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保护区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研究
2016-12-29左佳
◎左佳
辽河保护区农村环境治理规划研究
◎左佳
根据国家加强环境保护的总体规划和农村环境保护的总体要求,结合辽河保护区沿岸农村环境的现状,撰写本文。本文旨在推进辽河干流生态治理与恢复的同时,研究沿岸农村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使辽河生态与农村环境保护相结合,发挥区域特色,针对损害农村居民身体健康及财产利益的突出污染问题,以村落为基本单位,开展环境污染整治,加强辽河保护区的农村环境保护。
辽河保护区农村环境现状
辽河保护区农村环境概况。辽河干流全长538公里,保护区面积流域面积1869.2平方公里,保护区共涉及4市、14县、61乡镇、284村、85350户、297678人。共有33个支流口,居民点面积比例在0.84%。
近年来,辽河保护区管理部门高度重视流域内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和保护工作,依据法律和相关政策,逐步展开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区建设,并加强环境监督管理,以保证环境整治与农村环保工作的顺利实施。虽然目前辽河保护区内部分农村地区环境质量已明显改善,但由于保护区内农村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环境保护基础设施欠缺,加之农民主观上对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水平有限,生态环境保护所面临的问题仍十分严峻。
保护区内农村环境整治成果。2015年,已重点治理了新民大喇嘛乡等13个具有代表性的沿河乡村。共投资2978万元,其中国家1191.2万元,省893.4万元,市893.4万元。主要为两个市,即:沈阳2250万元,鞍山728万元。治理的主要内容为:建水源地防护栏、水源保护警示标志9个;加强生产、生活污水处理,建设排污边沟8个、氧化塘6个,促进污水管网建设;加强生产、生活垃圾处理,配置垃圾箱446个、垃圾车(叉车)18台;探索垃圾无害化处理及回收利用,建生物有机肥加工厂1个、修建储粪池、建集中沼气工程等。
保护区农村环境主要问题
辽河保护区随着干流生态治理的深入,工业污水源基本得到有效控制,占总长度85%以上的沿河乡村段,干流农田和村屯垃圾、污水等面源污染已成为辽河保护区内的主要污染源。近年来,虽然相比之下部分农村的脏、乱、差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但由于绝大多数村庄在建设中没有整体规划,缺乏配套的环境基础设施,水源污染、农村生产及生活垃圾污染、污水污染、畜禽养殖污染等这些环境问题仍然比较突出,亟待解决。
饮用水源污染严重,危害当地人民身体健康。部分村镇对水源地保护重要性的认识仍然有限,比较突出的是村屯水源地的保护,由于缺乏保护意识,村屯对水源地建设缺乏系统明确的区域规划,没有显著的水源地标识,水源地周围没有保护措施,不能定期清除水体污染物等,对水源地保护监管力度不强。生产及生活污水等都破坏了水源地保护,难以保障农村的饮用水安全。
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垃圾无序堆放。一方面,由于没有基础设施的配套,加之管制监督力度不强,农村居民的生活垃圾、生活污水随意沿河排放,导致辽河污染日益加剧。另一方面,由于治理资金不到位、管理措施不规范等原因,一些村庄没有基础的垃圾收集和处理设施,垃圾随意堆放和处理,一般都是露天堆放或者填沟、填坑。长期露天堆放垃圾堆散发恶臭气体,滋生蚊蝇,传染各种疾病,严重影响村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严重。辽河保护区周边农村畜禽养殖业比较发达,畜禽养殖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与此相伴随的,是畜禽粪便污染问题异常严重,应引起足够重视。由于沿河农村畜禽养殖户多,规模小,范围广,位置较分散,而且大部分养殖户对农村环境保护没有充分认识,放任畜禽随意跑动,畜禽粪便随处可见,即使收集也被随意堆放于居所周边、河边等地。这些粪便等污染物被排放到河流,对辽河水体造成严重污染。此外,其有毒、有害成分可能会渗入地下,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畜禽粪便发酵后产生大量有害气体,对大气造成污染,这些都污染了农村生活环境,严重影响居民人体健康。其实,畜禽粪便中含有氮、磷等,都是很好的有机肥源,这样处理粪便,在污染环境的同时,又浪费了大量农业有机肥资源。因此,如何协调畜牧业高速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辽河保护区农村环境整治必须思考解决的问题。
保护区农村环境治理规划
基本原则
生态优先,促进绿色发展。首先应该充分认识到农村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重要地位,发展经济的同时,要把生态环境容量、资源承载能力作为首要依据,积极推进生态产业的发展,实现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协调统一。
以人为本,促进和谐发展。以满足农村居民的生存利益为根本目的,从解决辽河区域区域建制规划问题着手,通过优化开发格局、促进协调发展、构建良好人居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体系,让农村居民可以享受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好处,促进社会整体和谐。
科学布局,促进协调发展。尊重区域生态环境自身的生长特性,科学合理地调节土地利用开发的顺序、强度和节奏,合理建制,优化空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土地开发利用方式,促进区域内土地有序、适度、高效、均衡发展,逐步推进田、水、林、村综合治理,恢复和提升区域内土地生态服务功能,把资源节约和土地开发利用有机结合起来,使之相互促进。
治理主要内容
重视对水源地的保护
针对目前农村水源地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完善对农村饮用水水源地的各项保护措施,修建基础设施,建设围栏、显著标识等,防止农村生产、农民生活污水对饮用水水源地的污染。
对水源地保护范围内的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对有毒有害类垃圾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再利用可回收类垃圾,积极鼓励开展农村医疗废物、废弃农药瓶、电池等有毒有害废物的回收。
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
辽河保护区周边,随着畜禽养殖小区的不断快速发展,局部地区存在着影响环境安全的隐患,应对畜禽养殖业发展进行整体布局,针对大范围的畜禽养殖,科学地规划出一些畜禽养殖的适养区、控养区、禁养区,逐步改变人畜混居现象。
规定规模化养殖的畜禽粪便必须经过集中处理,达标后才可排放,确保规模化养殖畜禽粪便的排放对养殖厂周围环境的影响在允许范围内,明令禁止把粪便直接排放到河流。
树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推广生态型畜禽养殖,促进生态环境良性循环。推广种养结合生态模式,将种植制度、生产销售与养殖业紧密联系起来,以实现粪污资源化利用,发展循环农业。大力推广沼气应用技术,形成生态养殖—沼气—有机肥料—种植的循环经济模式,向农业生产提供优质高效的有机肥源,变废为宝。
村庄生活污染治理。一是建设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转运系统,避免垃圾散排,完善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和回收系统建设,在保护区农村建设垃圾收集、处理和清运运行系统,使生活垃圾处理日常化、正规化。二是完善农村生活污水的处理设施,减少污水污染。通过鼓励和支持等手段,大力推进保护区周边农村生活污水整治工作。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在保护区农村采取集中净化、生物分解等多种处理方式,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妥善处理。
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坚持提高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积极推广沼气和秸秆气,主要采取推广秸秆气化应用模式、户用沼气模式。在未来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的过程中,根据保护区周边农村废气物具体情况,加大沼气在农村的普及,减轻农业生产性污染,维护生态良性循环,同时生产清洁能源,提高综合效益。
农村环境监测。建立定期的保护区周边农村环境质量监测制度,确保每年至少开展一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情况监测;对空气和地表水环境质量开展常态化的监测,在固定区域建设环境空气自动监测站。
农村环保资金投入保障。增加对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的资金投入,加大对区域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设立农村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统筹规划用于修建农村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保证全辽河保护区周边农村综合整治过程中的各项建设资金能够及时、足额到位。
(作者单位:中共辽宁省委党校)
本文为2014年度辽宁省社科基金重点课题《辽河流域农村水污染问题法律对策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课题编号: L14AFX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