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

2016-12-28李宗华彭明军潘琛玲

地理空间信息 2016年9期
关键词:武汉市网格服务

李宗华,彭明军,潘琛玲,陈 思,樊 玮

(1.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武汉 430014;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基于时空大数据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

李宗华1,彭明军1,潘琛玲2,陈 思2,樊 玮2

(1.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局,湖北 武汉 430014;2.武汉市国土资源和规划信息中心,湖北 武汉 430014)

依托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采用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武汉市统一的社会管理创新平台。以时空大数据为基础,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想,整合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人口、法人和社会经济信息,将各类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建立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级联动机制,实现了精确、敏捷、高效、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为武汉中心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

社会管理创新;智慧武汉;时空大数据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总体布局的核心任务之一。2011年,党中央做出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决定,明确要求“加强社会管理信息化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和服务质量”。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也要求创新社会治理体制,以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为方向,健全基层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及时反映和协调人民群众各方面各层次利益诉求。武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社会管理创新工作,把智慧社会管理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要求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

经过5 a的建设,在智慧武汉的总体框架下,武汉市社会管理创新以服务人为主线,提出了“一主、两新、五全”的管理理念,以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为基础,依托时空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科技手段,建立了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人、地、事、物、情各类社会管理要素的空间化集成调用和综合展现,形成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级联动机制,推进了信息资源共享,整合了社会管理资源,完善了社会管理机制,构建了一个全方位、宽领域、全覆盖、无缝衔接的社会管理与服务体系。

1 建设目标与内容

1.1 总体目标

按照网格化管理的思想,运用时空大数据管理的分布式数据集、流式空间索引、MapRuduce技术等前沿技术方法[1],以实有人口实有房屋信息共享为基础,进一步整合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等部门的人口、法人和社会经济等信息,将各类资源纳入全市统一平台,创新社会管理体制,优化再造管理流程,以信息为先导来整合、引导和分配社会管理资源,建立全口径的城市社会管理与服务平台,为完善社会管理领导体制、建立健全社会矛盾调节机制、抓好社会防控体系建设提供新的技术手段,为武汉中心城市、和谐城市、幸福城市的建设提供一体化的信息支撑。

1.2 建设内容

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以“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市区共建、以区为主,规范运作、分级管理”为原则,以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为支撑,依托智慧武汉时空信息云平台,充分利用现有系统数据和基础进行改造、升级、整合,建立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级联动的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为网格化管理与服务提供信息支撑。按照要求,武汉市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主要内容包括:

1)一套社会管理网格。根据人口密度将城市空间划分为一定大小的网格单元,形成市、区、街道、社区、网格的多级网格。以单元网格为基本单位,将网格内各种社会管理要素空间化,对各级网格单元实施全时段监控、监管互动,实现对全市分层、分级、全区域的无缝精细化管理,提供人性化服务[2]。

2)一个资源池,即武汉社会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资源池。对社会服务与管理涉及的人口库、房屋库、法人库、城市管理单元信息库以及公安、计生、民政、人社、卫生、文化等信息进行整理、关联和比对,建立一体化的社会服务与管理资源池,作为武汉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社会经济数据与地理空间信息的融合,为社会服务与管理提供信息支撑。

3)一个服务网络。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全覆盖的服务网络,形成链接政务专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综合服务网络。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热线电话、电子邮件、短信、微博等形式为市民反馈和解决问题提供畅通便捷的渠道。

4)一个服务平台。在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的基础上,整合城市网格化管理系统、实有人口实有房屋管理系统,建立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平台,提供城市各类信息的浏览、查询、分析、统计等功能,支持各类事件的采集、上报、核实、办理、回复等工作流程,为城市日常管理与服务提供信息化支撑[3]。

5)一个监督指挥中心。指挥中心是信息中心、通信中心、调度中心、监控中心的集合,为各类案件的指挥和调度提供视频监控、应急指挥、视频会议等支持;同时,通过链接各区、街道、社区的网络,能够对全市范围内的事件“看得见、听得清、呼得出、信息准、反应快”,确保“指令下得去、信息上得来”。

6)一套体制机制。建立健全一套完整的社会服务与管理的体制机制,具体包括:事件、部件分类标准,事件处理运行机制,社会矛盾化解机制,社会风险评估机制,绩效考评机制以及平台数据的更新维护机制等,从政策机制上保障平台安全、稳定、高效地运行。

2 总体设计

2.1 总体框架

平台建设采用多层开放式架构,主要由基础层、数据层、应用支撑层、应用层和服务层5个部分组成[4](见图1)。

图1 平台总体框架

1)基础层。为保证平台面向全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的能力,并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采用云计算技术对基础层进行虚拟化。基础层采用“逻辑集中、物理分散”的多中心部署架构[5]。该平台采用市、区两级架构,市级平台为主中心,负责管理基础数据和核心数据,建立与各分中心的链接,实现核心数据到专题信息的路由;各区级平台为分中心,负责管理核心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

2)数据层,对平台相关的各类数据进行集成管理。它是在虚拟化的基础上按照相关标准提供“一站式”统一的数据服务。根据数据类型的不同,平台数据主要分为空间数据和非空间数据。其中,空间数据包括4D数据(DEM、DOM、DLG、DRG)、三维模型数据、街景影像、地名地址等,这类数据主要通过ISO和OGC标准方式发布WFS、WMS、WCS、WMTS、WFS-G等服务,实现平台无关的数据标准化服务,具体实现可采用SOAP或REST等方式;非空间数据主要包括人口信息、法人信息、社会经济信息等,这类信息通过Web服务的方式实现标准化服务[6],如人口通过标准地址编码实现与空间数据的融合。

3)应用支撑层,为社会服务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提供统一的后台支撑。它提供各综合系统或专题系统都会涉及的通用功能,包括统一权限及桌面服务、统一日志服务、统一消息及提醒服务、统一工作流服务、统一安全服务、统一数据接口等[7]。构建在应用支撑层之上的应用系统共享同一后台,实现对平台的统一管理和对平台运行情况的全方位监控。

4)应用层,面向社会综合管理与信息服务的各项具体内容,通过开发专门的应用系统解决社会管理与服务的相关问题。它构建于数据层和应用支撑层之上,通过Web服务接口从数据层获取数据,通过统一接口从应用支撑层获取通用功能;主要为市、区、街道、社区、网格提供信息服务,主要依托政务专网和互联网运行。根据社会服务与管理的工作内容,它主要包括指挥调度系统、矛盾化解系统、一体化资源池管理平台、手机App、微信平台、分析研判平台等。按照工作层次的不同,又可分为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级平台。

5)服务层,主要面向社会公众,通过政府门户网站、热线电话、微信等方式发布信息,促进政务公开,同时为市民咨询、投诉、建议、反映问题提供畅通便捷的渠道。

2.2 平台运行框架

为支持市、区、街道、社区、网格5级联动管理模式,平台提供市级、区级、街道级和社区级的运行能力。图2为平台运行架构图。市级平台实现督办管理、统计分析、绩效考核等功能,并依托“一个数据中心”实现与市、区政府和各委办局的数据交换;区级平台实现矛盾化解、督办管理、统计分析、绩效管理等功能,全面整合区内公共服务平台、网格化系统、其他相关业务系统;街道级平台主要实现综合办公、矛盾化解、信息采集、社区人口基础信息采集录入和更新维护等功能;社区级平台整合社区PSM、社区办公,充分发挥网格员的力量,排查和化解社会矛盾;网格员采用PC机或移动终端完成信息采集、更新等工作。

图2 5级联动平台运行架构

3 平台实现及应用效果

3.1 制度确立,纳入智慧城市总体框架

2012年,按照中央和湖北省有关部署要求,武汉市委、市政府把智慧社会管理作为智慧武汉的基础和核心内容,启动了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在统一思想、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化建设工作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加强网格化工作顶层设计,要求全市在整合人力资源、信息资源、地理信息资源、网络资源等核心资源的基础上,开展武汉市的网格化管理建设工作,做到“一网打尽”。2015年武汉市委市政府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意见》等“1+10”系列文件,进一步从制度上为武汉市社会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保障。

3.2 标准先行,建立健全相关机制

标准具体包括《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网格划分规则与编码规范》《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基础信息采集表》《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专业信息共享内容》《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事项分类标准》《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信息系统服务接口规范》和《武汉市社会综合管理与服务区级平台建设要求》等6大规范,形成了网格划分、数据共享、信息采集、平台管理的标准规定。对市、区、街、社区和相关部门、不同岗位操作人员分别设置信息使用权限,分层级、分部门、分岗位授权;建立了工作考核机制,每日对全市各区、街道、网格员及各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考核;通过平台强化事件全程办理和全程监督功能,通过对事件接件、流转、办理等流程的实时监控,实现即将到期预警、超期报警;建立了信息采集、比对、更新和共享机制。

3.3 全面整合,实现社会管理要素的信息集成与管理

1)实时掌握社会服务管理类要素信息,实现“情况清、底数明”。以二、三维一体化的数字武汉地理空间框架为基础,整合了国土规划、综治办、卫计、人社、民政、公安、工商、教育、气象、烟草、司法、房管、文新广、城管、消防、质监、食药监、法院、残联、民宗委、地税、国税、团市委等32个部门110 类社会服务管理类信息资源,实现了970万实有人口、380 万 户房屋、约80万企业信息和近200万个城市管理部件信息的空间化定位。系统还融合了全市115个自动气象站发布的实时温度与降雨量等气象信息,视频监控“天网”工程25万个(一、二、三类)视频监控探头实时监控信息;建立了全市征信系统框架,共享了工商有违法行为的企业法人、税务纳税评级较低的企业、法院被执行失信法人及房管列为黑榜物业公司等信用信息。通过网格员“人在格中走,事在格中办”及时发现各类信息异动,及时更新要素信息,做到全市“情况清、底数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社会服务与管理一体化资源池,建立了人、房、法人、部件的生命周期管理,为各行业各部门的相关应用提供了权威的、高效的信息化手段。

2)促进了全市信息资源共享,提高了行政效能。对就业失业人员、低保户、失独重残家庭、精神障碍患者、涉毒人员等信息进行采集,提取整合了114 余 万需要重点关注的人员信息。通过与房产、社保、工商企业法人、烟草经营专卖场所、车辆管理等信息进行关联分析,并将分析结果、日常管控服务情况推送反馈给相应部门,为各类重点人员管理提供了科学的信息支撑。2014年、2015年连续2 a协助相关部门开展了低保信息审核工作,通过大数据比对发现全市现有低保户中有一批拥有二套住房、持有工商营业执照、拥有车辆甚至已经死亡注销的低保户,不符合领取低保的基本条件。系统将此类信息反馈给民政部门,民政部门依此予以核实,取消了相应人群的低保领取资格。同时通过为农委部门提供精准扶贫、为工会部门提供困难职工分析研判,系统均发现了一批不符合扶助条件的人群,并推送反馈给相关部门,为武汉市帮扶管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手段。通过平台实时向网格员手机推送高温、降水、雷电、渍水、滑坡等气象灾害预警,将防范落实到网格;推送农村气象信息指导科学务农,惠及30余万人。向市法院、市检察院在线提供已决犯、犯罪嫌疑人基本信息、扩展信息、房屋信息、社保信息和工商信息的查询,提高了行政执法效能。

3)大数据分析,实现了特殊人群时空分析。针对拆迁风险分析、非法组织管理、出租屋管理等15项专题应用,通过信息开发、数据挖掘和建立综合评价分析模型,对易出现安全隐患的敏感信息汇总分析,为相关领域提供了智能化分析手段。针对中小学教育资源,通过对学区内适龄人口和学校容量进行对比分析,对学校容量明显不足的区域进行标示,并推送给相关部门,为教育资源合理分配提供决策支持;实时对需要拆迁的地区进行框选,即可分析该区域内的人口和房屋的密度,以及涉及的重点人群、特殊人群、企业商铺等情况,对影响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进行分类分析,为相关部门估算总拆迁房屋面积和预算补偿金额提供服务;接入移动手机信令,通过监测各通信基站移动端接入数量,对武汉市重点区域人流变动、聚集情况实现了实时监控、预警,为部署调整安防力量、提前介入疏导、预防因人员大量聚集发生群体性事件创造了条件。

3.4 软件研发,实现5级联动

1)源头治理,实现了社会管理主要事务的实时处置和监督。建立了市、区两级平台,固化了市、区、街、社区、网格5级联动机制,实现了与现有的市长热线、城管网格化平台等指挥调度平台的对接以及32个联动部门的事件协同处置(见图3)。截至目前,全市联动累计处置了社会治安、民政救助、消防安全等15大类161小类矛盾案(事)件300万起,办结率为99%。在此基础上,对海量信息进行敏感信息实时抓取,针对恶性、群体性事件,建立了全市敏感事件直报市、区级指挥平台推送机制,将重大事件控制在萌芽状态,为维稳事件的预报与防范提供实时情况通报。

图3 事件协同处置机制

2)预警预报,实现了社会突出矛盾防治与联动协同。结合大数据技术,实现了将高温、降水、雷电、渍水、滑坡等气象灾害的预警、分析及防范落实到网格,网格员及时通知、转移网格内幼儿及独居老人,同时将预警信息推送给相关部门,做到协同联动以供提前做好防灾减灾工作(见图4、图5);针对出租屋租用时长、租用人口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流动人口流入区域趋势等进行分析;针对房屋拆迁工作,对需拆迁地区土地面积、建筑面积、重点人群、弱势困难群体、少数民族等人口组成及该地区发生过的社会矛盾事件进行风险分析,根据房屋周报均价和以上数据进行拆迁工作量、赔偿金的预估;通过老人一键通和无线网络,实现网格员对空巢老人的贴身服务;通过建立感温、感压和视频传感器网,实现重点文物火情预警、防入侵预警等社会化服务。

图4 强降水时的城市渍水预警及部门联动

图5 气温预报和实时气温分析

4 结 语

当前,武汉市正在开展“智慧城市”和“互联网 +”行动计划,社会管理创新平台建设被列为智慧武汉建设应用之首,同时也被列入“互联网+”行动计划。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研究,持续推进智慧社会管理建设与应用,形成社会管理的“智慧感知、智慧融合、智慧管理、智慧服务和智慧决策”。

[1] 周顺平,徐枫.大数据环境下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地理信息世界,2014(1)∶45-50

[2] 余劲松弟,吴升.面向大数据的地理格网分析操作模型比较[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6)∶862-870

[3] 李宗华,彭明军,樊玮.面向服务的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0(4)∶12-17

[4] FANG Yaomin, LIN Liyu, HUANG Chuahuang. An Integrated Information System for Real Estate Agency Based on Serviceoriented Architecture[J].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Service-oriented System Engineering,2009,36(8)∶184-189

[5] D Muracevic, F Orucevic, D Muracevic. Spatial Data Based on SOA[C].50th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Elmar, Zadar,2008∶277-280

[6] 龚健雅,高文秀.地理信息共享与互操作技术及标准[J].地理信息世界,2006(3)∶18-27

[7] 李宗华,彭明军.地理空间信息在线网络服务及其关键技术研究[J].地理空间信息,2008,6(5)∶1-4

本 刊 声 明

为适应我国信息化建设,扩大本刊及作者知识信息交流渠道,本刊数据已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CNKI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等收录。在《地理空间信息》发表的论文均默认将其在著作权保护期内的复制权、发行权、汇编权、翻译权以及网络传播权授权给《地理空间信息》编辑部,编辑部可将上述权利转授给第三方使用。作者不再许可他人以任何形式使用该篇论文,但可以在其后续作品中引用(或翻译)该论文中部分内容或将其汇编在作者的非期刊类文集中。如不同意,请事先声明,本刊另作处理。其文章的著作权使用费与本刊稿酬一次性给付(已在收取发表费时折减和换算为杂志赠阅)。

(本刊编辑部)

P208

B

1672-4623(2016)09-0001-05

10.3969/j.issn.1672-4623.2016.09.001

李宗华,博士,二级正高职高级工程师(专业技术岗位二级),长期从事国土、规划信息化和数字城市、智慧城市建设工作。

2016-07-22。

猜你喜欢

武汉市网格服务
用全等三角形破解网格题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武汉市中小学优秀自制教具评选活动成功举办
反射的椭圆随机偏微分方程的网格逼近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武汉市勘察设计有限公司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服务在身边 健康每一天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招行30年:从“满意服务”到“感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