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王们为何喜欢到这里度假?
2016-12-28彭泽琴
彭泽琴
杜布罗夫尼克的古城墙全长1940米,是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其中包括5座圆形塔楼、12座四角堡垒、5座棱堡和2座角楼。
在大欧诺佛喷水池下层,有16个精美的浮雕喷水口仍然可以使用,游客都会在此洗手,借以接受古城的祝福,祛除厄运。
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在古城邀请希腊国王欣赏《哈姆雷特》时,正巧赶上电闪雷鸣,舞台上的灯一一被雷电击灭,观众的心绪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
随着美剧《权力的游戏》风靡全球,剧中“君临城”的取景地——克罗地亚的杜布罗夫尼克渐渐走进中国人的视野,这座极具特色的中世纪海滨古城风景如画,将剧情中“七大王国之都”的宏伟气势展现得淋漓尽致。
杜布罗夫尼克位于亚德里亚海滨、杜布罗夫尼克地峡的顶端,是克罗地亚的旅游之都。对于大多数中国游客来说,这座古城近几年才声名鹊起,但其实早在中世纪,它就是欧洲各国国王钟爱的度假胜地,这就让人不禁好奇,在那个横渡英吉利海峡都需要漫长时间的年代,究竟是怎样的风景才能让国王们丢开政事,不远千里地来到这里?这个拜伦笔下的“亚德里亚海明珠”,萧伯纳眼中的“人间天堂”,究竟有着怎样的魅力?
圣人庇护的千年古城中世纪完备的防御体系
想要进入古城,游客首先要经过派勒城门,它位于城西,是古城保存得最完好的城门。城门分为内外两个部分,分别建于两个不同的时期,而内城门的哥特式造型和外城门的文艺复兴风格巧妙地融合到一起,展现出这座城门独特的魅力。派勒城门最显眼的地方,莫过于正上方那尊精致的雕像,那是城市守护神圣·布雷斯。传说中,布雷斯拥有神奇的能力,能治愈人们肉体和灵魂的创伤,他总是无私地救助他人,就连野兽也会祈求他的帮助,因此,布雷斯的美德与治愈的能力被四处传颂,最终人们赋予其“圣人”之名。
俯瞰古城,在大片的红色屋顶中,一处蓝绿色的屋顶尤为夺目,那就是圣·布雷斯教堂——存放布雷斯遗骸的地方。当年,信徒们用黄金、珠宝紧紧包裹着他的骸骨,将其放到圣物龛里,虔诚地供奉起来。教堂正中顶部也有圣·布雷斯雕像,它与派勒城门顶上的雕像遥相呼应,共同守护这座古老的城池。
阳光下,古城回荡着教堂悠扬的钟声,远处,渔夫们熟练地驾驶着平底小船,灵活地穿过港湾的大门,驶向亚德里亚海,开始一天的劳作。海风卷起的波浪轻拍着古老、坚实的城墙,游客穿过城门和瓮城,便可登上城墙,这里是欣赏杜布罗夫尼克最好的地方,也是当地人心中的骄傲。这道古老的城墙依山傍海,全部由花岗岩砌成,千百年来一直守护着古城,历经战乱、地震,至今依然完整无缺。
这道城墙全长1940米,建成于公元7世纪初,14世纪前后进行过一次大规模的扩建,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体系,其中包括5座圆形塔楼、12座四角堡垒、5座棱堡和2座角楼——派勒城门由高大的波卡尔塔堡守卫,北边是圆形的明西塔要塞,港口由独立于城堡外的拉夫林堡塞保护。整个古城防御体系配置了大量的火炮,大多都是当地工厂铸造的,在最为动荡的那些岁月里,在不到2000米的古城墙上,竟配置了120多门大炮,可谓壁垒森严。如果你细心观察,还能发现城墙壁上有许多细缝,敌军大举攻城的时候,守城将士便会将滚烫的热油从细缝中喷出,给侵略者迎头痛击。
海风拂过,风中已经完全嗅不到当年的硝烟战火。但漫步城墙,轻抚墙面上斑驳的痕迹,仿佛还能看到战船弥津、金戈铁马的场景。
“斯拉夫的雅典”地震中幸存下来的古建筑
杜布罗夫尼克始建于公元7世纪——那时的中国即将迈入盛唐,而欧洲的罗马帝国却已经分崩离析,社会动荡不安。为了躲避战乱,一批希腊水手来到这里定居,并将这里命名为“杜布罗夫尼克”。
历史上,杜布罗夫尼克曾经是“拉古萨共和国”的首都;15、16世纪时,随着地理大发现的开启,杜布罗夫尼克的商船和舰队的规模十分庞大,超过了500艘,海权力量仅次于威尼斯,成为了地中海新兴的贸易中心,随着贸易的兴盛,这座城市变得富甲一方,被誉为“亚德里亚海明珠”。紧接着,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逐渐兴盛,当地的艺术、建筑、文学、科学随之也到达了鼎盛。时至今日,这些印记还鲜明地保存在古城里,“斯拉夫的雅典”的美名也由此而来。1979年,杜布罗夫尼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史特拉敦大道是这座古城的历史见证者,自13世纪起就成为当地最主要的大街,这条步行大街用石灰岩铺成,全长300米,横贯古城,连接着古城的东西两座城门,也将古城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大街两旁商铺林立,那些历史悠久、风格迥异的历史建筑也隐身其间。
但在1677年,一场大地震突如其来,使古城遭受了严重的破坏,不过幸运的是,一些重要的古老建筑都保留了下来。其中最值得一看的是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斯庞扎宫,这座古建筑融哥特 -文艺复兴风格为一体,既呈现出古城最美的建筑艺术,也象征了古城的最高权力。地震中,斯庞扎宫毫发未损,墙上的精美壁画和宫内的各种文献也因此躲过一劫。据官方统计,斯庞扎宫内如今还存有数千件书写在仿羊皮纸上的文献,其内容丰富庞杂,是中南欧不可多得的历史宝库。
大欧诺佛喷水池同样是地震的“幸存者”,它是意大利那不勒斯建筑师为古城打造的最先进的供水设施。建造之初,建筑师便舍弃了最常见的蓄水池设计,而是从别的地方引入水源,用导水管连接到此,建造了上下两层喷水池和长达20公里的供水系统,不仅保证了城里的居民随时能用上清洁的水,还为古城街头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不过在地震中,大欧诺佛喷水池上层的雕塑装饰遭到彻底损毁,只有下层16个精美的浮雕喷水口得以幸存,这些喷水口仍然可以使用,游客都会在此洗手,借以接受古城的祝福,祛除厄运。
就在大欧诺佛喷水池附近,还坐落着古城最大的建筑群——圣方济会修道院。这个建筑群始建于1317年,此后不断扩建,所以尽管有部分建筑在地震中倒塌、毁坏,其原貌却基本得以保存下来。修道院中心是绿意盎然的庭院,花园和喷水池还保持着16世纪初建时的原貌;修道院四周围绕着连拱式柱廊,柱廊里有30根石柱,混合了罗马时代和拜占庭建筑风格,每根石柱顶部都刻有宗教人物、植物或动物,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在修道院内,还有一座欧洲第三古老的药房,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4世纪初,如今游客都喜欢来这里逛逛,购买一些用欧洲古法制作的药妆产品。
“杜布罗夫尼克之夏”热闹非凡的艺术节
上世纪50年代,艺术表演不断在欧洲兴起,为了促进艺术的蓬勃发展,巩固杜布罗夫尼克的艺术地位,当地政府开办了“杜布罗夫尼克之夏”艺术节。每年的艺术节都会整整持续45天,数不清的现场表演会在这里上演,让古城整个夏天热闹非凡。
七、八月的艺术节期间,喧闹的集市、精美的宫殿、肃穆的教堂、人来人往的广场,甚至中世纪建造的防御城墙,都成了表演的天然背景,被辟为演出的场地,表演形形色色,风格各异,话剧、音乐剧、歌剧或者民间舞蹈纷纷登场,不拘泥于形式。
在露天舞台欣赏艺术表演,感官体验与室内演出完全不同。这些表演均以古城的各种场景为舞台背景,在不同的天气进行:在月白风清之夜,适合上演欢乐的喜剧;在电闪雷鸣之夜,则适合上演爱恨情仇的悲剧……据说,前南斯拉夫领导人铁托曾经在古城邀请希腊国王欣赏莎士比亚悲剧《哈姆雷特》,当时正巧赶上电闪雷鸣,舞台上的灯一个接一个被雷电击灭,观众的心绪也随着剧情跌宕起伏。那种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受,是人工布景无法实现的。
除了戏剧表演,音乐会也是艺术节的重头戏。在艺术节举办之初,音乐会只是给听众熟知的音乐家提供的表演平台,但经过60多年的沉淀,艺术节的影响力越来越大,其地位越来越高,想来举办音乐会的音乐家也越来越多,面对这样的情况,主办方不得不严格遴选,只邀请具备实力的音乐家到场表演。如此一来,人们几乎每天都能欣赏到高质量的音乐演奏,享受一场场听觉盛宴。
漫步古城,视野所及,都是源于中世纪的教堂和城堡,在这里,让人总有一种穿越千年、恍如隔世的感觉。可对于古城的居民来说,生活似乎与几百年前并无二致。他们一如既往地住在祖传的房子里,在同样的集市上购物,在古老的教堂里祷告……在古城中,历史的厚重、岁月的沧桑随处可见,时间流逝得悄无声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