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域旅游视阈下玉林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2016-12-28姚云贵袁健子
姚云贵 袁健子
随着个人游、自驾游和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时代赋予旅游业的使命也空前增加。玉林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大旅游的需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已成为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本研究以全域旅游为视阈,通过文献研究、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玉林旅游业发展中存有的五点问题,为此提出了创新发展战略,改革创新规划、创新监评体系,改革投融模式、创新旅游业态,试点先行示范三点建议,以期推动玉林旅游业深入发展。
序言
随着个人游、自驾游和全民旅游时代的到来,时代赋予旅游业的使命也空前增加。玉林传统的景点旅游模式已难以满足现代大旅游的需要,从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已成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现实要求。
有关全域旅游研究最早源于法国、西班牙等欧美国家,主要集中于都市与乡村旅游一体化、城市与区域环境综合化等方面的研究。国内以全域旅游为实践的地区较多,比如以“扩景拓容、增量提质”为核心的四川阿坝州、“城市即旅游、旅游及生活”为理念的苏州市、以“特色小镇”为规划的浙江省、以“两江四湖”为一体的桂林、以“田园城市、幸福琼海”为战略的海南省、以“旅游富民”为思路的徽州区等。关于全域旅游的理论研究却相对滞后,学者研究视角不同,对全域旅游的理解也不尽相同。厉新建(2013)认为,“全域旅游”是指各行业、各部门和各居民积极融入其中并共同参与,充分挖掘和利用旅游目的地吸引物,为前来游客提供全方位的体验产品,从而满足游客系统性的感受。这一定义偏重于学术,实践中很难把握全域旅游中的“全”字。刘玉春(2015)认为,全域旅游是以行政区域为载体的一个旅游景区,是以空间有序、资源优化和产品丰富为维度的科学旅游系统。这个定义以行政区域为界定,全域旅游发展模式与区域经济发展对应模糊,故而界定上还不够全面。而李金早(2016)认为,全域旅游是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以此实现景点内外一体化、实现跳出小旅游谋划大旅游和传统旅游谋划现代旅游的瓶颈。本研究倾向于这一观点。
玉林位于广西东南部,毗邻粤港澳,背靠大西南,地处我国华南经济圈与大西南经济圈以及中国与东盟的结合部,素有“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美誉。如何借助全域旅游发展契机,做到“九大”转变,尤其是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的转变和粗放低效旅游向精细高效旅游转变,从而步入旅游发展的全新阶段。
本研究以理论分析和客观描述相结合为基本原则,通过文献研究、描述性分析等方法,分析了玉林旅游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就此提出了三点建议,以期推动玉林旅游业深入发展。
一、玉林旅游业现存问题分析
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玉林旅游业实现了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历史性跨越,玉林旅游已经发展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和一种综合性的民生产业,对相关产业的贡献率大幅增加。但是玉林旅游业仍存在诸多与个人游、自驾游和全民旅游不相适应的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五点:1.玉林旅游现行管理体制与综合执法和旅游业综合性属性不相适应;2.玉林旅游产品、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之供给与游客多层次井喷式旅游需求不相适应;3.以云天文化城为代表的玉林旅游企业对门票经济过于依赖与港澳台、国内省内和玉林市广大游客的期待不相适应;4.玉林旅游投资环境、经营环境和社会环境与其投资者和经营者的期望不相适应;5.玉林旅游人才队伍建设与旅游快速发展的现实不相适应等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着玉林旅游业的发展,笔者认为需要通过发展全域旅游、深入改革的方式去解决,以此推动玉林旅游业健康持续发展。
二、对策和建议
(一)创新发展战略,改革创新规划
发展全域旅游,是玉林一项改革与创新并举工程,关键在于适应玉林旅游综合产业发展和执法需求,革新旅游体制,从管理制度、扩大开放、产业融合、公共服务及旅游市场监控等维度推进综合改革,为此玉林需要改革创新领导体制、旅游管理协调机制以及旅游综合执法机制,从而构建全域旅游部门联动工作格局、健全旅游安全工作机制与责任体系、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旅游综合服务优化升级、推进旅游执法队伍综合管理。
发展全域旅游,玉林不能墨守原有规划思路,必须改革创新发展规划。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国内旅游规划正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由于研究视角不同,各校院所提出的理念观点亦不同。笔者认为,玉林发展全域旅游,改革创新规划,除了需要创新发展规划理念、推进多规合一,革新旅游规划,还需以市场导向为原则,遵守其动态性、相对性和弹性三大特性,基于AVC三力理论(吸引力、生命力、承载力)作为其依据与评判标准,从而促进旅游资源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科学配置、统筹规划景区内外各类旅游资源。
(二)创新监评体系,改革投融模式
玉林发展全域旅游,必须树立全域旅游观念,按照五大发展理念合理设计监评体系。之所以依照五大发展理念,原因有五点。一是创新旅游产业监评新体系,培育旅游发展新空间本身就是全域旅游的核心内容之一;二是协调提升整体效能,促进供需协调是创新监评体系的重要前提;三是绿色发展是人与自然和谐
共赢的必经之路,是创新监评体系的关键着眼点;四是开放发展为构建创新监评体系拓展思维空间;五是共享发展有助于监评指标建构释放人性关怀。为此玉林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宜把旅游业纳入发展规划和考核指标,明确职责合理分工,以形成玉林全域旅游发展的合力。基于全域旅游发展新形势、新业态和新特点,科学建立现代旅游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理性评估旅游综合效益,从而摒弃玉林门票单一经济发展模式。
玉林推进全域旅游,需要依托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和旅游基础设施,而目前旅游公共服务体系还不健全,旅游基础设施比较滞后,尤其旅游交通设施有极大提升空间,至少说明现有的投融资模式还有待改进,为此革新投资、融资思路和模式,抓住旅游供给侧改革机遇、引导资金流向、鼓励民间资本流入、大量吸引外资,以支持和参与玉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及多重旅游项目开发,实属当务之急。
(三)创新旅游业态,试点先行示范
发展全域旅游,需要创新旅游产品,积极培育玉林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和新载体。积极推进新兴旅游业态建设,如五彩田园的旅游小镇和旅游风景道、大容山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度假区和养老旅游基地、容县的旅游产业集聚区和科学旅游基地以及玉林师范学院的新兴旅游景点;大力培育和扶持玉林乡村旅游新业态,如古镇村落、乡村农业和特色民宿;积极推出旅游购物、旅游养老、旅游健身、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修学、旅游宗教等新的旅游生活方式。培育玉林全域旅游新业态,还要突显出旅游产品的地方性和民族性,酝酿和创建玉林旅游产品品牌,以此增加其美誉度和知名度。
地方党委政府是推进玉林全域旅游的主体,要善于借鉴国际和国内的好做法和好经验,根据玉林旅游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出一套适合玉林自己的全域旅游方案。继续推进以五彩田园为典型代表的“乡镇全域旅游示范区”,试点先行,示范引领,以此带动玉林乡镇的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改造逐步推进,同时积极出台系列政策加以支持,以此推动城乡旅游互动发展和玉林全域旅游的深入发展。
三、结语
玉林发展全域旅游,其战略影响远超过旅游领域。玉林发展全域旅游,也将会带来诸多方面变革。其一,全域旅游将成为新常态下促进玉林经济发展的新引擎。稳增长、调结构、增就业和惠民生是玉林发展全域旅游的巨大馈赠。其二,全域旅游将成为玉林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新载体。其三,全域旅游将成为玉林促进社会变革的新驱动力。以往的景点旅游模式虽然对玉林社会经济发展有一定的贡献率,但毕竟有限,而全域旅游将更加有效地促进玉林人民素质提升、社会结构优化和社会综合治理能力提升。其四,全域旅游是玉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自身提质增效的新抓手。其五,全域旅游将成为促进玉林融入国内外旅游大潮、增强国内和国际竞争力的新举措。玉林旅游正逐步融入国内旅游市场和世界旅游市场,不能继续停留在以往单依赖景点景区、依赖门票经济、依赖旅游资源、及依赖老祖宗遗留的历史文化遗产的发展层次;不能继续囿于景点景区规划和开发,走关起门来搞旅游的传统发展之路;不能与游客需求发展规律脱节;更不能偏离国内外先进的旅游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玉林师范学院历史文化旅游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