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
2016-12-29蔡芃
◎蔡芃
商业银行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及其对策
◎蔡芃
目前,国际贸易融资这一新兴银行业务,因其丰厚的融资利息及可观的中间业务收入,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重点发展的对象。受我国持续贸易顺差的影响,加上一般来讲,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低于进口贸易融资,所以出口贸易融资已成为我国银行业国际贸易融资中的重中之重。然而,在其操作过程中也潜伏着各种各样的风险。本文试图通过从各个方面来分析出口贸易融资风险形成的原因,并探寻其对策,从而促进我国银行业国际贸易融资持续、健康地发展。
自我国加入WTO以来,外贸体制改革及汇率改革逐渐深化,国际贸易持续增长。商业银行也紧紧抓住这一契机,大力发展形式各样的国际贸易融资业务。我国是出口大国、“世界工厂”,出口贸易融资业务在国际贸易融资业务中的占比和作用尤为突出。但其潜在的风险也常伴左右,不断地变化和增长。如何在做大、做强出口贸易融资的同时,规避其风险,已成为我国银行业持续关注的重点问题。
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种类
国家风险。国际贸易中的国家风险是指一个主权国家在参与国际贸易活动中,由于国家主权行为上的问题,所实施的政策法规及做出的一系列行为,从而对银行产生不利影响。国家风险一般分为政治风险、社会风险和经济风险。在国家作为直接交易对手时,国家的违约行为将直接对进出口商和进出口银行构成风险;国家不是直接交易对手时,其政策、法规的变化也会对该国进出口商的履、违约行为产生重大影响。
汇率、利率风险。美元是世界通用货币,也是当今金融市场的主要结算货币,因此,汇率因素给出口商及银行带来的影响不可避免。
在国际贸易融资中,我国银行业一般都以伦敦同业拆借利率(LIBOR)作为参考值。但因其频繁的变化性,很有可能导致银行最终利息收益无法达到预期,增加银行资本负债的风险。
在出口融资实际操作中,商业银行如果不能敏锐地觉察到汇率和利率的波动趋势,就很有可能将此风险点扩大,对出口商和银行产生不良影响。
进出口商的信用风险。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的风险。在国际贸易融资中,如果交易双方出现了一方无法按合约完成交易的情况,这一风险点就暴露出来,使企业受到影响,同时也波及到为企业提供国际贸易融资的银行。其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进出口商信用意识差。有些企业将国际贸易融资款项看作信贷规模内资金,不做还款的规划。有些企业无视国际贸易融资逾期的严重性,无视罚息,甚至最终与银行对簿公堂。进出口商经营管理水平差。部分进出口商对其进出口商品的国际、国内市场走势判断不明,市场驾驭能力不足,一旦市场走势发生变化、企业应变能力薄弱,如果再遇到资金紧张、短缺的情况,势必形成信用风险,使银行贸易融资还款搁浅。融资款挪用。相对于一般贷款,出口贸易融资办理条件较为宽松,容易被出口商挪用于其他审批较难、风险较高的非贸易项目。瑕疵贸易融资及诈骗行为。有些企业在进出口贸易实际操作中,存在瑕疵,但未引起企业重视。更有甚者,利用假信用证、假合同、假单据等方式,伪装成真实的贸易背景,自身或者与国外进口商勾结,骗取银行资金。
银行内部风险。国际贸易融资受国际惯例与法律、法规的约束较大,加上我国银行业国际贸易融资起步较晚,相关岗位的工作人员工作经验及能力良莠不齐,以及同业间同质化服务造成的激烈竞争,导致银行在办理出口贸易融资时,往往伴随着单证风险及信管风险。
单证风险主要表现为:进出口双方签订的协议不合规,甚至不合法,存在法律风险。信用证、发票、提单、保单等重要单据存在瑕疵,存在拒付风险;出口商质押给银行的单证未包含完整物权。
信管风险主要表现为:出口商与银行签订的各类贸易融资协议及申请书存在瑕疵。(2)出口商提交、供银行审核的信贷资料不真实、不完全;同业竞争导致有些银行采取低手续费、低利率、低保证金(质押物)、长融资期限的营销方式来拉拢出口商,甚至免收保证金(质押物);银行在贸易融资款发放后贷后管理不严,未紧密关注企业经营状况及回款情况,或在贸易融资到期前未及时扣款,造成逾期;银行工作人员工作失职或与进出口商之间存在勾结的道德风险。
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控制
客观因素管理
对于出口贸易融资中的客观因素,银行往往只能做到尽量控制。例如关注我国对外贸易政策及法律、法规的变化,筛选进口国家,选取政局稳定、经济状况良好、外交关系和睦的国家作为交易对手;关注汇率和利率的变化,尽量缩短贸易融资期限,从而尽量减少汇率和利率对于银行的风险。
客户因素管理
进口商管理。对于国外有分支机构的银行,可以通过国外分支机构来了解进口商的经营能力和资信状况,没有分支机构的,也可委托国外代理行及我国外交使馆协助查询。
出口商管理。对于所处行业产能过剩或产品价格波动较大等情况的企业,银行应尽量避免对其发放贸易融资,一般大型商业银行会从总行层面下达禁入要求。无论是银行常年合作的出口商还是新客户,银行都应严格甄别准入条件,严防虚假贸易背景,并时刻关注贸易融资款的使用情况和企业经营状况。
内部因素管理
做好贸易融资贷前准备工作。银行要了解进出口商真实的经营状况和贸易背景,了解进出口国宏观经济政策,了解进口商银行资信情况,预计融资期内汇率及利率的走势情况,尽早发现日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银行与出口商签订各项出口贸易融资合同或申请书时,要做到完整、有效,不留瑕疵,尽量向出口商营销风险系数较小的出口贸易融资业务。
做好贸易融资发放工作。信用证、发票、提单、保单等重要单据容易出现瑕疵甚至假冒,国外行、出口商的拒付风险和出口商的欺诈风险都会转化为银行的贸易融资款安全风险。所以银行一定要严格审查单据,结合企业报表、海关数据、电子口岸系统等数据,及时发现不利因素。贸易融资款的发放也要做到合法、合规,不能超过企业授信额度。
做好贸易融资贷后管理工作。贸易融资款发放后,银行还应做好贷后管理工作,对企业的经营状况、融资款使用情况、交易进展等方面做到持续跟踪,动态监控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单据流。企业一旦出现风险苗头,银行应立刻采取停止增加授信或减少授信,及追加担保人、担保金额或资产抵押等保全策略,尽可能降低损失。
加强相关从业人员工作素质及道德教育
出口贸易融资对于银行相关从业人员的财会、信贷、计算机、英语等方面的要求较高,是一项技术性相对较强、操作相对复杂的业务。不仅如此,从业人员还需了解国家外汇管理局相关政策,精通国际惯例,对于单据要有极强的识伪、防伪能力。由此可见,此类复合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对于商业银行国际贸易融资的顺利开展及拓展尤为重要。银行还应经常对相关从业人员进行道德教育,使其了解道德风险的严重后果,纪委、监察室也应不定期进行检查,做到防微杜渐、亡羊补牢。
综上所述,我国出口贸易融资的风险的形成原因很多,既有客观因素,又有主观因素,既有进出口商的原因,也有银行的原因。但针对风险点,我们也有相应的预防及补救措施。建立一套完善的国际贸易融资风险防范体系和风险管理机制,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人员素质,是控制国际贸易融资风险的一剂良药,也是促进我国银行业国际贸易融资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作者单位: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淮安分行国际业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