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
2016-12-28
微信
01 贴片广告养不活Papi酱
李星/微信公众号:lixingo2o
随着拍卖师的一锤定音,Papi酱通过阿里平台进行的首次广告招标,以2200万元的价格最终成交。众所周知,Papi酱在试水商业化过程中曾被要求进行低俗整改,引得业内一时唏嘘,所幸此次招标顺利完成。只是令外界好奇的是,2200万只是为了买一个贴片广告吗?
Papi酱此次拍卖的广告位是短视频片尾彩蛋,形式上最为接近视频网站的贴片资源。虽然贴片在品牌信息传达、用户市场覆盖、曝光频次补足等方面确实有着一定的功用,但无法代表视频营销的全部精髓。
因为如果贴片广告强加在正片之前,那么内容关联性先天不足,会影响用户体验;放在末尾,以简单的logo或二维码露出,又会弱化品牌存在,难以与内容一脉相承;如果放在片源中,即牺牲了灵活性,又会给监测、评估带来不便。
贴片广告的出路其实并不难找寻——将广告信息内容化,以“前贴片+植入广告”的组合形式,提升品牌认知以及品牌与消费者的情感交流。
相比之下,原生广告与视频内容融为一体带来的用户体验、品牌传播效果更佳,以及广告操作和投放流程的相对简单和营销效果的实现可视化,成为了推动原生植入广告在广告场景化、投放便捷化、效果数据化等层面担当视频营销主力趋势的因素。数据显示,前贴片+植入广告的组合拳,威力相当于单独投放前贴片的1.37倍。而且目前,基于影谱科技“植入易”平台开发的“易植”技术,已广泛应用在芒果TV的《全员加速中》、《我是歌手》、《超级女声》等热播综艺节目之中。
在生机勃发的“互联网+”时代,相信原生植入广告这一帮助内容品质与营销效果完美平衡的创新模式,将会成为网络视频营销未来的主流方向。
02 大可乐之死
杨博丞、汪晨/微信公众号: 创业家
3年前,丁秀洪带着他的梦想开创了大可乐手机。3年后,大可乐手机走完了它的最后一程。2014年年初,中国的手机品牌仍有540余家。而到年末,140家已经消失。有人说,这是市场优胜劣汰必然的结果,也有人说,这是行业竞争过热的副作用。那么,大可乐何以消亡?
大可乐是手机行业中的“草根创业者”,丁秀洪从网易离职,推出大可乐手机。丁秀洪一直相信“互联网是免费的”,他认为大可乐是一个互联网手机品牌,希望能够在手机行业挑战一次免费商业模式,比如众筹。2014年12月,大可乐3开启了手机众筹模式,25分钟筹得1600万元,声名鹊起。
但由于备货不足,内存供应和质量的问题,使其辛苦赚来的人气大打折扣。营销做得再好,却没有过硬的技术团队,产品销量未有起色,品牌依然小众化。
另一方面,市场日渐饱和,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格局已基本定型。手机行业要想做成华为这种体量的高溢价品牌已无机会,做VIVO、小米也没可能,但低价手机还是可以获得增长,毕竟有低收入人群和农村市场。“互联网+传统”的模式,要求厂商有足够的粉丝影响力或粉丝互动沟通能力,而大可乐不具备这种能力。
丁秀洪坦言:“原本我们也抱着毅然的决心坚持战斗,但是手机行业的洗牌比预期更快、更残酷。我们挺过了产品竞争、营销竞争,但随着更多互联网巨头的加入,手机行业的竞争已经转移到资本竞赛。不期而遇的资本寒冬,导致原本谈好的投资协议,最终难以兑现。”很多厂商倒闭最大的问题在于资金供应链没有把握好。
低利润时代,想要生存的手机厂商,要么渠道有优势,要么设计有长处,对于那些打互联网模式的新晋品牌,在研发上有企业支持还有机会,但门槛会很高。
03 宝洁真的衰败了吗?
吴呜/微信公众号:YOLO值此一生
最近一直被一篇讲《宝洁必将衰败》的文章刷屏,标题的“永远不能复苏”惊悚得赚足了眼球。你可能会说,宝洁近乎垄断式的广告宣传在互联网时代无法一家独大,所以规模经济失灵了,所以,宝洁真的衰败了?
其实,宝洁的根本问题,其一在于轮岗制。轮岗制是培养“管理培训生”的常用方式,也是宝洁等外企员工非常喜欢的工作模式,因为可以接触新的行业新的品牌新的同事。可是,这种轮岗制对于生意的影响却是致命的,导致很少有人在乎公司长期的发展,并且带来的另一个问题,就是经验的断层。
其二在于全球化与本土化的撕扯。宝洁的国际化战略是总部—地区—国家,不同层级的管理范畴和决策能力不一样。那么问题就来了,决策从国家到地区到总部,太慢,往往错失良机。导致理想中的“整合全球资源达到效率和收益的最大化”,扭曲成了本地和区域、总部的资源争夺和无尽地打太极。总部不了解中国市场需求,本土团队不敢、不能做决策继而无法快速响应。
真相是:随着海淘大量涌入的小品牌的确在中国市场分得了一杯羹,但真正蚕食宝洁和类似企业的市场份额的,其实是蓝月亮、自然堂这样的一些本土品牌。他们看上去不够高大上,但绝对本土化(组织架构简单,决策流程短),且靠人深耕细作积累了真正的实战经验。
宝洁现在是衰退期,但我坚决不认同它和类似企业会衰败,更不认同他们“永远不能复苏”。以宝洁为代表的欧美跨国企业,最大优势在于一流的文化建设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以上问题,宝洁已经在着手解决了,只是还需要一点时间。
04 谁来为工匠精神买单?
刘春雄/微信公众号:刘老师论坛
现在谈工匠精神似乎很时髦。当很多人在谈工匠精神时,我特别想问一句:你为工匠精神买单了吗?如果没有人为工匠精神买单,那么工匠们靠什么活下去,凭什么这个社会出现工匠精神?
市场原则的一个核心,就是用消费来奖励或强化一种行为。如果没有人为工匠精神买单,工匠精神就没有消费市场,工匠精神就不会产生。
如果连提倡者都没有买单,何况普通人呢?工匠精神,既反映出品质的提升,也会反映出价格的溢价。工匠精神产生溢价,就需要有人为溢价买单。
工匠精神是具有时代性的,但其历史进程被打断。中国的文明进程被朝代更替和外强入侵所打断,始终没有建立真正的工业文明,这是不能不考虑的历史现实。不考虑历史背景,只提过度要求,中国人一直有这种倾向。我们不应该期待过去的工匠精神复活,但应该期待基于工业文明产生新的工匠精神。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复制、浓缩西方超过百年的工业文明进程,这个阶段,中国的历史任务是模仿、复制,还不具备建设工匠精神的社会经济基础。
过去,以数量满足为主体的中国市场,鲜有人为工匠精神的溢价买单。这只能说明中国的工匠精神还没有足够大的市场。当然,愿意为工匠精神的溢价买单的人正在日益普及,可以说,催生工匠精神的消费市场正在形成。
最近的研究表明,有两个新型市场正在到来:一个是稳定的高端市场,另一个是中产市场。这两个市场,正是有溢价的市场。中国产生工匠精神的土壤正在形成。
只有愿意为工匠精神买单,才会形成溢价;溢价反馈到技工们身上,就会形成职业趋向,当然这个要花很长的时间。产生工匠精神的时代即将到来,只是工匠精神氛围的形成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INSIGHT思想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