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慈竹的基本特性及园林栽植技术

2016-12-28张新明

绿色科技 2016年19期
关键词:土球土壤

黄 术,张新明

(湖南省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

慈竹的基本特性及园林栽植技术

黄 术,张新明

(湖南省益阳市林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

指出了慈竹是我国西南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的篾用优良乡土树种之一。阐述了慈竹的基本特征与习性,详细分析了其繁育技术与园林栽植技术,以期为繁育慈竹提高慈竹成活率及良种率提供参考。

慈竹;特性;栽植技术

1 引言

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又名茨竹、甜慈、酒米慈、钓鱼慈、丛竹、毛毛慈{笋壳有毛}、苦慈、吊竹、子母竹等,属禾本科慈竹属。因新竹旧竹密结,高低相倚,老少相依,故名慈竹。慈竹“其形紧而实,一丛几十根,即令数百根,笋不外迸,只向里生”[1],冠型非常优美,是一种十分理想的园林景观竹种(图 1)。

图1 慈竹

2 慈竹的基本特性

2.1 慈竹的特征

中型竹类,秆丛生。秆高5~10 m,梢端细长作弧状弯曲或钓丝状下垂;秆壁薄,中空甚大,秆节平滑,秆环明显[2];新秆绿色,微备白粉,老秆随竹龄增加逐渐变黄。全秆约30节左右,节间圆筒形,最下的节间长18~35 cm,中上部的节间长可达60多cm,直径3~8 cm。枝条在秆上的每节上多数呈半轮生状,主枝明显,较侧枝粗壮,各枝常作水平方向开展[2]。叶片窄披针形,每小枝具叶数枚至10枚以上,叶片长约14~25 cm、宽约2~3 cm,表面暗绿色,背面灰绿色,小横脉不明显。笋期6~10月,地下茎合轴丛生型。

在湖南除慈竹外,还有1个栽培变型金丝慈竹N(eosinocalamusaffinisf. viridiflavus.),它与原变型的区别在于秆节间或至少下部节间有宽窄不一的黄色条纹[2],景观特征明显。

2.2 慈竹的习性

慈竹性喜温暖湿润,土壤肥沃,适宜在江湖、河岸栽植,可耐-7 ℃的低温[3]。适生于海拔800 m以下、年平均气温18 ℃以上、年降水量在1000 mm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地区。在土层厚度50 cm以上、肥沃湿润、结构疏松、排水良好的壤土上生长良好。不宜在干旱瘠薄、石砾太多和粘重土壤上生长。

2.3 慈竹的分布

慈竹是我国西南地区栽培最为普遍的篾用竹种之一[4],在四川、贵州、云南、广西、湖北、陕西、甘肃及湖南的湘中、湘南、湘西南等地有分布[2]。平地、溪流两岸、丘陵山麓地带有自然生长,村庄、“四旁”以及南方各地城市园林有栽培。

3 繁育技术

3.1 圃地准备

3.1.1 圃地选择

圃地应选择在交通方便,水源充足,地势平坦的地方,一般坡度以不超过10°较为理想。

3.1.2 土壤条件

要选择背风向阳、潮湿的环境,土壤结构良好,土质深厚肥沃,富含有机质和矿物元素、肥力中等以上,土层厚度在60~70 cm以上的偏酸性的壤土或砂壤土。

3.1.3 整地

要将圃地土壤深翻,清除土壤中的树兜、杂草、石块等杂物;按照宽1.2 m,高30 cm,长度依地形而定,留步道30 cm宽的标准作床;开好排水沟。

3.1.4 施肥

每亩施钙镁磷肥或过磷酸钙350~400 kg,或者每亩施厩肥、堆肥1500~2000 kg。

3.2 繁殖技术

慈竹的繁殖方式有母竹移植法、埋秆植苗法以及埋枝、移鞭等方法。在此,重点介绍母竹移植法和埋秆植苗法两种繁育方法。

3.2.1 繁殖材料

选择1~2年生、直径2~4 cm、秆长60~80 cm,节芽饱满、无病虫害、竹蔸秆基芽眼饱满充实,须根发达的健康小母竹为繁殖材料。

3.2.2 土壤消毒

所谓苗圃土壤消毒就是消灭苗圃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确保苗木的安全生长。消毒的方法很多,最常见的有喷淋消毒法,即将药剂用清水稀释成一定浓度,用喷雾器喷淋于土壤表层,使药液逐步渗入土壤深层,杀死土中病菌。常用消毒剂有福尔马林、波尔多液、多菌灵等,防治苗期病害,效果显著。

3.2.3 母竹移植法

每丛留竹5~8株,土球直径40~50 cm左右。取竹时不要摇晃竹秆,以免损伤鞭系上的“螺丝钉”。栽植穴的大小视母竹土球大小而定,一般挖穴规格为穴50 cm×50 cm×50 cm。先在穴低撒上一层混合土杂肥或腐熟了的有机肥,垫15 cm厚松土,然后将土球放入穴中,填土踩实,使土球与土壤密接,浇透水,再加盖一层松土,覆土深度比原母竹的入土深度稍高2 cm为宜。

3.2.4 栽植密度和配植方式

慈竹育苗栽植株行距为以1 m×1 m为宜,品字型排列方式配植较为理想,即每床栽两行,平行四边型配植。

3.2.5 育苗季节

慈竹无性繁殖育苗在2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最为适宜,因为这时既不是慈竹地下抽“鞭”孕笋之季,也不是竹笋出土之时,母竹移栽后不会对栽后成活造成影响。

3.2.6 埋秆育苗法

经试验埋秆育苗以单株带蔸斜埋秆植苗法效果较好。具体方法是挖70 cm×30 cm×30 cm的长型穴,将截取的单株带蔸母竹竹秆与地面呈5°左右的倾斜角度斜埋于穴内,竹蔸弯曲部分朝下,马耳型切口朝上,露出地面5 cm长,其余竹秆全部埋在地下,覆土踏紧[5]。植苗之前,应将竹蔸打上加入浓度为20×10-6生根粉的泥浆,促进长鞭生根。栽植完毕后,表面覆盖5~8 cm厚的松土,然后在竹蔸处覆盖稻草或谷壳,以利保水保湿。栽植密度按80 cm×100 cm的株行距,每亩植苗800株左右为宜。

4 园林栽植技术

4.1 整地

一般园林绿化地段大多是在建筑工程建设完毕后,才可以进行绿化苗木栽植,难免存在一些未清理完毕的建筑垃圾,比如砖块、石板、水泥渣、木料等。所以,绿化地的整地首先要认真清理建筑垃圾,然后要增加客土,同时适当准备一些堆肥或者厩肥施入穴中。

4.2 栽植季节

慈竹栽植最好在春季2~3月竹子芽眼尚未萌发、竹液开始流动前进行最好。园林工程建设需要,在雨量充沛的夏季,选择雨前栽植,成活率也比较高。

4.3 园林配植

如果用作主体景观片植或群植时,株行距可选择80 cm×120 cm,每丛10株左右即可,做到即时栽植即时成景,达到扶起篱笆就是墙的效果;如果用配景、点缀栽植时,每丛可栽植10~20株甚至更多,需视情况而定。

4.4 栽植方法

将竹苗放入穴内,先将表土填在土球周围,然后用心土将穴分层填满踩实,栽植深度比原土印深2~3 cm即可,浇足定根水。栽植后期管理的重点是保持水分充足,因为栽植地属于城市生态环境,空气湿度小,硬质地面逆辐射量大,如果没有充足水分供应,竹苗成活将难以保证。

[1]佚 名.慈竹[EB/OL].[2008-03-19].http://www.qc99.com/baike/nongyebaike/huamubaike/080821649.html.

[2]杨保民.湖南竹类[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

[3]刘 今.观赏竹[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9.

[4]南京林产工业学院竹类研究室.竹林培育[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

[5]肖大为,张新明.湖南洞庭湖区慈竹栽培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2013,11(3):20~23.

2016-09-08 作者简介:黄 术(1975—),女,工程师,主要从事林业工作。 通讯作者:张新明(1957—),男,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竹类方向的研究工作。

S795.5

B

1674-9944(2016)19-0023-02

猜你喜欢

土球土壤
《中国土壤与肥料》征稿征订
土壤
改造土壤小能手
为什么土壤中的微生物丰富?
识破那些优美“摆拍”——铲除“四风”的土壤
树木移栽装卸及运输技巧
土壤的平行宇宙
去平行世界
大树移植技术
浅探城镇绿化移栽大树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