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美丽校园标准体系构建与分析
2016-12-28王嘉卉朱培武
王嘉卉,朱培武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浙江省美丽校园标准体系构建与分析
王嘉卉,朱培武
(中国计量大学,杭州 310018)
通过对浙江省“美丽校园”建设的背景进行调查研究,分析现有制度规定、相关标准及标准化工作的开展情况,构建浙江省“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的框架和基本内容,并提出标准体系推广建议,为浙江省“美丽校园”服务标准化工作提供了技术支撑和理论依据。
美丽校园;标准体系;生态文明;标准化
美丽校园,即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总目标,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办好人民满意教育”为宗旨,打造学校环境文化,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美丽校园是学校响应“十八大”提出“建设美丽中国”号召所迈出的重要一步。美丽校园以促进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为目的,其建设有利于推进中小学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丽校园为美丽中国的建设做表率,为美丽中国的建设提供技术和人才支持[1]。
美丽校园的建设需要统一的标准体系作为指导和依据。标准化作为现代社会治理方式,为校园资源配置、环境绿化、学生健康管理提供重要保障;协调校园各项工作的开展和运行,调节校园各类关系和谐;可为预见各类校园突发事故,提前做好预案,完善校园管理机制。因此将标准化引入校园建设是推动美丽校园建设的重要一步。
1 校园标准化工作现状
对于标准化学校的建设,国家虽并没有系统的标准体系规定,但国务院办公厅先后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试行)》、《义务教育阶段标准化学校建设督导评估细则》等具有法律效益的文件。
浙江省作为教育大省,为建立高标准、高质量地实施九年义务教育,更好地适应教育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推进学校建设的科学化、规范化,不断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结合省中小学校实际[2],出台《浙江省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组织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书》、《浙江省中小学“美丽校园”创建参考指南》、《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等相关文件,促进全省学校校园环境外在美与学校品质内在美的有机结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充满蓬勃活力。
通过工标网系统检索,我国与中小学校园及学术相关的现行标准共有47项,主要涵盖校园教室采光、供暖,中小学生书本,体育器材和场地,中小学生卫生、健康,中小学校园设备,中小学校园安全等对象,详见表1。但这些标准制定年限较长且关于校园的基础设施要求、校园环境规划、校园资源配置等方面设计较少,亟需标准修改与制定。再加之近年来“毒跑道”、“毒校服”、“毒文具”等校园之殇频发,校园标准体系的建立和标准化工作开展更是被各地区提上重要日程。
表1 我国现行中小学校园与学生标准汇总表
2 美丽校园标准体系构建原则
浙江省美丽校园标准体系的制定,应体现校园自然环境与良好的学习氛围的统一,体现校园设施和资源的科学配置,并严格遵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充分依照标准体系建设理论及原则进行[3],其体系制定原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科学合理,全面成套
浙江省美丽校园标准体系的科学性体现在充分遵照标准化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按照GB/ T 13016《企业标准体系表编制指南》和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等系列标准构建。其成套性则体现在体系的系统整体性,即体系的子体系的全面成套和标准明细表所列标准的全面成套,每个体系分支下皆有基础的标准作为支撑与其相对应,且每项基础标准皆按规则列入标准明细表供其查阅。如服务提供标准体系,作为浙江省美丽校园标准体系的一个分支,由校园室外设施管理规范、校园教室管理规范、校园质量控制标准、校园管理标准、校园评价及评定标准、校园活动过程控制规范等一系列具体的基础标准构成,同时,这些标准按照体系建设要求绘制成标准明细表,从而形成层级系列图和综合汇总表相结合的完整、全面、成套的标准体系。
2.2 层次清晰,划分清楚
浙江省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依据标准体系建立方法构建。从校园资源配置、环境绿化、学生健康管理三个方面将美丽校园应具备的基本标准划分为服务通用基础、服务保障和服务提供三个模块,从而在该三个基础模块下在进行子体系细分,进而再细分出基础分支,恰当地将标准项目安排在不同的层次之上。通过这样的层级划分及标准的有序组合,避免了标准的相互交叉重叠,使标准之间体现出衔接、配套关系,实现了体系的层次结构清晰。
2.3 针对性强,具体可操作
标准体系构建即着眼于内部标准相互协作作用,涵盖校园建设的方方面面,尽量避免体系内部的复杂性,充分简化结构体系,实现内部统一、协调的体系结构最优化。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针对校园规划及设施配置不合理、重视面子工程忽视学生具体需求、校园集约型管理不明确、自觉节约意识薄弱、中小学生难以养成良好生活作息习惯等方面问题[4],构建了校园室外设施管理规范、校园教室管理规范、校园质量控制标准、校园管理标准、校园评价及评定标准、校园活动过程控制规范等一系列标准,为中小学校园建设提供依据和样本。且该体系内的各类标准,均是由实践调查所得,真实填补了校园标准的空白,可操作性、实用性强。经过科学合理构建的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将能够满足美丽校园以生态优先的要求,便于各中小学有效地实施标准体系,进行广泛的运用和推广,从而响应“美丽中国”的号召。
3 美丽校园标准体系构建方法
3.1 框架构建
校园是社会公共管理和服务中教育服务的重要部分,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的建设就是从校园资源配置、环境绿化、学生健康管理三个方面入手将校园建设用GB/T 24421《服务业组织标准化工作指南》来构建,分为基础通用、服务保障、服务提供三部分。
从美丽校园建设的宗旨和要求出发,为教育活动提供正向推动和服务作用[5],运用标准化基本原理和系统工程理论,按照校园建设涉及范围内的标准对象、标准项目相互间的内在联系组成标准体系框架(如图1所示),并为新的标准发展预留空间。其中,服务提供标准体系的具体内容沿浙江省“美丽校园”创建参考指南[6]提出。
图1 浙江省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框架图
3.2 分类方法
根据标准基础内容的共性特征和校园建设与服务的基本特点,划分为以下3个业务领域。
3.2.1 “美丽校园”服务通用基础标准
“美丽校园”服务通用基础标准是在“美丽校园”的号召下作为校园建设与服务工作开展的基础并普遍适用,具有广泛指导意义的标准。熟悉标准化工作指南和术语与缩略语标准,是建设美丽校园工作前提和基础;符号与标志标准能对校园内各个基础设施设备的符号、操场器材及实验器材标识进行规范,有利于标明各个基础设施用途及使用方法,区分不同体育器材及实验用品各自的用途;量与单位标准是为校园计量提供具体依据;测量标准和数据处理标准为校园各类公共场所温度、湿度、照明度、二氧化碳浓度、室内空气、噪声等的测量提供依据
3.2.2 “美丽校园”服务保障标准
“美丽校园”服务保障标准为创建更美丽、更适宜学生学习的校园环境提供依据,促进校园的建筑美、生态美和人文美相统一的保障性标准。环境标准是对校园公共场所用品卫生、校园周边环境、校园绿化设施、校园噪音控制、校园教学区及生活区卫生、校园食堂环境等做出标准的规定和要求,为中小学生提供舒适健康的学习环境;能源标准从照明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校园综合能耗计算、校园空调使用等方面入手,对校园建设中所涉及的能源资源进行量化规定;安全与应急标准主要包括校园安全标志、校园消防安全、校园治安、校园餐厅安全、校园车辆进出口、校园监控设备、校车安全、学生食(饮)具消毒卫生、学生生活饮用水卫生等方面,囊括了校园活动涉及安全的方方面面,力图给师生提供一个放心的教学或学习场所;人力资源标准和职业健康标准是针对校园老师的资质提出,对老师的职业性和健康状况做了具体的规定;信息标准是对校园网络信息维护、校园报刊、书籍信息、校园邮件、快递信息及校内师生在校园里各类信息建档等进行标准化的规范,以保护在校师生的信息安全;财务管理标准是对校园学费等级制定、校园预算制定、校园书籍购买管理、校园教工工资等各种财务环节的统一普遍性的规范,具有较强的通用性;设施、设备及用品标准是针对校园办公室各类传真复印机、办公电话、计算机使用等做出了操作性指南,方便校内师生使用校内各种器材设备;合同管理标准即师生与学校建立合同关系所涉及的各类要求。
3.2.3 “美丽校园”服务提供标准
浙江省美丽校园服务标准体系是在美丽校园建设过程中所涉及的校园服务提供类的标准规范。校园室外设施管理规范是对校园内教室外的操场设施、校园绿环、校园垃圾处理、校园室外活动管理等各方做出了详细的规定和要求;校园教室管理规范从教室基础设施设计、学生用具、学生作息、学生课堂纪律及课间活动、校园教学用具等方面入手,全面分析学生在教室内活动可能涉及到的方方面面,制定出涵盖全面的要求;校园质量控制标准涉及教学区及生活区基础设施质量、餐厅质量、校园设施质量、校园环境质量、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评定规范、校园管理标准、学生管理手册等方面,为师生的教学、学习及校园生活评价提供依据;校园管理标准对学生管理、教工管理、校园商店管理、学生会管理、户外活动管理、运营类供方管理等管理环节提供定量的依据,方便校园各项管理活动有序开展;校园各类职称的评定需要一套完备的标准作为支撑,校园评价及评定标准就是从优秀学生评定、优秀教职工评定、优秀班级评定、少先队员评判规范、学生竞赛评定等方面为师生提供具体可操作的评定准则;校园活动过程控制规范就是针对校内各类活动开展流程的一个总体的要求和规范活动教室租借、活动申请、活动监控等多个方面。
4 标准体系建设推广建议
4.1 政府层面全面部署,扎实推进
为推进“美丽校园”建设,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强领导,把这项工作列为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做好各个层面的思想动员工作;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明确路线图、时间表,推动创建工作扎实开展[7];明确职责划分,根据实际制定标准和实施细则并宣传推广;加强试点示范工作的开展,加强对各小学的宣传与教育。
4.2 学校层面以人为本,绿色先行
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精细布局,建设绿色校园,生态校园[8];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综合吸收采纳师生及家长意见,努力解决各种矛盾问题;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研究,合理配置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创建计划,层层推进,全面提高校园环境文化水平;提倡节能教学,开展节能生态活动,帮助学生从小树立节能环保的意识;配合标准实施,及时做好反馈。
4.3 社会层面支持助推,良性互动
社会媒体应加强“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的舆论宣传;相关行业协会应加强标准的制定,积极打造沟通和分享的渠道和平台;相关企业应根据学校的具体区位和特征开展相应的技术研发,支持学校推进“美丽校园”建设,与学校形成良性互动,建立长效合作机制[9]。
4.4 学生家庭理解支持,广泛参与
广大中小学生作为“美丽校园”的受益者和践行者,应从自身做起,树立绿色生态文明观念和节能环保意识,积极参与校园活动,为校园“美丽校园”建设尽心出力;家长应鼓励孩子培养好的生活习惯,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与学校建立长期有效的互动沟通。
[1] 范作闽.论建设美丽校园的时代价值[J].经济与社会发展,2013,(4):125-130.
[2]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基准标准[EB/OL].(2015-07-21)[2016-09-01]. http://www.zjedu.gov.cn/news/143744910836020500. html.
[3] 柳成洋.服务标准化导论[M].中国标准出版社,2009.
[4] 龙莹,林秋芳.生态文明视域下高校建设美丽校园的思考[J].商,2013,(14):375.
[5] 张成涛,张秋风.美育促进高职院校美丽校园建设研究[J].当代职业教育,2014,(11):76-79.
[6] 浙江省教育厅办公室.浙江省“美丽校园”创建参考指南[EB/OL]. (2016-05-16)[2016-09-01]. http://www.zjedu.gov.cn/news/146338886769465926. html.
[7] 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在全省中小学组织开展“美丽校园”创建活动的指导意见[EB/ OL]. (2015-04-22)[2016-09-01].http://www.zjedu. gov.cn/news/142966904537413266.html.
[8] 刘新伟.结合民族实际建设美丽校园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4,(4):6-7.
[9] 赵钧.聚焦十八大报告中的绿色愿景——美丽中国:从美丽校园开始.WTO经济导刊[J],2012,(12):68-70.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Zhejiang Province Beautiful Campu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WANG Jia-hui, ZHU Pei-wu
(China Jiliang University, Hanzhou 310018, China)
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background of Zhejiang province "beautiful campus" conduct research, analyze existing systems and regulations to carry out the relevant standards and standardization work situation, building framework and basic contents of Zhejiang province "beautiful campus" service standard system, and proposes standard system promotion recommendations, provide technical support and theoretical basis for Zhejiang province "beautiful campus" service standardization.
beautiful campus; standard syste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standardization
G647
A
1672-6286(2016)8-0055-6
王嘉卉(1995-),女,陕西汉中人,从事服务标准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