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资本论》视角下信用异化初探

2016-12-29王丽莎

当代经济 2016年32期
关键词:资本论异化资本主义

王丽莎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资本论》视角下信用异化初探

王丽莎

(北京理工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条件下信用的起源和发展、性质、作用等做了科学的分析。资本主义条件下信用出现了异化,表现为授信对象的阶级化、欺诈和赌博成为常态、信用异化的国际化。在中国,信用异化的一个集中表现就是企业家跑路。我国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包括授信对象的大众化、信用甄别标准的多元化、中国信用体系的国际化。

信用异化;企业家跑路;中国特色;国际金融体系

一、马克思信用理论的梳理

1、信用的起源和发展

随着商品交换的不断发展,货币也随之出现了。“随着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商品就在同一程度上转化为货币。”由于货币充当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所产生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之间债权人和债务人关系,导致了信用的形成。货币的流通手段,使得商品交换过程“在两个互相对立、互相补充的形态变化中完成的:从商品转化为货币,又从货币转化位商品”。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则包含一个直接的矛盾:“在各种支付互相抵消时,货币就只是在观念上执行计算货币或价值尺度的职能。而在必须进行实际支付时,货币又不是充当流通手段,不是充当物质变换的仅仅转瞬即逝的中介形式,而是充当社会劳动的单个化身,充当交换价值的独立存在,充当绝对商品”。货币的流通手段职能,使得商品的买卖在时空上发生了分离,为信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货币的支付手段职能,使得“商品可以以赊销的形式卖出,货币作为商品的价值实现,出现在未来”。

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信用的作用程度、作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信用的形式也逐渐多样化,包括汇票、支票、银行券等形式。随着资本主义积累的不断发展,伴随着一般利润率的下降,出现了资本的过剩。马克思认为这种资本的过剩是相对过剩人口的补充现象,二者处在对立的两极上:“一方面是失业的资本,另一方面是失业的工人人口”。伴随着信用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再生产过程不断加快,产业资本的运用也更加充分,同时也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矛盾不断激化。

2、信用的性质

信用反映的是资本家之间的关系。在货币市场上,不同生产部门的全体作为借款人同货币贷出者相对立。“……货币市场上的货币资本也实际具有这样一个形态,在这个形态上,它是作为共同的要素,而不问它的特殊使用方式如何,根据每个特殊部门的生产需要,被分配在不同部门之间,被分配在资本家阶级之间。”货币贷出者通过暂时让渡货币的使用权来获得一定的利息,但货币贷出者不参与剩余价值的生产与实现,只是凭借对货币的占有权来分割一部分剩余价值。

3、信用的作用

日益发展的信用制度在以下几个方面起到了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促进了生息资本的集中。“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把社会上一切可用的、甚至可能的、尚未积极发挥作用的资本交给产业资本家和商业资本家支配,以致这个资本的贷放者和使用者,都不是这个资本的所有者或生产者。”生息资本的集中有助于提高生息资本对产业资本和商业资本的控制能力。二是对利润率的平均化起中介作用。信用制度为资本实现跨部门的自由流动创造了条件,推动了利润率平均化的实现。“资本的这种社会性质,只是在信用制度和银行制度有了充分发展时才表现出来并完全实现。”三是促进了流通费用的节约。一方面,“在现实的、对消费起中介作用的商品流转额保持不变时,较小量的货币或货币符号,可以完成同样的服务”,从而减少了货币的使用量;另一方面,信用制度也促进了流通的加速,“进而资本形态变化的各个阶段加快了,整个再生产过程因而也加快了”。四是把再生产过程的伸缩性强化到极限。“信用的最大限度,等于产业资本的最充分的运用,也就是等于产业资本的再生产能力不顾消费界限而达到极度紧张。”因此,马克思强调,“信用制度加速了生产力的物质上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使这二者作为新生产形式的物质基础发展到一定的高度,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使命。”

马克思认为信用制度具有二重性质,“一方面,把资本主义生产的动力——用剥削他人劳动的办法来发财致富——发展成为最纯粹最巨大的赌博欺诈制度,并且使剥削社会财富的少数人的人数越来越减少;另一方面,造成转到一种新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一方面,信用使得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不断扩大,资本的周转速度和流通速度不断加快,资本的价值增殖不断增加。“只要再生产过程不断进行,从而资本回流确有保证,这种信用就会持续下去喝扩大起来,并且它的扩大是以再生产过程本身的扩大为基础的。”另一方面,在信用推动下的社会再生产的过快发展,已经超过了消费的界限,导致“加速扩张的生产规模最终在狭窄的市场中无法获得实现,有些商品开始出现过剩,消费的限制无情地出现了”。由于信用制度的存在,生产对消费的反应比较滞后,导致商品生产过剩的问题越来越严重。当开始出现企业经营困难时,惶恐情绪会迅速传递,逐步导致危机的爆发。“银行和信用同时又成了使资本主义生产超过它本身界限的最有力的手段,也是引发危机和欺诈行为的一种最有效的工具”。再生产过程顺利进行时,资金的回流有保障,信用可以不断的持续和扩大。一旦出现资金回流延迟,市场商品过剩,信用就会收缩,进而使正常的再生产过程受到破坏,出现信用危机和货币危机,并最终引发经济危机。

在出现危机时,“一切现实的财富就会要求现实地、突然地转化为货币,转化为金和银”。对货币的渴求,使得货币的价格也水涨船高。“利息率在危机期间达到最高水平,因为这时人们不得不以任何代价借钱来应付支付的需要。”货币作为支付手段所包含的矛盾,以赤裸裸的货币信用危机的形式展现出来了。

二、信用的异化

1、授信对象的阶级化

在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下,信用一般为金融业部门所垄断。对于中小储户来说,由于缺乏更多的投资渠道,一般会将资金存入银行或购买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又因为信用是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息收益,因此,授信对象的选择是很谨慎的。一般情况下,授信对象主要是掌握生产资料的资本家。通过低利率吸收民众的存款,再以较高利率贷款给资本家,受益的只是银行资本和产业资本。

2、欺诈和赌博成为常态

在资本主义的信用制度下,欺诈和赌博逐渐成为常态。资本家为了获得信用,会通过一些外在的行为来显露自己。经常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某企业家开宝马,住别墅,屁股后边天天跟着一堆要债的人。这在资本主义条件下成为了常态。当资本家出现回流延迟、资金链紧张等问题时,如果他将这些问题公之于众,必定会造成债权人的紧张,从而进一步加剧问题的激化。资本家会天然的选择欺诈:在企业出现问题时,会选择瞒报,甚至营造一切正常的氛围。由于一些资本家根本不具备所显露的那种经营能力,为按期偿还债务,这些资本家倾向于从事投机活动,而非实体领域。这进一步放大了投资的风险,有可能使债权人的损失进一步扩大。

3、信用异化的全球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展,信用的异化也走出国界。“信用和虚拟资本作为突破生产限制的手段,推动了各国国际贸易的迅速膨胀和世界范围内生产的过剩。”当前全球化的信用异化主要表现是西方国家对信用的垄断。美欧垄断了国际金融体系、国际主要流通货币、信用评级机构。在当今的国际金融体系下,欧美国家国债信用评级很高,从而其利息率很低;发展中国家债务的利息率很高,从而债务缠身。只要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继续存在,这种全球的信用异化就会继续存在。中国显然受全球信用异化的影响很大,中国的外汇储备主要用于购买美国国债和公司债券,只能获得较低的利息收益。

信用异化在中国的一个现实表现就是企业家跑路。从2011年开始,“跑路”一词开始成为舆论的热点词汇。2011年4月开始,温州的一些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发生企业家跑路的现象,到2011年9月,国内眼镜行业龙头企业信泰集团董事长胡福林出走,将危机中的温州推向了风口浪尖。此后,鄂尔多斯、神木、广东、深圳、青岛等地也发生了企业家跑路的事件。2014年6月16日,中都集团董事长杨定国跑路,留下20亿巨额债务。企业家跑路不仅出现在传统行业,还出现在新兴的互联网领域,P2P行业即是典型的例子。据统计,2015年P2P行业问题平台数量为894家,而行业正常运营平台数为1962家,P2P行业淘汰率为39%。2015年12月16日,e租宝因涉嫌犯罪被立案侦查,涉案金额高达500亿元。

当前舆论和学术界对企业家跑路的主流看法是同情这些企业家,认为他们是因为高利贷被逼无奈而跑路,进而将矛头指向我国的金融体系。这种“跑路有理论”观点虽有一些可取之处,比如对民间融资问题的反思、对企业家群体的人性关怀,但不足以漂白企业家跑路所带来的恶劣影响。一是扰乱正常的经济和金融秩序。跑路作为一种逃避债务的非法手段,严重侵犯了债权人的利益,造成了债权人巨大的经济损失,冲击了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二是给相关利益者带来巨大的损失。企业家一跑了之,企业的管理层、股东、工人、合作企业等都饱受影响,且这些损失无从得以全部补偿。三是带给民众巨大的心理冲击。每每出现一些企业家跑路的新闻,民众都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很大的怨气——老百姓欠债需要偿还,企业家为什么可以“堂而皇之”的逃跑,并在异国继续过上奢华的生活。

企业家跑路是信用异化的一种现实表现。这些跑路企业家在跑路前普遍都是银行的座上宾,动辄有数十家银行提供贷款。当企业出现经营危机时,企业家通过欺骗的形式,维持经营正常的假象,并择机逃跑。

三、信用异化的危害

信用异化的存在,会导致一系列问题。

1、使社会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

在资本主义信用体系下,高收入群体由于自身的信用条件较好,可以获得廉价的信贷支持,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得到更好的发展;中低收入群体的信用条件较差,授信条件苛刻,因此很难获得更多的财产性收入,自身的发展也受到限制。

2、使金融行业的发展进一步恶化

现有的信用甄别标准主要侧重于客户的资产规模等外在标准,不能实现对客户的多维度考察。为达到这种该信用甄别标准,客户可进行欺诈和伪装。金融行业既不能在事前对这些劣质客户进行有效识别,又会在事后通过全量收缩信用的形式来伤害优质客户。这对于金融行业的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损害。

3、使发展中国家进一步边缘化

由于信用异化的全球化,西方国家完全控制了全球的信用体系,大量的资本流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一方面自身的经济发展状态较差、金融体系不健全、企业规模小且风险高,另一方面又在现有的全球信用体系中缺乏话语权,很难获得低廉的信用贷款。发达国家则正好相反,经济发达、金融体系健全、企业规模大且投资风险较低,同时又掌握话语权,可以充分利用全球资本来推动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的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

四、中国信用体系建设的启示

我国需要建立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这种信用体系要服务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进而超越资本主义的信用体系,须包括以下几个内容。

1、授信对象的大众化

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授信对象包括大学生、下岗工人、创业者、小微企业经营者、农业从业人员等。民众既有存款的权利,也应当有贷款的权利。

2、更改甄别信用的标准

资本主义条件下,甄别信用的标准主要是私人财富的多少,企业的规模、企业家拥有的房屋和汽车的数量、个人消费的奢侈程度等。这种标准极容易出现投机、欺诈等行为。中国特色的信用体系需要超越这一标准,从经营能力、偿还能力、信用度、名声、社会责任感等维度出发,通过对客户的多维度特征的统计分析,来甄别客户的信用。

3、积极推动中国信用体系的国际化

中国的信用体系向来是离不开国际的,免除对非洲国家的贷款、加大对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的贷款等行为,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在此基础上,中国信用体系的国际化可以继续在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国债发行的国际化、信用评级的国际化等层面努力,发出中国声音、传递中国力量。

[1] 《资本论》第一卷[M].人民出版社,2008.

[2]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比较研究》第三卷[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4.

[3] 《资本论》第三卷[M].人民出版社,2008.

[4] 叶祥松、晏宗新:当代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互动——基于国际产业转移的视角[J].中国社会科学,2012(9).

(责任编辑:徐悦)

猜你喜欢

资本论异化资本主义
马克思的异化观及现代西方学者对它的拓展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拒绝异化的人性之光
我与《资本论》的故事
商品交换中的所有权正义及其异化
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剥削的两重批判——基于《资本论》第一卷的思考
道德资本论的双重误读
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统一——以《资本论》第一卷为例
从精神生态学角度看《白噪音》中后现代人的异化
逆全球化:资本主义最新动向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