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筑梦开发区(中)
2016-12-27
中国开发区已走过32多年的历程,其诞生与发展对外顺应国际竞争和新科技革命的发展潮流,对内强力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外提高国家综合竞争力,助力中国实现从落后的农业国家到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华丽变身。
最早建设的一批开发区已经在披荆斩棘中奠定了自己独一无二的地位和作用,为国家经济建设贡献了巨大的力量。而紧随其上的开发区也不落其后,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及自身区位优势,发展经济,助力国家经济发展。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国西部最早设立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中国最年轻、最活跃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之一。经过十几年的开发建设,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从昔日的农地荒坡发展成为一个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工业新区,与两江新区、重庆高新区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共同助推重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重庆外环沿线亿万板块的龙头,带动主城东南部沿江经济带的发展,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汽车摩托车、精细化工及新材料、绿色食品、服装制造等六大产业群为支柱的园区经济格局,率先在西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重庆市行政管理机构中通过ISO14000国际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并连续多年在全国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发展环境评价中排名西部地区首位,成为重庆乃至中国西部地区最具经济活力的地区之一,有力地推动南岸区经济社会的发展。随着长江经济带建设的不断发展和成熟,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依托长江经济带的便利条件, 也将成为长江中上游首屈一指的经济增长点。
在中国以全球化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发展的今天,开发区也实现了自己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之路,30多年的不断发展中,各地形成了特色鲜明、功能独特的开发区。
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咸阳市之间的西咸新区,虽没有东部沿海地区的水陆航运条件,但经济基础良好,依托著名大学,教育科技人才汇集,历史文化底蕴深厚,自然生态环境较好,成为关中—天水经济区的核心区域,也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支点。自2013年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以来,丝路沿线国家反响热烈。2014年10月,中俄丝路创新园项目正式落户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成为中俄两国政府战略层面的合作项目之一。中俄合作的科技园直接命名为“中俄丝绸之路高科技产业园”,俄罗斯国家层面支持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丝绸之路东、西两头的两个大国携手合作的国家战略级科技园,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其迸发的能量不可估量。
与西咸新区一样位于内陆地区的河南省国家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同样释放着无穷的魅力,被称为“外商眼中的河南最佳投资园区”。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一颗镶嵌在沙澧河畔的璀璨明珠,是漯河市对外开放的窗口和名片。多年来,漯河经济技术开发区凭借良好的交通区位优势、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鲜明的产业特色,始终秉持“亲商、富商、安商”的招商理念,先后吸引了美、韩等国家地区近30家外资企业入驻,同时吸引了一批又一批国内优质企业来此投资建厂,辖区内以食品、高新技术、造纸、机械和商贸物流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集群日益壮大,正在成为众多海内外客商投资中原的首选热土。
在社会主义国家里举办经济特区,是史无前例的、开创性的社会经济实验。1984年,邓小平说:“特区是个窗口,是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也是对外政策的窗口。”这是对创办和发展经济特区的目的和意义的深刻揭示,是对经济特区地位和作用的精辟概括。在邓小平的构思和推动下,深圳在中国大地上升起了第一面经济特区的大旗。深圳是中国口岸最多和唯一拥有海、陆、空口岸的城市,是中国与世界交往的主要门户之一,有着强劲的经济支撑和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在改革开放的进程中,深圳经济特区一直发挥着“试验田”的作用,创下了物价改革、企业产权转让、住房制度改革等众多个“中国第一”。经过3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深圳由一个昔日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新兴现代化大都市。
1970年代末,深圳特区招商局创办蛇口工业区,这是中国第一个对外开放的工业园区,它的创立和发展为一年之后的深圳经济特区的创立起了探路者的作用。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蛇口工业区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和试验,冲破旧有的价值观念、时间观念、人才观念,提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等口号,并在劳动用工制度、干部聘用制度、薪酬分配制度、住房制度、社会保险制度、工程招投标制度及实行企业股份制等方面进行了多项改革和创新。伴随着改革的深化和开放的不断扩大,蛇口工业区成绩斐然,招商银行、中集集团、平安保险等一大批知名企业从无到有、从蹒跚学步到叱咤风云。蛇口也从一个落后的海滨渔村发展成为美丽的现代化城区,成为我国改革开放历史变革中的一个缩影。
沿边开放是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重要一翼,由此,我国建立了17个边境经济合作区,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云南、新疆、黑龙江、吉林、辽宁等地。边境经济合作区是中国沿边开放城市发展边境贸易和加工出口的区域,是发展我国与周边国家(地区)的经济贸易和睦邻友好关系、繁荣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重大选择。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地处风光秀丽的鸭绿江边,与朝鲜新义洲市隔江相望,是1992年7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凭借国家级开发区的政策优势、体制优势和环境优势,丹东边境经济合作区充分利用沿海、沿江、沿边的地理位置,围绕建设中国东北东部现代化港口城市,贯彻落实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方针政策,重点实施工业立区、贸易兴区、科技强区战略,在引进项目、利用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加速老工业基地产业升级以及自身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国17个边境合作区之首。走出了一条“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丹东经济和社会兴奋点、动力源、增长极,在国门口为我国的对外开放树立了崭新的形象。(未完待续,本文由本刊记者梦竹据相关资讯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