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试题命制的收获与启示
2016-12-28程明华
程明华
(昌江一中,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原创试题命制的收获与启示
程明华
(昌江一中, 江西 景德镇 333000)
笔者作为一线的地理教师,从2010年起长期从事全市高三一模或二模的试题命制工作,但是一直以来的命制试题只是以借鉴与改编为主,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原创试题。当笔者接到全市2016届高三二模(考试时间:2016年1月29日)的试题命制任务时,对原创试题进行了大胆的尝试。通过命题、校对、考试、分析等过程,笔者得到以下几点收获与启示。
一、素材来源的收获
1、权威性强:试题来源基本都是从地理专业学术期刊中获得,如《地理学报》、《地理研究》、《地理科学》、《地理科学进展》等官网,网站都可以直接免费下载PDF格式文章。
2、时效性强:学术期刊刊登的都为最新的地理科研成果,能与当下热点结合,如笔者在《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6年第4期发表的高考热点“《长江经济地带建设》试题设计”一文,取材于《地理科学进展》2015年第11期,此期围绕“长江经济地带”主题有多篇研究论文。
3、素材多:杂志里有许多地理不同领域研究的论文,如气象与水文、城市、经济、旅游、灾害等。论文里有大量的新概念、新名词、图片和数据表格,为地理试题命制提供了许多具有科学性、专业性的地理信息材料(见表1)。
表1 二模部分试题来源明细表
二、制图能力的收获
由于原信息材料专业性强,图片可能是彩图并不清晰,有的还会对试题命制有干扰或不必要的多于信息。此次命题时笔者需要对原图或表格进行处理,借此利用蒋小润老师的Word地图工具,并学习了CorelDraw等制图软件,进一步地快速作图或临摹,形成自己所需的矢量图。认识到作为一位合格优秀的地理老师,能制图也是其一项基本素养。
制图举例:二模试卷44题环境保护——平顶山煤矿重金属污染,学术期刊原图(见图1)。
图1
原题设问:简析重金属元素铅和镍在坡面不同位置积累的原因。通过此设问,就必须要求笔者对原图进行改造处理,排除设问中没涉及的铜、锌等重金属元素,原图则改造成图2。
图2
三、试题科学性的启示
例如二模试卷第5~7题:近50年来海河流域大气CO2浓度增加,日均温上升。辐射总量的降低和降雨的减少使得作物需水量、生育期的长度和产量发生变化。读50年来石家庄地区气象要素变化对作物产量变化图(图3),完成5~7题。
图3
5.降雨变化对农作物产量影响较小,主要是因为石家庄地区
A.降雨量少 B.降雨的变化小
C.农作物需水量小 D.农田主要是灌溉地
6.温度变化对小麦和玉米的产量造成差异的原因是
A.夏玉米易受冻害
B.夏玉米花期推迟
C.冬小麦生长期延长
D.冬小麦受病虫害影响减弱
7.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有效措施是
A.人工增雨 B.建温室大棚
C.增加CO2排放 D.调整作物种植结构
答案:DCD
笔者在试题的第5题,对待华北农作物需水与降水关系问题上处理欠妥。华北为旱地作物,农作物需水量小,对降水的需求少,因此其变化对其影响小。针对第6题气温上升对冬小麦与夏玉米的影响问题,材料给予的是生育期,选项则是生长期、花期,三者其实是不能等同的,需要区别对待,笔者没有去深究,存在问题。
今后在试题命制中力求少争议,少犯科学性错误,对待问题需要严谨的科学态度。试题应经得起推敲,不怕质疑,讲究科学性。
四、命制过程规范性的启示
二模试卷基本做到了主干知识的覆盖(见表1),立意上也有所考虑,但在试卷的命制过程中,没有做试卷详细的双向细目表,欠缺横向能力要素的设计,对待学生的认知能力:记忆、理解、运用、分析等无具体目标要求。后在试卷分析总结的统计数据上得知,选择题方面考查对数据的分析与处理题较多,欠缺空间理解与区域地图呈现。主观题方面考查分析原因类题分值占56%,缺乏评价类、比较类与开放性类等多种形式的试题呈现,两个综合试题的内容都是考查中国地理知识,也不符合高考模拟一个中国地理、一个世界地理的考查要求。
五、试卷效度的启示
试卷学生得分不够理想,最高分78分,平均得分43.35分,及格与各小题得分率低(见表2)。分析主要原因是笔者在原创试题的难度上没有做好预设,导致本应该前6题较易,却出现了较严重的失分,拉低了总得分。今后在面对全市的原创试题命制过程中一定要细化双向细目表,加入难易度的项目,让试卷真正考查与评价学生的能力,以达到高考考试的要求。使试卷在效果上达到预期,能把整体难度系数控制在较为合理的0.5—0.6区间范围。
表2 试卷小题分析表
作为一名热爱地理的教育工作者,一定不断地提高与完善自我,努力在地理试题命制上更具科学性、规范性,使试题更好地指导学生领会地理学习的内涵,服务于学生走向高考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