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发展策略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研究
2016-12-27矫雪梅
矫雪梅
【摘要】本文通过滨海新区临港经济区规划编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结合临港经济区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对临港经济区主导产业分析预测方法,同时结合产业分析对岸线利用及用地布局提出思路,希望能通过多角度多专业结合的分析方法对其他类似临港地区的规划和建设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临港;工业区;产业;规划建设;空间布局
港口是陆地经济和海洋经济的交汇点,其区位优势和资源吸引着现代工业不断向临港地区集聚。本文结合天津临港经济区的规划编制,从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对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产业集群、空间布局和岸线利用等问题进行了重点探讨,提出与临港经济区产业发展相适应的规划编制思路与要点,为充分发挥临港优势,发展临港经济,进而带动和促进临港地区乃至区域快速发展提供了一定的思路和建议。
1、产业分析基础上合理规划港口岸线利用及用地布局
1.1岸线利用现状问题
临港经济区现状建成码头,由于码头性质、经营等方面的原因,部分泊位利用效率低,尤其是一些企业自备码头,运营多年也达不到设计能力要求,岸线使用效益差;部分港区功能布局分散,不同货类作业区相互分割,影响了港区岸线整体效率的发挥;部分项目建设方案论证不足,平面布置与相邻项目协调不够。
1.2结合产业定位确定岸线利用类型
以临港经济区中区为例,按照《天津港总体规划》和现代化港口服务区、高水平物流加工区、生态型新兴产业聚集区的规划定位,确定区域主导产业为码头装卸、装备制造、现代物流、环保建材、粮油加工。
北港池南岸布局以装备制造、船舶修造为主的生产型泊位,南港池北岸布局以传统码头装卸为主的通用泊位,南港池南岸为未来天津港集装箱业务南移预留集装箱泊位,多种岸线泊位的分区布局保证了港口岸线的合理高效利用。
2、完善配套设施,保证经济区长期健康发展
2.1 构建便捷的港口集疏运体系
2.1.1现状问题
目前,天津港对外通道不足,对腹地的辐射能力较弱,对内道路不畅,影响港口交通集散。同时“港城矛盾”突出。港口陆路集疏运交通需要大量穿越城市或占用城市道路资源,原本就不堪重负的城市道路还要额外承担港口产生的大量集装箱集散交通,极大地影响了城市道路的服务水平和通行能力,导致港口城市交通综合环境日益恶化。
2.1.2 解决思路
“打通节点”:在疏港交通系统上建设必要的枢纽互通立交,改造现状互通立交,并适当提高互通立交标准,适应疏港交通车辆的要求。
“增加通道”:一是增加南北向道路,在现有海滨大道东侧增加一条南北向快速通道,减轻海滨大道的压力;二是根据天津港集疏运总体规划,增加东西向进出港道路(如津晋南、北辅道等),形成多通道出港的港内集疏运输交通网络。
2.2完善生活配套,推动职住平衡
2.2.1现状问题
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区域对外交通联系薄弱
临港地处滨海新区最东端,是地理空间的边缘,交通网络的末端。目前居民往返滨海新区及市区只能依靠海滨大道、津晋高速两条高速公路,而上述两条高速货运交通压力大、道路通行环境较差且拥堵现象严重。自驾车和企业班车占通勤方式的比例过高,往返耗时长、路程远。
② 城市服务设施与产业功能不匹配
临港经济区目前虽已建成泰达、海泰、天保等居住区,但无论从区位、品质、环境甚至价格与其他区域相比都无明显优势,这使得区域就业人口在此置业安家的期望值降低。
2.2.2職住平衡发展的策略
①以功能建设为引领,继续大力提升产业能级
临港经济区作为天津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核心功能区,应通过不断调整和升级产业结构,促进人口规模扩大、就业结构和人口结构的不断优化,进而带动整个地区的经济结构升级,形成产业与人口的良性双向互动。
②提高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
根据经济区特点提出如下建议:在人口达到一定规模时,可依托轨道交通B1线的站点,率先开发建设集零售、百货、商办、酒店、餐饮、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居住区内以邻里中心方式集中设置社区配套。
结语:
临港地区的规划建设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巨系统,也是近年来沿海各城市建设面临的新课题、新挑战。这需要我们从宏观的角度看问题,从国际港口建设发展趋势的层面分析问题,用科学缜密的态度解决问题,争取为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徐龙.何冰.产业发展视角下的临港工业区规划——以钦州港工业区为例.城市,2011(03):2-3.
[2]粱颖.程锦.关于解决天津港交通问题的规划思路.中国公路学套奁路规划分套论文集(2006):3-4.
作者简介:
杨祥楠(1982.12-),男,硕士研究生,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二所所总工,注册规划师,邮政编码:300451。
潘昆(1982.08-),女,硕士研究生,天津市渤海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规划一所高级工程师,注册规划师,邮政编码:300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