缝纫机的诞生及发展
2016-12-28韩瑞侠
韩瑞侠
缝纫机的发展是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远古时代,人类的祖先用石针、骨针,在树叶或兽皮上穿孔,用动物的筋或植物的藤来缝制衣物,以遮身护体,抵御寒暑。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先后出现了铜针、钢针。但直到18世纪末,缝纫一直是手工作业。
一、缝纫机的诞生
18世纪后期,英国的工业革命促进了纺织工业的发展,织物产量迅速提高,手工作坊式的服装制作已无法适应纺织业高速度的发展以及人们对新式服装的需求,缝纫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应运而生的。
1755年,在英国工作的德国人查尔斯·F·威森塔尔(Charles·F·Weisenthal)发明了穿线孔在中间,两头有针尖的绣花针,这一发明为以后的缝纫机发展奠定了基础,而且,直到今天仍适用于现代化的工业缝制机械,缝纫带柄的纽扣和模仿手工线缝。
1790年,英国人罗伯特·奥尔索普(Robert Alsop)发明了专门用来缝制衣服边缘的链式线迹缝纫机。同年,英国人托马斯·逊特(Thomas Saint)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先打洞、后穿线、缝制皮鞋用的单线链式线迹手摇缝纫机。当时,因没有缝制机械制造的记录,他的专利被归在纺织机械的专利库内被人疏忽了83年,后来这台机器经过复制,曾在1878年的巴黎万国博览会上展示。
1807年,奥地利裁缝约瑟夫·马德斯珀格(Joseph Madersperger)第一次发明了直线缝纫机,这种缝纫机首次使用了针尖带孔的机针。
1829年,法国裁缝巴特勒米·蒂莫尼埃(Barthelemy Thimmonier)设计出一台双线链式线迹缝纫机,于1830年在法国取得专利。这台缝纫机主要是用木头做的,相当笨重,但已具有现代缝纫机的大部分特征。当时缝纫机的速度为100针/分,后经两年多的改进,缝纫速度提高到300针/分,是人工缝制的6倍,并于1848年在英国和美国获得了专利。
1834年,美国纽约工人沃尔特·亨特(Walter Hunt)与他的弟弟合作,发明了针尖带孔的双线锁式线迹缝纫机。这种缝纫机的发明,是缝纫机发明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由于这一突破,缝纫机才得到了顺利的发展。美国马萨诸塞州的棉纺织工人伊利埃斯·豪(Elias Howe)没有模仿亨特的发明,从1839年开始,经过四年多的艰苦努力,与1843年研制出一台手摇式锁式线迹缝纫机,机器的工作速度达到了300针/分。公开演示证明,豪的发明要比敏捷的缝纫手工操作效率高出五倍,而且,缝制的线迹整齐美观,当时,得到了人们很高的评价。经过三年的改进,这项发明于1846年取得了专利,专利号为4750。至此,具有真正实用价值的缝纫机诞生了。因此,从法律的角度讲,豪是世界上锁式线迹缝纫机的最早发明者。
1848年,法国人西蒙纳在木制机架缝纫机的基础上研究改进,制成了金属机壳的缝纫机,并在英国获得了专利。
1849年美国人阿伦·B·威尔逊(Alan·B·Wilson)发明了旋梭和他的缝纫机,缝速达到600针/分。这种带有旋梭的缝纫机的发明,是缝纫机史上的第二次突破,有了旋梭才有可能使锁式线迹缝纫机的速度不断提高。
美国机械工人梅萨特·胜家(Merritt Singer),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综合了各种发明和专利技术,使缝纫机的结构更加完善。1851年,他规范了缝纫机的机型,开始建立缝纫机制造工厂,开办缝纫示范中心,首批生产出具有使用价值的锁式线迹缝纫机,并在世界各地设立缝纫机销售分公司,缝纫机就此从美国走向了世界,揭开了缝纫机发展史的新篇章。
1856年,第一台生铁缝纫机机架诞生,并通过皮带将脚踏动力传递到机头。
1859年,美国的古德斯和米勒(Goods& Miller)发明了单线包边线迹缝纫机。1860年,雅各布·斯坦纳(Jacob Steiner)及罗斯(I·M·Rose)发明了双线包边线迹缝纫机。1880年,美国的埃尔瓦德·霍尔姆斯(Ewald Holmes )发明了针杆可以摆动的曲折线迹缝纫机。这是缝纫机结构的一个转折,成为各种特种缝纫机发明的起点。1882年,美国的约翰·凯瑟(John Kayser)在曲折线迹缝纫机的基础上,先后研制出钉扣机、锁眼机、刺绣机等专用特种缝纫机。1897年,美国的约瑟夫·梅罗(Joseph Merrow)发明了三线包缝线迹缝纫机。1875年托马斯和爱迪生发明了电动机后,1889年,胜家公司又发明了电动机驱动缝纫机,从此开创了缝纫机工业的新纪元。这样,十九世纪末期,各类缝纫机的改革和新式缝纫机的出现,为今天的缝纫机研制奠定了雄厚的技术基础。
二、缝纫机的发展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缝纫机的发展进入了高潮。除美、英、德、法各国已大量生产外,苏、意、捷、日等国也相继引进并开始成批生产。缝纫机的推广和使用,使世界服装工业获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19世纪70年代,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微型电子计算机技术广泛应用于缝纫机工业中,世界上一些主要缝纫机制造商研制出各种高速、程序控制和多工位自动缝纫等高性能缝纫机。目前,世界上生产缝纫机的国家共有五十多个,缝纫机的品种已超过六千余种,从各国生产的缝纫机产品的种类和特点,便可看出当今缝纫机的发展趋势。
1、机电一体化的高科技专用缝纫机应用日益广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发出机电一体化产品“全自动开袋机”至今,已有大量的同类高科技缝纫机被研制成功,并广泛应用于服装加工中,如已开发应用的全自动连续锁眼机、连续钉扣机、全自动上袖机、自动省缝机、自控布边缝纫机、自动上袋机等等。各种机电一体化专用机的应用,使服装生产加工的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因专用机的自动化程度较高,对员工操作技能的要求相对较低,使服装加工质量比平缝机容易保证,并可一人多机台操作,减少了流水线的操作人员数,有效地提高效率,服装工业逐步走出劳动密集型的生产状况。
2、一机多能仍是各缝纫机制造厂追求的目标。近年来,具有多种功能的电脑平缝机,如自动剪线、针杆自动定位、自动倒缝等,在服装生产中已屡见不鲜。世界各大服装机械厂的精力已集中于研制服装专用设备的“一机多能”上。如德国的PFAFF公司的3822-1/04型自动缝切子口机,配有上下两把切刀,集缝合、切边、修边等功能于一体,一台缝纫机可同时完成已往“勾子口”、“修剪”等多道工序,至少可节省两名操作人员。日本JUKI公司的AMB-189R型钉扣机将送扣、钉扣和绕线功能于一机,具有八种直接钉扣和绕脚标准样型的程序设定,并能对扣子外径、钉扣针数、绕线圈数与高度、加固重针数、加固留线长等操作参数进行设定,大幅度地提高钉扣效率。由此看出,“一机多能”可有效地缩短加工工序,加快服装生产的周期,在今后的缝纫机市场上有较大的潜力。
三、功能各异的车缝辅助装置效果显著,发展前景广阔
随着服装工程理论的深入,研究人员发现,生产效率与缝纫机的速度成正比的观念有失偏颇。在缝纫机创始及发展初期,缝纫机速度达到一定界限后,再一味地提高缝纫机速除会大幅度提高缝纫机的加工成本外,对缝纫速度的影响较小。其原因在于,即是熟练的作业员,在整个缝制过程中,用于生产即缝纫机启动到停止阶段的时间也很少,只20%~25%左右,作业员的大部分时间消耗在衣片的拿、放、整理等附随作业和浮余动作上。因此,当机器速度达到一定程度后,提高生产效率的有效途径应是:减少作业人员的附随和浮余动作,增加机器的运转时间。基于此原因,各种提高缝制效率和缝制质量最简单而有效的工具—车缝辅助装置,逐渐被各服装加工企业所青眯。如已开发应用的卷边器、排摺盘、定位器、滚轮送布装置等附件,在与缝纫机的有机结合后,缝纫作业中的附随动作明显减少,使缝纫机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高,加工质量更易控制,亦扩大了缝纫机的使用范围。如在双针缝纫机前加装并更换卷边器,便可缝接分腰和连腰等数种款式的腰头,实现“绱腰头”和“缉明线”一次完成。而各种先进的专用机更是安装了类似于机械手的衣片抓取装置,用于减少作业员的附随动作,增加机器运转的时间。目前,车缝辅助装置作业缝纫机的派生门类,已得到越来越多的缝纫机制造商的高度重视。
总之,随着服装工业的发展,缝纫机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的结果将是缝纫机向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的层次迈进。
参考文献
[1] 孔令榜.服装设备使用与维修.北京:轻工业出版社,1989.
[2] 辉殿臣.服装机械原理.北京: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
[3] 李世波 金惠琴.针织缝纫工艺.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4] 中国知网www.cnki.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