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与玫瑰
2016-12-28赵奋斗
赵奋斗(美国)
我所在的城市不是农村,但也不是移民聚集的繁华大都市,艾西是我在教会遇到的唯一的亚洲老人。
他今年82岁,是第二代移民。
艾西的爸爸是个孤儿,出生在广东一个小渔村,靠堂姐之类的远亲照顾着长大。堂姐出嫁后他决定去美国,于是学着别人托美国的同乡办假证件。证件办好后先去香港,住在一个老乡家里,呆了一两周便前往旧金山。临走前那家女主人送给他一本英国教会传教用的宣传小册子,上面有些简单的英语,叮嘱他到了美国一定要先学好英文。
那一年是1912年,艾爸爸刚满16岁。
到了旧金山之后他便在蛇头开的店里打工用以偿还出国费用。每天18个小时,整整干了3年。
3年后债还清了,艾爸爸离开那家店,开始在唐人街四处打工,间隙学英语学中文。
这样又过了6年,25岁的艾爸爸终于有了些积蓄,决定该娶个老婆了。他想起香港的那个善良的女主人,便给她写了封信,请她托人给自己在村里找个老婆。
隔了这么多年,艾爸爸没指望人家能记住他,信寄出后就忘了这事。女主人非但记得当年这个瘦瘦小小的孤儿,而且对他印象很好,认定这是个成大事的孩子,自作主张地认为村里那些女孩子配不上他。
女主人家旁边就是个女子教会学校,女孩子们每天上学放学都会经过她家门口,其中一个女孩每次见到都会主动打招呼,时间久了便认识了。
女主人拿着艾爸爸的信找到她,女孩有些嫌弃对方的条件,但又觉得这是个离开家的机会,答应相处一下。
这个女孩自然就是艾妈妈,那一年19岁。
艾爸爸一听说竟然真的给他找了个老婆,开心的不得了,老老实实地给女孩写信。他认识字不多,信自然是中英文胡乱夹杂的,艾妈妈很嫌弃地读信,很嫌弃地回信纠正。就这样一个开心地写,一个嫌弃地回,两人一通信就是3年。
艾妈妈22岁的时候,艾爸爸身边的朋友催他,说这么老的女人你再不娶她就没法生孩子了。艾爸爸一听慌了,急急忙忙地买了船票回香港娶老婆。
去码头接人的那天,艾妈妈很害羞地拽着表妹陪着一起去。
船靠岸后立刻有黄包车伙计上前帮艾爸爸把行李拿到车上,艾爸爸正抻着脖子四处找老婆,一回头见行李被不认识的人拿走了,大惊 ,那里可装着送媳妇的首饰呢,于是挤开迎上来的艾妈妈,飞奔而去地抓贼。
不明就里的艾妈妈见这人初次见面连招呼都不打就自顾自往车上跑,以为对方没瞧上自己,怒了,转身要走。好在表妹机灵,赶紧追过去喊艾爸爸。
这边艾爸爸刚抓住伙计,听到有人叫自己,回头一看,一个矮胖矮胖的大脸盘丫头站在码头冲自己笑眯眯地招手,一颗心立刻瓦凉瓦凉的。
叫住艾爸爸之后表妹又跑回去把艾妈妈扯过来,艾爸爸一看艾妈妈,一颗心又火辣辣地燃烧上了。
在香港完婚后,艾爸爸带着艾妈妈回到旧金山。夫妻俩一个做餐馆招待一个做保姆,同时效率很高地一年一个地生。
估计艾爸爸半夜爬起来给孩子换尿布时肯定在想:那个说女人到22岁就老得生不出孩子的朋友你过来咱俩谈谈!
第三个孩子出生时艾妈妈说我们搬家吧,我不要我的小孩一辈子在唐人街生活。
于是,上世纪20年代末,从没见过雪的艾爸艾妈带着3个孩子,从南到北,从西到东穿越整个美国,来到东北部一个全年有一半时间被雪覆盖着的小镇。
在这里,艾爸艾妈开了当地第一家中餐馆,养育了6个孩子,其中三个医生,一个药剂师,两个教授。
艾妈妈一生痛恨雪,每年第一场雪时都会痛下决心:过完这个冬天就回加州,你们自己打工挣学费好了。
到第二年开春,艾妈妈又会对着满院的新绿自说自话,看样子明年的雪不会太大……
随着一个又一个大学录取书的到来,艾妈妈离回加州的计划越来越远,她便把对南方的思念转移到养花上。所有的花里最爱的是玫瑰。
艾爸爸看着房前屋后阳光充足的地方都被玫瑰占了,心疼不已,又不能抗议,只好偷偷在花圃的边角处种些番茄白菜。
艾妈妈看到了便发脾气:为什么我的玫瑰花圃里会有一棵番茄?!
艾爸爸总是好心情地回答:不知道哎,既然有了就留着吧,好好的苗拔了多可惜。
再后来,艾西和几个兄弟姐妹一起掏钱在加州买了房子,在某个结婚纪念日送给艾爸艾妈。老人家很高兴,但只是冬天极冷的时候才去住两天,天气稍一回暖便急急地赶回来。
“我的玫瑰不能没人照顾啊。”艾妈妈总是这么说。
“其实是因为他们要住在每周都能看到孙子们的地方。那个时候我们6家都住在东北部,都很忙,父母搬回加州的话我们只能过节才去看他们。”艾西笑着解释,笑容里带着思念和内疚。
上世纪80年代,老家重修族谱。艾爸带着妻子回乡祭祖,同行的还有儿女和十几个孙辈。这是艾爸爸自1912年第一次回乡,也是唯一一次。两年后,老人过世。
艾妈妈最终没有回加州,在东北小镇小儿子家度过了最后5年时光,留下了满院的玫瑰花。
艾西说,他的父母一辈子没吵过架,唯一的争执从来都是关于花圃,以至他如今每次想起父母,都会想起那满院的玫瑰花簇,和角落里偷偷生根发芽的番茄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