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企如何把握外交经济新机遇
2016-12-28刘艳
民企如何把握外交经济新机遇
进入2016年,中国领导人外交出访的目标排序正在发生变化,从“以经济促外交”转向“以外交促经济”。经济与外交之间所体现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在给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对外经济合作新机遇。
文/刘艳(青年学者,知名财经评论员,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博士。)
近年来,国内经济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增长压力,但同时这种压力也逐渐转化为政府开拓新途径以推动经济稳增长的动力。结合近十年来动荡的全球政治经济格局来看,我国秉承和平发展的外交理念在得到赞誉的同时,更为通过外交手段建立多边经济深度合作机制奠定了基础。进入2016年后,中国领导人外交出访的目标排序正在发生变化,从“以经济促外交”转向“以外交促经济”。经济与外交之间所体现的辩证统一关系,正在给包括民企在内的中国企业创造出前所未有的对外经济合作新机遇。
2016年9月,从加拿大总理特鲁多出席G20杭州会议到李克强总理访问加拿大,短短一个月内,中加两国领导人完成互访,这种高频率的外交对话机制在两个大国之间可谓前所未有。在这背后实际体现出的中加经贸合作进程的加速发展,也意味着更广阔的北美市场有待开发,毕竟加拿大对华投资只占到中国吸引外资总额的1.4%,经贸合作空间巨大。在短短几天的互访中,两国就确定了29项重点的经贸合作领域,
这实际上是为不知如何精准进行海外投资的中国民营企业指明了方向。预计到2020年,中加经贸额将翻一番,两国的经贸合作将迎来一个“黄金十年”。显然,对于民企来讲,如何消化外交经贸协定成果的大礼,如何成功把握未来黄金十年的发展契机,将会是一个重要命题。民企希望能够像央企那样搭乘外交航船出海,但通常又很难像央企那样承担出海的风险,也难以拥有全面的信息视角。在全面外交经济时代,民企若想实现“借船出海”,首要任务是认真做好功课,只有挖掘出真正属于自己的新机遇,掌握驾驭机会的能力,扎实地在经营层面做好基础工作,才能更好地分享前所未有的外交经济红利。
第一,外交经济不是合影经济,民企要提升对海外经贸的认知高度。
外交经济给民企带来的新机遇,应是真正定位于民企参与全球经济业务交易,而不是企业家通过陪同领导人出访的几张合影,换来一些所谓的企业形象信誉。所以,首先需要明确的是外交经济不是合影经济。近十年来,中国领导人经贸外交活动中随行企业家的人员构成,正在从以央企为绝对主力转向优秀民企与央企并行。这让很多中小民企也跃跃欲试,希望通过与领导人随行的经历来快速提升企业知名度和对外形象。但必须明确的是,不是所有随行的民企都能合理运用好随领导人出访的机会,真正开拓出更多的交易市场。其实,随行领导人的方式只是民企分享外交成果的一种“非主流方式”,归根结底还是应该吃透外交经济的精髓,有针对性地借力外交经济。
第二,民企要转变守株待兔的传统观念,积极寻求可利用的外交资源。
对于像中远、中铁建等这样的央企来说,其海外市场成长中每个关键战役的成功,都有中国驻外大使的努力,它们已经体会到外交资源四两拨千斤的神奇力量。不过对于众多民营企业来说,利用外交资源,有问题找大使,是他们之前很少想到的渠道。驻外使馆、退休的外交官、国际多边合作组织……这些外交资源并没有被中国企业充分利用。很多民营企业都固守一种传统认知,即外交很神秘,很“高大上”,不敢轻易找外交部门,更不习惯有了麻烦找大使馆。这实际上是诸多民企在观念上的误区。
中国外交部门近年来服务国内经济的意识大大增强,各项为经济发展服务的制度机制也不断完善。在很多发达国家,不仅退休外交官是企业海外拓展业务的有力工具,政府的外交机构也直接帮助着企业的海外投资和贸易。例如,为企业海外投资提供服务是法国外交部最主要的职责之一;在加拿大,政府甚至将外交部与国际贸易部合二为一,为企业海外投资和贸易服务是这一部门活动的主要内容。 所以,民营企业要想抓住外交经济的新机遇,就得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合法资源来为自己拓展海外市场服务。
民企可利用的外交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中国驻外的使馆等机构;外国驻中国使馆及官员;各个部委相应的涉外部门;中国政府参加的、面向企业服务的多边国际合作组织;退休的外交官员;政府首脑的外交活动。这些机构和个人都可以为企业海外经营提供支持。另外,中国政府参与的国际多边合作组织的作用,往往被企业家忽视。以联合国工业发展促进组织为例,这个以促进发展中国家工业发展为使命的组织,在全球170个国家中拥有1万多个项目案例和企业资源,它们有成熟的技术、阅历广泛的专家和丰富的海外投资经验。这个具有联合国背景的组织,其丰富的多边资源、专业性,以及合理的收费标准,有别于国际咨询公司这样的商业机构。类似的多边区域及全球性组织还有很多,有些是带有公益使命的组织,有些是特定行业的协调组织,有些是区域性的多边或者双边贸易解决机构,也有些是帮助企业解决跨国投资中的纠纷和风险的多边性投资争端解决机构。
第三,民企利用外交经济走出去不是单纯的经济行为,同时还兼具外交、文化传播等非经济功能。
外交经济的趋势固然明朗,但是企业在国内和国外做生意终究有着很大的区别。正如经济与外交之间的辩证关系一样,民企应当认识到在外交经济中,不仅是外交单向服务于经济,反过来经济服务于外交也是发展的必然。优秀的跨国企业不仅能创造出高增长的经济价值,还能贡献很多外交价值。这对于企业来讲,需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不能将其简单地视为一种负担。相反,跨国公司的外交中性优势有助于其东道国更好地开展公共外交,有助于增强企业在海外市场的话语权。在外交服务本国经济的趋势下,跨国民营企业作为民间公共外交的一个主体,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在国际上产生的潜移默化的政治、经济、外交影响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总之,我国以前“走出去”战略的主角一直是国有企业,但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民营企业走出去既是中国的需要,也是世界的需要。中国的外交资源前所未有地向商界打开大门,熟悉并掌握外交工具是中国企业家们走出国门的必修课。虽然前途一片大好,但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商界人士,对目前利用外交资源的渠道、制度、方式和配套的机构等,都需要更加深入地探讨和学习。因此,在面对诱人的外交经济机遇之时,民企不能只做一名看客,而要深入了解外交经济的运行规律,结合自身条件,积极匹配外交辅助资源,提升“借船出海”的经营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