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模式利弊分析及其对策
2016-12-29于代云
◎于代云
财务管理模式利弊分析及其对策
◎于代云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之下,使得现代企业的竞争越大激烈,企业必须努力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这就要求企业优化自身财务管理。而企业财务管理由分散向集中转变是一种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由当前企业集团的财务管理现状入手,分析了集中管理模式的利弊,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给有关人士以谈论、借鉴和参考。
企业集团财务管理现状
观念陈旧缺乏科学性。我国计划经济体制在许多集团中实行了许多年,其影响十分深远,尤其是对这些集团财务人员思想上的影响。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环境下进行财务管理,他们的财务观念受到旧的财务制度的影响,导致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体制下他们仍然沿袭着落后的思想观念,一些科学的财务管理概念根本没有在他们在脑海中建立起来。
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就是近年来政府一直关心和重视的新的管理概念,但是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重要性认识不够。有的企业在内容上多局限于财务会计方面的控制,忽视组织管理、风险管理方面的控制,内部控制制度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财务控制中集权过度与分权过度并存。当前企业普遍存在集权过度和分权过度的现象,前者的缺点在于使企业缺乏活力和积极主动性,后者的缺点在于容易使企业管理失控,很难进行投资和融资活动地统一安排。
缺乏监管力度。虽然自从新的财会制度实施开始,大体上看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但实际存在着会计核算失真、财务监管不够以及财务管理混乱等现象,导致了企业大量资金的流失,也使得企业效益迅速下滑。
财务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
企业集团的整体战略发展要求实行财务集中管理。自从入世以来我国企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想要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不断的健康发展就必须努力提升企业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对子公司的财务活动应当通过有效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来进行规范,这就要求将整个集团的力量集合起来,必须将高度统一的财务管理集中在集团总部,对各个分公司的财务活动和会计核算由集团进行统一管理。
国家重视企业内控。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在诸多方面已经实现接轨,而企业建立内部控制制度在发达国家已经被广泛采纳,它是加强企业经济管理,有效提升企业经营效率,保障企业财产安全,使企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与工具。通过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提升企业效益,扩大企业外延生产。我国政府对企业建立有效的内控制度十分重视,在诸多层面鼓励企业做好企业内控,保障企业高效、健康的发展。
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为实施财务集中管理奠定了产权基础。企业集团与所属子公司之间以产权为纽带的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是企业集团最主要标志,产权分离形成了产权的委托代理,具体的委托方为企业集团,代理方为所属子公司,在经营管理的整个过程中代理方都必须向委托方负责。在进行委托代理契约的签订和解除时,企业集团最重要的依据就是子公司的财务信息。
子公司在产业型企业集团中的战略地位决定了母公司对子公司的集权管理。就一般情况而言,众多企业集团的子公司和母公司之间都保持着密切的生产关系,他们虽然在法律上是相互独立的,但是母公司在经营上掌握着完全的控制权,这一点对母公司来说十分关键。所以,分权制管理不适用于对集团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子公司。
财务集中化管理是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必然要求。信息处理是财务管理的活动基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诸多企业带来了不小的便利,能够实现企业低成本的信息交流。此外,网络化和信息化的金融系统使企业的资金调动变得十分迅速、便捷。即使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环境中,企业也能够实现全公司的资源整合,达到集中实现战略目标的目的。
财务集中管理的利弊
财务集中管理的优势
财力的充分利用,整体效益得到发挥。财务集中管理的实施有利于企业将现存资金充分利用,有效的控制了下属单位财务资金难以控制的局面。通过财务的集中管理可以迅速回笼资金,实现资金的有效调度,让集团高层参与的子公司的资本经营管理当中。
投资管理得到强化。通过财务的集中管理能够有效地实现对重点项目的资金投入,进一步提升资金的有效利用率。同时能够让子公司的资金运作在总公司的监控之下,实现资金投资方向的整体把握。
促进全面预算管理的推行,成本费用开支得到有效控制。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间接控制子公司付现成本支出,同时能够直接监控企业的成本费用,实现预算外成本的有效控制。
企业经营风险得到降低。在企业集团经营管理当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对与子公司的经营运作的有效监控,尤其是资金运作安全、规范和有效性,这也是企业集团试图解决的困难问题。通过财务集中管理模式能够实现对资金支出的实时监督,实现对企业每一笔收支的合法、合理性的直接判断,。有效预防非法和不合理行为的出现。
企业集团信贷的信用等级得到提高。自从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之后,各子公司就不再需要与银行发生信贷关系,一些信贷活动将都由母公司以集团公司的名义进行,这也大大增加了银行对企业偿还能力的信心,进而提升企业信用等级。
决策的正确性得到提高。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于集团公司对分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有实时有效的了解,也有利于母公司政策的有效传递,将公司的发展目标与方向进行准确、及时的传达,这样实现了调整信息传递的有效保障。
财务集中管理的弊端
子公司的积极性受到影响。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有利也有弊,它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子公司的可支配资金,限制了子公司的有些经营活动,进而影响了子公司的积极性。
加重了总公司的管理负担。财务集中管理一方面实现了集团公司对于子公司经营情况的实时监控,但是也导致了子公司遇到不论大小事宜都统统上报的现状,这就变相加大了母公司的管理工作量。
在途资金较多成为子公司资金周转的障碍。因为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实施,导致了资金在频次和层次上都有所增加,每一笔收支都要进行一级级的上划以及下拨从而导致大量的资金成为在途资金,资金的周转周期变长。
各单位上报的日常资金预算不准确。由于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后将会进行预算控制,一旦出现公司使用资金超预算后就必须进行调整预算后才能够使用,因此,面对这样的情况许多子公司就会通过预算虚报来应对,而上级部门就会针对上报预算进行酌情削减。长此以往,就会导致两者的矛盾不断升级、恶化。
财务集中管理应对措施
对财务集中管理的实质的正确把握。企业实施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依据业务为导向的财务管理思想,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实现财务信息实时、安全、高效的管理,同时为企业的重大决策提供有力依据,进一步提升企业管理及应变能力。
明确企业集团各层面财务决策的权力和责任。在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前提下,要充分把握好集权与分权问题的度,子公司的独立核算并不与财务的集中管理相排斥,集团公司应当通过控制权参数的合理设置来做好集权与分权。
实行全面预算管理。母公司应当站在长远发展角度来对子公司进行研究与预算,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预算指标体系,在充分保障预算内资金的前提下,对预算外资金进行合理的控制。
满足分公司生产经营要求。实施财务集中管理的目的是使企业更好、更快的发展,因此对于子公司不是一味的监督,而应当在实时监督下实现控制指标的弹性化,做到整体的灵活控制。
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企业想要在新的模式下健康运行就必须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只有这样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实施的全过程才有了明确的规范和控制。
总而言之,由于财务运行模式、企业生产经营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导致企业集团的管理日益复杂。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出现了种种问题,尤其是在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矛盾日益突出。由此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成为了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尽管该模式仍然存在着诸多缺点,但相对于优点而言这些缺点是可以通过适当的制度加以约束的,充分运用好该模式的优势能够促进企业财务机制的完善,有利于企业综合实力的提升。
(作者单位:天津市测绘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