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管理 迈入新阶段
2016-12-27
2013年美国“棱镜”事件后,国家信息安全提到战略高度,作为传统IT铁三角核心腹地的金融业,去“IOE”风盛。强调银行业要围绕“自主可控”、“持续发展”、“科技创新”三大战略切实加强信息科技建设,也成为2013年银行业信息科技风险管理年会上的讨论重点。
理论上,金融机构在服务器、网络、数据库、中间件、应用层这五个层面实现由IOE迁移到国产产品是可行的。但银行体系使用IOE近30年,短时期内实现迁移既有应用风险,也有技术风险。
目前来看,服务器层去IOE最难,网络层因华为具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去IOE难度最小。而在数据层和中间件层,国产产品的应用效果还未得到验证,也存在一定难度。而银行业关注实时营业,确保安全稳定能力也是去IOE的一个难点。
银行业信息科技“十二五”规划中也强调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因银行服务电子渠道的多样性对其信息安全防护也提出更高要求,要求银行业必须全方位地在应用系统生命周期、数据生命周期、基础设施环境运维等各个环节强化信息安全管理。
从农业银行具体实践来看,全面风险管理对其信息系统建设提出五大要求。一是系统需要从业务系统中抽取风险管理各类经营结果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清洗、转换、整合、汇总和加工;二是系统不仅需要支持各类风险管理模型实现自动计量,还需支持业务人员根据业务管理要求进行模型规则的配置和变更;三是系统功能要支持对计量结果进行报告、审核、发布和归档的风险管理日常流程;四是系统需要支持多维分析和灵活查询;五是系统要根据风险决策结果,按照一定业务规则实现对生产系统的控制。
为实现这一目标,农行搭建了“统一门户、统一入口、统一框架”的风险管理板块系统框架,并配合新核心系统等生产系统改造,不断完善与生产系统的接口。
“十二五”期间,在完善信息科技风险方面,中国银行有四个着眼点。中国银行信息科技部总经理刘秋万表示:“一是健全风险管理机制,将信息科技风险纳入全行风险管理框架,初步建立IT风险量化监测指标体系;二是着力提升合规遵从能力,积极参与银监会信息科技评级工作和风险课题研究,并完成了网银国密改造工作,积极开展海外IT合规差异分析、风险评估、问题整改、监管应对及国际标准认证等工作;三是完善技术防护体系,优化网络保护机制,部署多层次网络安全防护措施,完成TSM、DSM、网络准入等数据防泄露项目全辖推广,初步建立了全生命周期应用安全防控体系;四是优化灾备演练机制,通过融合计划性和突发性两种形式,通过贴合真实场景的演练方式,验证灾难恢复预案、灾难恢复流程的有效性、异地灾备环境的可恢复性,从而提升灾备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对兴业银行而言,强调自主可控和国产化也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是股份制银行中少数一两家自己研发核心系统,并具备相应支撑能力的银行。”黄晟表示,“从1996年,我们就开始核心系统的自主研发,一直坚持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