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2016-12-28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刘捷

四川党的建设 2016年6期
关键词:科技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刘捷

扩大科技开放合作 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

·四川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刘捷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孕育兴起,以及全球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深入发展,创新要素全球配置和自由流动显著增强,科技开放合作与跨区域协同创新已成为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共识。针对国际科技开放合作的新趋势,我们成立了专题调研组,深入调研分析我省科技开放合作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研究提出我省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积极融入全球创新体系的思路与举措。

﹥﹥﹥我省科技开放合作的总体情况

近年来,我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持续扩大开放合作力度、拓宽合作领域,先后赴美国、加拿大、新西兰、法国、英国、日本、韩国、以色列等国家调研学习,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围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新兴先导型服务业及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开发利用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交流合作和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并重,推进项目实施,深化交流合作,加快科技成果双向转化,取得了明显成效,形成了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的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格局。

一是科技创新资源开放合作平台顺利推进。依托省内一流科研机构、创新型企业,与国外知名科研机构、专业组织和企业联合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平台,有效利用全球科技资源,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形成由单纯技术研究转向示范推广、由单纯技术合作转向技术合作与经贸合作互动的局面。目前,我省被科技部认定的国家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达17家,总数居西部前列;建设培育了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36家,其中,我省自然资源科学研究院与新西兰皇家植物研究院联合成立国际联合实验室,习近平总书记在新西兰为实验室揭牌。

二是重点国家地区研发交流合作广泛开展。“十二五”期间,围绕我省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信息、现代农业、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技术等优势重点领域,组织实施了近400项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积极推进中欧、中美、中德等政府间合作,着力推动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与以色列、新西兰等国的科技交流合作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民间参与、机构互动、产学研结合的对外合作架构。其中,绵阳新晨动力机械有限公司与美国德尔福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10余款产品。

三是“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取得实效。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种创新资源、两个技术市场,依托国际科技合作基地,不断提升对外科技合作层次和水平,实现国际创新资源“引进来”,科技成果“走出去”。通过与美国、德国、俄罗斯等科技发达国家的交流合作,促进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在重点产业和行业关键技术及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破,一批合作成果实现产业化应用。同时,积极推进扩大技术和产品输出,通过政府间科技合作项目、科技援外项目、发展中国家培训班项目等,促进生物医药、现代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灾害防治等领域的一批高新技术和适用技术及产品“走出去”,巩固和提升了我省在亚非国家的科技影响力,取得了明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成都高新区天府软件园。图/田为

四是国际技术双向转移平台丰富、渠道畅通。推进建设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技术转移中心四川分中心等一批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开展中欧科技创新对接等一系列科技交流和项目对接合作,吸引国外资金、技术和人才,有效促进了国内外先进技术、生产工艺、装备等到我省转移和转化。“十二五”期间,共支持52项国际科技合作成果转化专项项目,据不完全统计,项目实施后企业新增产值近百亿元,新增利税近30亿元,申报专利307项,获得授权专利201项。

近年来,我省国际科技开放合作与协同创新取得了良好成效,但与全球产业转移、“一带一路”战略、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等新形势、新战略、新要求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一是现有国际科技合作的体制和机制仍需进一步完善。二是国际科技合作投入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投入渠道还需进一步拓展。三是复合型的国际科技合作管理人才缺乏,既精通语言又掌握专业技术知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缺乏问题日益凸显。四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地区发展不平衡,产学研机构发展不均衡。五是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信息和渠道仍然不够畅通。

﹥﹥﹥国内外科技开放合作的经验启示

随着创新要素和科技资源在世界范围内自由流动的进一步加剧,世界各国和地区都把深化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作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我们通过调研分析,总结了世界主要国家和国内沿海省份扩大科技开放合作的典型经验,以更好把握世界科技开放合作规律、更好发挥我省科技创新优势、更好推进我省科技创新开放合作。

一是建立科技外交对话机制,促进科技合作与开放。科技外交是实现国家层面科技对外开放的便捷途径。例如,印度主要通过科技外交与发达国家进行科技合作,鼓励国家科研机构开展联合项目研究,其中印—法科技联合中心与印—俄“综合长期合作计划”最为典型。印度旨在通过这种合作吸收他国高科技人才并且实现高新技术的转移。

二是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利用全球科技资源。为推动科技的快速发展,利用全球科技资源,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相关法规和政策促进本国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开放国和合作国可以在资金、设备和人力资源等方面优势互补,相互学习对方国家的长处,促进合作双方科技水平的提升,增强国家科技实力。例如,美国科技计划对外开放程度较高,除涉及军事和敏感技术的计划外,其农业部、国立卫生院、科学基金会设置的国家级研究计划大部分都对外开放;欧盟先后制订了多项跨国高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如尤里卡计划、欧盟研究与科技发展框架计划、伽利略计划等。整体来看,科技计划对外开放已变得越来越普遍,充分吸引了外部研发资金和优秀人才。

三是借力跨国公司,形成全球创新网络。跨国公司掌握的科技资源十分丰富,成为一些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科技对外开放的重要载体,是推动国际合作当之无愧的主角。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广泛投资和设立生产与研发机构,推动形成覆盖全球、互联互通的网络。在这个创新网络中,科技合作得以开展,科技成果得以扩散,经济全球化得以实现。我国东部沿海省市企业也重视技术创新、充分利用海外科技资源,在海外设立、并购研发机构正在成为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四是实施对外科技援助,获取多方利益。通过科技援助开拓国际市场,获取多方利益,是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例如,美国通过“第四点计划”实施科技援助,一方面从政治上和军事上加强对受援国的影响,另一方面为其经济发展和私人资本对外输出提供了很好的支持,使非洲、近东、远东以及中南美等诸多经济不发达地区纷纷成为美国的势力范围,并因此获得了巨额的利润。

﹥﹥﹥深化我省科技开放合作的建议

近年来,面对国内国外两个大局的新变化、新特点、新趋势,我国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中俄两河流域科技合作,参与大科学计划和国际科技组织,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协同发展,加强政府间科技合作,加快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开放发展理念,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发展更高层次的开放型经济。四川是支撑“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联动发展的战略纽带和核心腹地,是扩大内陆开放、沿江开放、沿边开放和实施向西开放,打造西部大开发升级版的战略高地和重要依托。我们应坚持开放发展新理念,牢牢把握国家重大开放合作战略及系统推进国家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的重要历史机遇,营造科技对外开放和创新合作的良好环境,形成多主体共同参与、多渠道全面推进、多形式相互促进的国际科技合作新格局。

(一)搭建国际科技对外开放合作重大平台。一是加快推进中韩创新创业园建设。为充分发挥开放合作平台示范引领作用,中韩两国领导人达成共识,在成都设立中韩创新创业园。我们要依托成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资阳市,加快形成“一园两基地”的空间布局。成立国家、省级层面工作领导小组,加强组织协调,启动建设“中韩互联网+创新技术全要素孵化器”,积极筹备中韩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引导韩方相关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推进中韩创新创业项目合作对接,真正将中韩创新创业园建成国家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的典范。二是推进中欧创新合作平台建设。在中欧创新战略合作框架下,依托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建立国家层面中欧创新合作平台,建立线上、线下中欧协作合作网络及配套服务平台,以及中欧合作科技项目供需信息库和在线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推动中欧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成果转化合作。组织多层次、多形式、专业化的科技成果展示和项目推介对接活动,促进中欧企业、研究开发机构的合作交流。三是优化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布局。积极推进17个国家级和36个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充分发挥基地在人才引进、项目合作的集聚效应和示范作用,积极开展生物医药、现代农业、新能源、新材料、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合作交流。推进中国—新西兰猕猴桃联合实验室、中国—孟加拉国水稻联合研究中心、中国—克罗地亚生态保护国际联合研究中心、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国际联合研究中心建设。加强四川省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联盟与匈牙利汽车创新联盟的合作。四是搭建科技对外开放信息与交流平台。建立科技交流与合作网络信息平台,集中展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科技服务机构、高新企业、示范园区、示范基地等的优势资源,双向发布科技资讯、政策法规、科技展会、适用技术、科技成果等信息,实现科技信息资源开放共享,并开展区域内先进实用技术网上展示交易服务。建立一批涉及科技政策、科研机构、科技中介机构、技术成果、项目合作、专利文献、专家人才等内容的科技资源基础信息数据库,提供便捷的科技交流与合作信息服务。

(二)深化拓展重点区域重点领域科技合作。一是深化与欧美、日韩、澳新等国家和地区的科技合作,在页岩气开采、燃气轮机、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现代农业等领域合作,开展联合研发、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建立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二是全方位推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科技创新务实合作。着力推动与“一带一路”北线国家开展五大高端成长型产业、五大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七大传统优势产业等领域的联合研发,引进先进技术,提高产业附加值。促进我省优势技术转移到“一带一路”中线和南线国家,加快建成西部创新合作高地,提高国际竞争力,打造“一带一路”内陆核心腹地。建立川俄科技合作长效机制,创新合作模式,重点推动科技园区、联合实验室(联合研究中心)等平台建设。推动建立中以生物医药孵化器或孵化园,推进双方产学研机构创新创业和孵化。三是进一步加强同港澳台地区科学共同体及科技组织之间的联系与合作,促进学术交流,推动开展实质性合作。借力港澳台地区市场,扩大我省科技和经济开放,以通讯电子信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农业技术、中医药、科技服务业等领域为重点,开展科技人才联合培养,共建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平台,积极推动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交流。

(三)推进国际技术双向转移转化。一是搭建国际技术转移转化平台。集成四川现有的成都国际技术转移中心、四川西部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国际国内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建设集信息服务、人才支撑系、投融资、中介机构服务网络为一体的国际技术转移服务平台,实现“信息流—技术流—资金流—人才流”的有机整合,形成分工明晰、联合协作、功能完善、服务配套的有机服务整体,有效支撑国际合作成果的转移转化。二是推动科技成果“走出去”。组织国家和省级科技援助项目,支持鼓励我省优势企业到东盟、南亚、非洲等地区发展,加强技术、产品输出,开拓国际市场。组织实施各类科技援助项目,推进产学研机构与孟加拉国、哈萨克斯坦、老挝等国相关机构在农业技术、生物技术、医药等领域开展联合研究开发和技术输出。推进在厄立特里亚建立农业科技园,加强双方在相关技术、人员、科研院所及机构合作上的对接,推动双方在农业产业合作过程中实现互利共赢。三是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支持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建立新能源汽车、北斗导航、轨道交通、无人机等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以及高水平研发机构,支持产学研联合建设一批协同创新中心。与国外机构联合举办主题对接活动,促进产学研机构与国外研发机构的项目对接,巩固拓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加快推动四川省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院校开展多形式、深层次的产学研创新合作。

(四)探索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交流新路径。一是建立更具竞争力的人才引进交流机制。深入实施高层次人才引进“千人计划”“天府高端引智计划”等重大引才工程,加强与海内外名校名院名企的战略合作,支持国有企业采取市场聘用、股权激励、特聘顾问等方式,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实行更积极、更开放、更有效的外籍人才和海外人才引进政策,开展技术移民和投资移民、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在川外国留学生毕业后直接留川就业等试点。二是加大科技合作人才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各类人才计划的政策利好,加强对海外科技人员来川创新创业的扶持。开辟海外引进人才和非公有制经济社会组织人才参加高级职称评审绿色通道,对回国工作、符合条件的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其国外专业工作经历、学术或专业技术贡献,可作为参评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依据。三是积极参与国际大科学工程。积极参与热核聚变实验反应堆关键技术研制等国际大科学工程计划,推进培养战略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支持相关产学研单位加入国际组织,培育在国际科技组织中能够发挥骨干作用的国际型人才。引导和鼓励我省科学家和科研机构参加欧盟“地平线2020”科研计划、中欧创新对话、中以创新合作三年行动计划等重要的国际和区域科技计划与活动。鼓励协助我省产学研机构在川举办重要国际学术会议和专题研讨会。

(五)营造科技开放交流与合作的良好环境。一是加强顶层设计。研究制定关于集聚国际创新资源推动科技开放创新的若干意见,充分利用全球科技创新资源,系统谋划顶层设计,以科技创新合作平台为依托,以重大创新创业合作项目为抓手,创新开放模式,拓展开放维度,全方位推进创新要素有序双向自由流动,促进资源高效配置和市场深度融合,构建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科技创新合作架构,促进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实现产业优化升级,提高国际竞争力。二是加强国际科技合作统筹协调,将国际科技合作作为部省厅市工作会商的重要内容,实现国家、省与各市国际科技合作需求、计划执行等环节有效对接与落实。建立跨部门、跨地区的国际科技合作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实现包括国外技术和人才信息、国际合作成果、政策咨询、金融服务等资源共享。通过相关科技计划鼓励和引导产学研机构开展国际科技创新合作,形成上下互动,共同推进科技开放合作格局。三是完善国际科技开放合作政策环境。进一步贯彻落实研究开发经费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及税收优惠、创业投资企业税收减免及鼓励技术引进、科研人员出国分类管理政策等国际科技合作鼓励和支持政策,研究外资企业在川设立研发中心、开展合作研发以及技术成果优先在川转化与扩散的相关鼓励政策。加强对国际合作中知识创造和知识跨国流动合法利益的保护。研究鼓励和保护我省企业及科研机构“走出去”和实施研发国际化的相关措施。建立和完善国际科技合作项目与成果的评估和宣传机制,宣传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建设和合作成效,提高国际科技合作影响力,形成开放合作良好氛围。(责编:贺贵成)

猜你喜欢

科技
点亮科技之光
科技向善
科技赋能未来
韦地科技
笔中“黑科技”
春之希望:期待未来科技之花开放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