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数学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有效途径

2016-12-27杜伟娟

科学与财富 2016年29期
关键词:信息技术情境数学

杜伟娟

摘要: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媒体可以为创建强调"情境创设"、"信息资源提供"的数学学习模式提供最好的技术上的支持。通过研究,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教学过程,探索适合实际的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有效整合的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在数学领域中的全面渗透,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计算机辅助教与学的研究与实施。从各国发达国家教育的趋势上看,教育手段信息技术化是大势所趋,是改革的必然,但在我国实现数学教育全面信息技术化还不够成熟,尚处于尝试阶段。

一.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的整合

数学学习材料的选择应注意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注重实效性。我们可以利用信息资源丰富、时效性强的特点,将信息技术与数学科教学内容有机整合,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源,引入时代活水,与数学学科教学内容相结合,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加丰富多彩,更具有时代气息、更贴近生活和现代科技;同时也可使教师拓展知识视野,改变传统的学科教学内容,使教材"活"起来,让数学学习更贴进生活。具体做法:

1.创设一种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

皮亚杰认为,学生认知发展正处于具体运算阶段,此时的认知结构虽具有抽象概念,能进行逻辑推理,但是这种逻辑推理是具体的,而非形式的。现有教材的静态、线性化,易使课堂教学脱离学生的现实生活,超越学生思维发展阶段。利用信息技术多媒化特点,创造一种虚拟的现实生活情境,改变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使学生学习数学建立在一种生动具体的情境之中,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更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应用意识等数学能力的养成。比如有位教师在数学《简单的统计》的教学时,事先拍下了一段反映建设路口交通状况的录像,然后引导学生从这一生活实例中来学习统计知识、研究统计问题,还在课前就班级同学的"视力"、"体重"、"身高"、"年龄"、等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制作成了网页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话题进行统计研究。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寻找数学知识的"原型",依靠学生对感性材料的直接兴趣,激发学生创新。

2.创设一种探索研究的问题情境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一个意义建构的过程,学习必须处于丰富的教学情境之中。运用信息技术,创设一种生动逼真的、富有挑战性的生活情境,让人仿佛置身于生活世界之中,可以极大地诱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如在"梯形面积计算"一课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校一块空地 制成课件,请学生算一算"学校需要购买多少平方米的草才铺平这块空地",并说一说"有哪些方法可以算出这块空地面积,哪种方法比较方便"。学生们经过独立思考和小组讨论,将空地分成一块长方形和一块梯形。求梯形空地面积时,或利用三角形和长方形的面积来求梯形空地面积,或利用本梯形拼接成平行四边形来计算。学生们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获得成功的愉悦,为循从"由特殊到一般的规律"推导梯形面积的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运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提供一个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活动的有力工具。

3.创设一种学生自主练习的环境

传统的练习,训练的方式单一,练习结果不能及时有效地反馈,且占据学生大量的自主活动时间,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研究发现,如果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大多数学生几乎都能学好。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教师在注重练习的目的性、针对性时,加强练习的层次性、多样性,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性。如教师课堂教学时,设计了选择题、判断题、改写题、连线题、游戏题等多种练习题型,发挥信息技术优势,创建数学题库,满足学生的练习需要,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自我诊断和自我复习,促进不同学力的学生在本课知识点掌握上达到各自的发展。

二. 探索信息技术与数学课堂教学形式的整合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师可利用相关信息资源建设、适当的教学环境,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交流与合作进行学习,从而使学生体验通过自己的主动参与获得数学知识的过程,掌握研究数学所需要的探究能力和基本方法,形成基本的科学概念和自主探索未知的积极态度,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数学概念和结论产生的过程。具体做法如下:

1.构建网络环境数学学习的多维空间模式

与传统的"教师-学生"教学模式下学生以听讲为主相比,网络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数学学习更注重的是"教师--网络通道--学生"的教学模式,这是一个师生互动的模式,也是一个开放的模式、更是一个多维空间的模式。

多媒体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和虚拟现实技术设置了多维学习环境,充分调动学生视、听、说等各种感官,使学生大脑各思维区交替处于兴奋状态,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通过网络通道,教师能够及时的发现学生的盲点与误区,从而有利于分层教学、个别化教学,学生可与教师开展平等对话、交流,从而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能力的提高。

2.构建网络信息技术下数学学习多元化途径的模式

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拓宽了知识面,开阔了视野,开辟了多元化的教学途径,从而也为数学学习提供构建多元化学习模式

在网络教学环境下,学生和教师通过网络实现了学习资源共享,可以在网上共同进行问题的研究探讨;教师还可以为各个学生提供单独或小组讨论的机会,给每个学生提供提问、解答、讨论、研究的平台,每个学生都可以在有竞争性的讨论中,积极思考,学生不但可以从自己的思考过程中获得知识,还可以从其他学生的观点中得到启发、获取知识。学生在网络上不受教师的一家之言,可以博采众长, 还可直接向专家学者请教。例如《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这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平形四边形,并知道它们的特点。能力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创新的能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为了将教师的教学设计尽可能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为此可以在练习部分设计了互动式的游戏教学--拼图游戏,电脑给出一些三角形、四边形及其它认识的图形,学生可随意拖曳图形拼出形状各异的美丽图案,然后在利用多媒体演示,交流自己的作品。多元化的教学途径,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3. 构建网络环境下数学学习的过程化评价体系模式

现代教育评价要体现过程化、多元化为主,提出要以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为目标。网络教学注重多向交流与交互,利用网络教室里的"电子举手"、"分组讨论"等功能,确保了学生学情的及时反馈,根据学生实际学习情况调整教学安排,利于老师对其进行适时点拔和实现过程性评价。通过教师与学生的及时交流,保证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效率。同时,学生自己也实现了自我评价。学生除了可及时了解自己的知识掌握与否、掌握好坏、熟练程度,实现学生最及时的自我反馈外,还可以通过网络,了解全班其他同学达到的练习层次和成绩情况,相互激励、促进。这种新颖的反馈机制,只有网络教学才能实现。

综上,在信息技术引入数学课之后,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要处理的是课本、教师、学生和教育技术的关系,要考虑怎样组织起学生有效的学习活动,教师要努力成为数学探究课题的创造者,有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有比较开阔的数学视野,了解数学知识有关的扩展知识和内在的数学思想,为指导学生进行数学探究做好充分的准备.促使学生形成数学探究的习惯.

猜你喜欢

信息技术情境数学
不同情境中的水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