的整体素质。

另一方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和教育责任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更新教育观念,开展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素质教育是一种突出生存能力和生活能力的教育,要求课堂教学更多的联系生活实际和生产实践,并自发的抵触以考试为中心和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教学方式。首先,要把德育教育放在素质教育的首位,把德育融入学校课堂教学、学生生活的全过程。其次,保证音乐、美术、体育、英语、信息等课程的同时,重视课外活动的开展,拓宽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同时,也要注意提高农村教育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短缺,是当前影响教育公平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中小学布局调整、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教育信息化建等工程,逐步缩小城乡办学之间的差距。要通过城乡、区域、校际对口交流,切实加强城乡学校结对帮扶、教师轮岗、支教等措施,逐步缩小城乡师资水平之间的差距。要立足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三类特殊群体学生就学权益,进一步健全贫困学生的资助体系,确保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

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农村学校的学生大多属于留守儿童,父母长期不能陪伴,除了保证孩子的正常上学和日常基本生活外,与孩子交流的时间很少,加之农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又不善于学习,也没有时间学习,所以普遍综合素质也偏低,这样以来,孩子的心理健康、安全知识教育和学习,就形成了“学校欠缺,家庭缺失”的现象。所以,农村学校的校园安全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应该以创建“平安校园”为主线,加大农村学校安全教育和管理力度,认真开展以提高自护、自救、防灾、逃生能力为主题的安全活动,增强教师和学生的防范意识和能力。还要根据新时期青少年的特点,高度重视心理健康和教育工作。要完善安全工作责任制,全面推行安全工作“一岗双责”和“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学校内部安全管理工作的规章制度,建立覆盖所有工作环节的责任体系,确保校园和师生安全“零事故”。要大力整治接送学生车辆安全、校园周边环境、学校食品卫生安全管理等安全问题,着力打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社会氛围。

(作者单位:中共兴平市委党校)

猜你喜欢

农村学校教育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奇妙学校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