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传统五行观在民俗中的应用表现

2016-12-27王渊儒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阴阳五行民俗观念

王渊儒

五行一词最早出现在由孔子编纂的《尚书》中的《甘誓》和《洪范》之中。而五行的明确属性则是从《洪范》中定性为"金、木、水、火、土。"其中五行中的"行",代表着中国古代先民对于自然物质运行的一种朴素的世界观。

在战国时期,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学派,认为阴阳和五行对应,在当时,大量方士以阴阳五行作为朴素的哲学观念,并融入到道家流派的经典之中。汉代的《太平经》中认为:"以阴阳五行为家,以奉天地,顺五行为本。"在《黄庭经》中,提出:"以五脏配五行,以阴阳之气炼形养身。"故而五行观念,成为我国本土道教内外丹法的重要理论依据。

五行观念在古代与中医,卦象,命术中,表现尤为突出。在我国古代的五行观中,认为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在我"易学"流派中,"象数易学"与"纳音易学"对五行观念从抽象映射具象的思维转变中起到了决定作用。

在我国民俗领域里,中国传统的五行观念由战国时期的朦胧探索,到秦汉时期诸多儒道方士的理论延伸,最终牢牢的渗透进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之中。在钟敬文主编的《民俗学概论》中把我国民俗分为四个方向,分别为"物质民俗""社会民俗""口承语言民俗"和"精神民俗"。

而中国的五行观念,则是由"精神民俗"向"口承语言民俗"展开过渡的。最早的中国传统星宿研究中,提出了四象的概念,分别为"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分别为东西南北每一方位的七个星宿想象而成的四种动物。在春秋易传的天文阴阳学说中,四象又分别指代了四个季节。继而阴阳五行学说,与季节,方位等生活概念,牢牢结合在了中国传统文化之中。东方代表木,西方代表金,北方代表水,南方代表火,中央位置代表土,也是秦汉之后,阴阳五行学说结合了天文地理形成的一种观念。在此之后,金木水火土又被冠以颜色,其中绿色属木,黑色属水,红色属火,白色属金,黄色属土。在此之后,道教神仙之中,许多都被赋予了五行的属性和特征。在汉族民间神氏的祭祀中,对于以火为神的记录就有四五种之多。《神诞谱》中记载:"火德星君,为炎帝神农氏之灵,祀为火神,以禳火灾。"《史记》则记载:"火神为祝融,颛顼之子,名黎。"在有关道教真武大帝的记载中,有一种说法,认为真武大帝又称玄武大帝,是属于北方的水神。其中《后汉书·王梁传》中提到:"玄武,水神之名,司空水土之官也。"所以在历代民俗中,玄武代表水的说法不断的被提及。在道家文化中,金木水火土,有相应的五行之神。体现在儒教与道教的神氏信仰之中,虽然略有区别,但是都拥有"五方天帝"分别代表"金""木""水""火""土"的五位神氏。这种五行对应五神的信仰,来源于我国古代先民最原始的对于自然属性的崇拜。而后五行学由自然崇拜,转化为"符号概念""哲学原理",应用在中国的戏曲小说,民间传说,方士占卜,中医理论中。

在民间词语中,五行与词汇紧密相连。红火往往与热闹的词义相近。中国人常用"红火"与"红红火火"来形容热闹繁荣的景象,并且中国人以颜色来区分五行,认为红色代表火热,有驱赶寒冷的视觉作用。在中国民间词语中,"金秋",是一个表并列关系的词组,意思就是秋天。元代吴澄编纂《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于五行与秋天的有这样的表述:"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关于五行与季节的表述,还有《吕氏春秋》中对于春季和木的诠释:"东方属木,木,火母也。"在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中,也延伸出了许多我国常见的民间成语。比如"干柴烈火""钻木取火",所取的是木和火的物理关系。"水火相济"则是生理学名词,直接借用五行学说中的关于水与火相克的关系,来比喻心火和肾水,在互相协调的前提下平衡。水来土掩,则出自于元代,高文秀的《渑池会》中的原文:自古道兵来将迎,水来土掩。这也是古人借用了五行关系,加入到形容对待事物的方法措施之中。

在春秋时期,中医将阴阳五行学说引入到中医的体系中,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后,中医与阴阳五行学说在理论上已密不可分。在中国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中的《五运大论篇》中,便将金木水火土,五行生克制化运用到医学理论之中。在中医的理论之中,五行对应内脏,金对应肺,木对应肝,水对应肾,火对应心脏,土对应脾胃。于是在民间风俗中,常见有人用五行生克原理作为医药理论基础进行中医研究。中国中医理论在各个朝代,都离不开五行的生克理论作为基础。在民间风俗里,更有以五行对应五味的说法,根据《吕氏春秋通诠》中记载:"五行配五味,酸属木,苦属火,甘属土,辛属金,咸属水。在近代许多中医理疗中,也加入了饮食与五行的关系,以调和身体所需的元素。在中医的理论中,还提出了五行相生的治疗原则,比如以滋养肾脏来养肝,以滋养肺来补肾,补脾益肺,就是利用了五行相生中的"水生木,金生水,土生金"的原理。

在唐朝中后期,五行原理被方士加入到占卜,风水之中。从夏商时期就开始延用的干支历法,被纳入到了民间的阴阳五行之中,而后又被星象占卜,风水堪舆等民间风俗运用。分别把天干地支对应了阴阳和五行。其中甲乙分别代表了木,丙丁分别代表了火,戊己分别代表了土,庚辛分别代表了金,壬癸分别代表了水。地支在历法中所代表的时辰,也对应上了五行。分别为子亥代表了水,寅卯代表了木,巳午代表了火,申酉代表了金,辰戌丑未代表了土。干支历法被带入五行元素之后,相应的占卜,星象对应了方位和时间,根据五行原理的生克变化来进行占卜活动。而后星象占卜又进入皇室,如诸葛亮,袁天罡,刘伯温等古代杰出政治家,都对星象和占卜有独到的研究,刘伯温晚年还为四柱易学类书籍《滴天髓》进行了批注。而后五行的观念,逐渐的在民间风俗里和起名,改名,联系到了一起。金木水火土在偏旁里经常可见,并由此延伸出姓名学的研究,在五行和姓名的关系里,经常会有民间百姓在自己的名中加入与五行相关的字,取其意象。在封建时期,汉族民间有一个风俗,结婚时婚嫁双方会交换庚帖,庚帖上会写上婚嫁男女双方的姓名,生辰,籍贯,双方家长通过对方的生辰中的五行来判断是否适合婚配,这种形式属于封建糟粕的一部分,但是在封建统治下的中国,保守落后的封建家族制,为了趋吉避凶,经常会运用五行观来对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进行匹配。在"纳音易学"中,六十甲子,以不同的天干地支组合而成,每两组为一个"纳音"。诸如"路旁土""大林木""剑锋金"等配以五行观念。在封建制度下,许多百姓会以五行相克相生的观念来判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例如"剑锋金"与"大林木"属于金克木,则表现为双方关系不利。这种封建腐朽的愚昧思想,在过去的汉族民俗中,盛极一时。

在当今文明健康的社会环境里,许多曾经含有阴阳五行的思想已经渐渐的淡出人们的视野。中国传统五行观在民俗应用中,如今保存完整又具有实用性的只有中医体系。传统"五行"汉字音译fiveelements ,fivephases ,或wuxing等[1],虽然五行的观念依然延续到如今,但是其哲学理念依然影响着诸多中国传统文化所遗留的财富。中医以五脏配属五行,吸收了五行学说的精华;又根据脏腑学说的理论,在实践中超越了五行的限制。在中医理论现代化中,可以将五脏之间的影响归纳为促进、抑制和协同3种关系,从多种角度来阐明中医的整体性与联系观。[2]所以从前瞻性上看,把中国传统五行观运用发展最为顺利的,目前只有中医这一领域了。

参考文献

[1]邓宇,朱栓立,徐彭,邓海 [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0年12期

[2]邓铁涛 郑洪[J] ;《中国工程科学》 2008年02期

猜你喜欢

阴阳五行民俗观念
冬季民俗节
维生素的新观念
民俗中的“牛”
别让老观念害你中暑
民俗节
健康观念治疗
庆六一 同成长民俗欢乐行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阴阳五行”并非不科学
即兴表演的观念阐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