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当前高校体育教学的思考
2016-12-28潘艳
潘艳
摘要:我国高校与国外大学相比,在体育教学中仍有很多不足之处,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把体育的目标定在个人的发展上,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学模式,加大投资力度,改善体育的教学环境,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为社会创造价值。
关键词:高校;体育教育;改进
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将优秀学子源源不断地输送至社会的各个地方,社会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竞争。体育教学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在加强以德、以学育人的同时,也要注重大学生的体质与健康。我国的高校普遍都开设了体育课,高校体育课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通过体育理论与相关项目技能的学习锻炼,从而提高学生的体育素养的公共必修课。中国高校的体育教学尚未完全摆脱“应试体育”的模式,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一、中外大学体育教育之分析
各国对于高校体育的重视程度与教育方式均有差别,有留美经历的学生,对美式大学中体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有感触,并且在美国的大学中,薪资最高的是校队的教练。美国的大学体育发展可追溯至一百多年前,早期统治阶级对于培养国家精英的需求,哈佛、耶鲁、普林斯顿三巨头的橄榄球联赛,开启了橄榄球运动在美国大学中的地位,究其体育教育的核心目的,是对格鲁-撒克逊民族的后代进行精英式教育,塑造他们坚强的人格和体魄,培养学生的男子气概、勇气、意志力。与美国这种精英式教育起源的体育教学相比,中国高校体育指导思想的提出背景,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二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体育基础好的学生还应提高运动技术水平。“终身体育”和“健康体育”的口号虽然在高校逐步确立,但是大部分高校依然摆脱不掉形式主义和旧模式的束缚。我国大多数高校的体育教学模式依然继承前苏联凯洛夫的理论框架,以教师为中心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缺乏应有的主体创造性,取而代之的是秩序性,限制学习的主观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国外一般将体育教育作为一个系统来研究,其教学模式相对也较为成熟,美、日、欧等国对于体育教学的研究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1、重视认知学习规律在体育教学中的贯穿和渗透。
2、重视学习和运动动机的激发。
3、注重教学的整体性。
4、尊重学生的自主和自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国外大学体育教学的方式可根据学生的认知形成、技能和人际交往特点,优化教学的过程,激发巩固学生的探索动机,利用多种形式保证体育教学的整体性,充分保证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社会性。
我国高校的体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看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现象,学生有健康锻炼的意识,却存有不愿意上体育课的想法。我国高校的体育课一般只在大一和大二开设,教学的组织形式单一,且夸大教师的重要性。体育教学的考核形式缺乏科学性,教师过于强调动作技术,以至于学生“为技术而学”,这样一方面学生被束缚了手脚,追求一致的标准的技术动作;另一方面,体育教学的宗旨被扭曲,忽视了学生在意志、个性等方面的磨练,其学习能力、合作沟通能力、批判创新能力均被忽略,更不利于促进“终身体育”思想的建立。
二、大学体育教育之改进
为了改善高校的体育教学质量,应借鉴国外高校先进理念,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高校体育教学,提高学生体育的绩效。
1、转变教学思想,优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要注重师生互动,让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由让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最终实现我会学,摒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主导的单向教学方式。高校可在体育的教学制度上更灵活一此,鼓励成立体育俱乐部,体育的必修课或者选修课与体育俱乐部共存并举,在教学大纲上放宽要求,给大学的体育教学提供更自主的空间。高校也可在原有的篮球、排球、羽毛球、太极等运动基础上,增添登山、轮滑等项目,在不同季节有计划地安排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为体育教育增加愉悦性,从而减少功利性。高校可参考国外大学,体育教学与校外的体育俱乐部合作,学生走出校门,通过加入相关俱乐部拿到相应学分,多元化体育的考核方式,避免“为技术而学”的现象发生。这样学生不仅身体得到锻炼,他们的人际沟通能力亦能得到很好的锻炼,使体育生活化,激发学生对于“终身体育”的热忱。
2、改善体育教学环境。体育教学环境决定高校体育活动的程度,此环境包括思想意识和物质条件。高校应鼓励学生树立科学的体育健身观,鼓励相应社团开展健身活动:如登山、徒步等户外活动,以小部分人的力量带动全校师生对于体育的态度转变,并且提高他们对体育健身的兴趣。提高学生的体育能力,另一方面也要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延长课程的开设年限,促进学生养成随时进行体育运动的习惯。良好的体育设施、运动场地是体育教学的前提,高校应完善体育活动的物质环境,建设科学合理的运动场馆,如篮球场、足球场、羽毛球场、游泳馆等,科学的场地设施,不仅可满足学生锻炼的需求,还能尽量避免学生在运动中不必要的运动损伤。
3、教学方法由重教法向重学法转变传统的体育教学只注重教师的教法而忽视学生的学法.只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教学中局限于固定程序的单向知识技术技能传授.缺乏对教学互动信息和反馈。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的学是第一性的,教师的教是第二性的,教师的教要服从于学生的学,教法应来自于学法,不能千篇一律总是一个方法、一种形式、一个标准一教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以学生接受知识、技能的效果为评价标准.如分层次教学、分层次考核等。高校的体育教学要重点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科学合理的体育教学不仅能保证学生的健康,更可以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社会需要全面发展的综合型人才。开创好的体育教学条件,让学生得到好的体育教育,把学子们的优秀程度提高至更高层面,才能为社会输送源源不断的竞争力与创新力。
参考文献
[1] 潘玉梅.中外大学体育教育的比较[J]经济研究导刊,2012(25).
[2] 覃林.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改革发展初探[J]教育与职业,2006(36).
[3] 徐晓伟.浅析优化高校体育教学环境之策略[N]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2.O5.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