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探析
2016-12-29武汉体育学院曾季
武汉体育学院 曾季
高校预算管理改革探析
武汉体育学院 曾季
一、我国高校预算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预算管理意识淡薄、财务预算管理重视不够。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高校的办学经费除了依靠国家拨款外,还必须多渠道筹集资金,开源节流,从而提高整体的办学实力。由于长期以来高校过分依赖财政拨款,缺乏自主理财意识,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只是去被动的完成任务。主要体现在:一是高校领导层普遍没有意识到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把预算管理工作仅仅交归财务部而没有切身参与;对于分管部门提出的经费要求,只要认为可行就签字同意,并没有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效益分析,更没有纳入学校的财务工作安排进行统筹规划,缺乏整体观念,导致盲目使用、重复建设的情况;二是各部门在编制预算的过程中与财务部门沟通不够,使得预算编制存在一定的不科学;三是预算的执行单位即各二级部门,对预算缺乏管理意识,没有科学合理的编制预算,而是把编制预算视为学校财务部下达的任务;预算执行过程中也缺乏监督和控制,事后更没有考核。四是高校的广大基层员工,没能积极参与预算管理工作,认为预算管理只是领导层及财务部的职责。
第二,预算编制形式不完整,方法不科学。一般而言,高校的所有收入和支出都必须纳入预算,但是很多高校往往是根据往年经验来编制预算,并没有充分考虑当年实际情况;很多高校编制预算时采用的是“基数+增长”的方式,一方面没有考虑当年的实际情况,预算的编制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另外一方面也导致预算年年增高,缺乏节约意识,滋长了浪费的风气。
第三,执行控制不严,监管力度不够。有的高校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常随意调整预算项目,出现集中突击花钱或寅吃卯粮的现象,使预算执行偏离了计划轨道。预算管理并没有真正做到对预算的执行情况进行绩效考核,给予相应的奖惩,这恰恰是学校现行预算管理的一个软肋。
第四,“债务预算”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范围。高校为了满足持续发展的资金需求,贷款规模不断扩大,而很多高校自有资金不足,缺乏稳定的还贷资金来源。同时,“债务预算”并没有纳入预算管理范围,在预算编制中没有得到充分体现。由于大量负债的存在,也使得“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成为一句空洞的口号。
第五,预算考核方面缺乏绩效评价机制。高校要掌握预算管理的效果,就必须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科学而详细的分析。目前,很多高校的预算管理主要体现在事前编制环节,事中控制监督环节往往都流于形式,事后的预算绩效评价环节往往予以忽视。预算绩效评价的重点不仅仅是高校收入及支出的简单分析,而是要分析学校的资源配置是否达到最优效果,是否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高校缺乏科学、实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也不利于考核各责任部门的预算完成情况,不能有效落实责任,不利于提高员工的积极性。
二、高校预算改革措施
第一,预算编制方面。(1)应采用零基预算法。零基预算是以零为基础编制计划和预算的方法。高校采用的零基预算法,是指打破“基数”的概念,每年从零开始,对教职工人数、财力、物力进行估算,计划本年度所涉及的业务项目,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根据各个项目的轻重缓急,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分配预算资金。采用零基预算法,有利于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限制资金支出的随意性。同时,在零基预算的编制过程中,可以使学校各相关职能部门充分认识到预算工作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编制预算,严格控制预算支出,使编制的年度财务预算更具可操作性。(2)实施“定员定额”法,建立科学的预算定额标准。“定员定额”方法是编制预算的一种技术方法,是根据预先核定的预算定额和相关的基本数字来计算收支这个特点,我国高校应该建立预算定员定额标准。在执行的过程中应注意:我国高校目前普遍存在资金需求较大、资金严重短缺的情况,“定员定额”的制定必须通盘考虑,要达到各部门现实需要与学校财力之间的平衡。要体现公平、公正、公开原则,要针对不同院系及部门的特点做到实事求是、区别对待。既要考虑到共性,分配时尽量公开,着重体现均等服务的原则;也要考虑到不同院系、部门的特点,根据其不同需要区别对待、拉开差距。(3)细化预算编制内容。编制好的预算就要尽量细化预算,分解到管理的各个环节,从预算编制制度、费用、指标、定额、责任等各方面做到尽量细化,尽量落实到每一个具体部门和具体支出项目上。制度的细化可以保证高校预算管理中各个环节的进行都有章可循;费用的细化有利于节约成本,减少浪费现象;指标和定额的细化有利于开展预算绩效考核及进行员工激励;责任的细化可以使得每个部门、每个职工都明确其工作职责,提高职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具体来说,首当其冲的就是细化预算科目,应该根据各个部门的具体职能,以部门为预算编制和收支指标的主体,建立科学、透明的科目体系,对预算科目进一步地细化、扩充,明确各个科目各项支出具体用途,使得预算尽量细化、清晰。(4)加强基础信息管理,为预算编制提供准确真实的数据材料。一是进一步核实各单位各部门的人员构成、工资状况、资产情况、债务情况、相关财务制度及预算管理制度等基本信息,完善预算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只有具有准备充分的数据,预算的编制质量才能得到可靠的保证,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二是建立程序化、规范化的项目库数据管理系统,对项目实行统一规划管理。项目库分为学校项目库和部门库,学校应将全部专项项目纳入项目库并统一实行动态管理:要结合高校的财力情况,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选择入库的项目;对入库的项目遵照切实可行的原则进行筛选、排序,实行滚动管理;到期或非必须安排的项目预算要统筹安排;同时也要对项目库内的项目进行定期清理。项目库有利于使资金流向更富有成效的项目,使得专项项目的实施能够做到规范化、科学化,更好地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5)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记账基础。应引入权责发生制原则,增强投入产出的预算管理理念,在高校内部开展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方式,分专业、分重点地扩大权责发生制的记帐基础,才能准确比较预算产出和成本,对预算结果进行准确、科学的分析;才能为编制预算提供历史经验和依据,从而增强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性,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才能将预算编制、绩效目标设置、绩效考评结合起来,建立科学实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第二,预算执行方面。(1)严格预算执行,降低随意性。从理论上说,预算指标一经确定,一般不再调整;从实际操作的角度,由于不可预计因素的存在,预算的过程中难免存在需要调整的情况。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应不断强化预算的约束力、严肃性和权威性,预算一经确定,就应该严格执行,不能随意增加或者改变,降低随意性。(2)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切实提高预算管理人员素质。如前所述,高校普遍存在预算管理意识淡薄、对财务预算重视不够的问题,也缺乏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因此,高校必须加强预算管理队伍建设,建立专门的预算管理机构并配备专业的财务预算管理人员。比如在财务处下设预算管理科,其科员应该由熟悉会计、审计等业务的人员组成,要定期对其进行专业培训。同时,也要对学校各二级单位负责人加强预算管理的培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使其做好本部门的预算管理工作。(3)增强预算信息的公开透明度。学校可以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网络,将预算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学校预算编制的流程、预算公布出来,同时可以针对不同教职工的单位及职务、职级,设置相应的权限,使之可以在一定范围内了解到预算执行的情况,能够一定程度地参与到预算的执行过程中,做到全员参与预算管理,全员监督预算执行,从而提高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预算管理的公开性、透明度和公正度。
第三,预算考核方面。(1)定期进行预算分析。为顺利完成预算目标,确实发挥预算作用,必须定期进行预算分析,主要是对预算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合理分析,根据预算完成进度分析原因,还应对重大项目的使用效益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估分析。学校各二级单位要定期对预算项目执行情况进行追踪和分析,编制预算差异分析报告,学校财务部门根据各二级单位的分析报告,结合整体情况,做出详尽的学校分析报告。(2)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体系。预算绩效评价是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保证预算质量的重要手段之一。高校建立科学、实用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有助于优化资源配置,有利于考核各责任部门的预算完成情况,落实责任,严格奖惩,增强激励机制,提高员工的积极性。首先,必须建立一套科学、合理评价方法和评价标准来,其次要建立预算执行及考核的监督制约机制,这样才能使绩效考核工作切实发挥作用,并保证其制度化、规范化。
(编辑 张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