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考古学学科特色而咏叹

2016-12-27贺云翱

大众考古 2016年5期
关键词:考古学考古学家物质

为考古学学科特色而咏叹

首届中国考古学大会将于5月21日在郑州召开,可以相信,这次会议不仅在中国考古学史上是空前的,其社会影响力也一定会是空前的。考古学原本是一门非常小众的学科,在中国2300多所高校中,设有考古专业的不超过30家;全国职业考古学家大概不足3000人。然而考古学在今天社会体系中的影响力却是越来越大。那么,在学科林立的现代学术体系中,考古学究竟拥有什么学科特色?

首先是“物质性”。在文史哲还有政治、法律、社会学等学科中,很少有如考古学这样主要依靠物质性资料而展开的。人类的文明成就,大体上可以分为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的,研究非物质形态的学科有多种多样,而全面综合研究其物质形态的主要就是考古学。我们知道,所有的物质文化形态中实际都包含着特定人群的精神文化诉求,从“物质”到“非物质”再到“人”,这是考古学家必然要面对和解决的三个具有内在逻辑关系的问题视域。

其次是“长时段”。在人文社会学科中,没有任何一门学科如考古学那样涉及人类至少300万年的时间跨度,它对包括人类自身在内的所有能够观察和把握的体质、工具、社会、文化、文明现象及人地关系做长时段的研究。这一特点的意义在于:只有长时段,才能尽情浏览难以计数的人类文化或文明共同体从产生、发展到消亡的全过程;才能发现若干文化事象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化规律;才能捕捉某一事物反复出现的周期及其所包含的运动机理;才能探究许多现象从量变到质变的速率及其致变因素。

第三是“多样性”。自然界、人及其文化虽然起源于统一性,但只有通过“多样性”才能持续生存、运动和发展。由于个体生存的时间、空间和体验的有限性,人们实际上无法去发现在不同时间和空间由不同人及人群所创造的多样性文化,加之往往依靠阅读文献去了解历史,而古代文献中涉及的“物质文化”是当时的写作者运用他能够获取的有限材料并经过取舍剪裁而构建的“生命体”,其中的“遮蔽”、“傲慢”和“偏见”是不可避免的。为此,人们往往会以“我”为主,感受不到人类文化的多样、博大、精深,限制了认知的客观性和公正性,也限制了在有限生命的条件下感知人类无限创造性之精彩并加以享用的可能。考古学家在世界不同地方发现了不同时期、不同内涵及结构与特征的“文化”或文明“生命体”,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古印度、古中国和玛雅文明以及仰韶文化、良渚文化、二里头文化、滇文化、越窑窑口等等难以计数的文化或文明共同体,无一不是出自考古发现和研究的结果。

第四是“实证性”。在现代考古学诞生之前,人类早已出现了文献记录的历史,然而文献记载也需要实物资料的验证;此外,文献史学只能记录文字诞生后的历史,文字诞生前的数百万年历史则基本上要依靠考古学才能够获得证明;再有,古代文字的掌握者主要是统治阶层,创造物质财富的被统治者的历史很少得到文献的反映,考古学对物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恰恰可以弥补这一不足;还要注意的是,所有的历史事件和人物都是在特定的空间与环境中展开的,古代文献往往缺少这方面的细节资料,考古学的每个遗迹和遗物都强调具体的出土地点、层位和生存环境,这有助于复原历史事件的场景,洞察人、时间、空间三者的内在关联性。当然,最重要的是,考古学不相信华丽的词藻和模糊的描述,而只用带有历史记忆特质的实体,揭示人类的各种文化事象是由谁、在何时、何地、以何种方式创造和发展的。

第五是“跨学科”。考古学的学科定位比较复杂,主流观点是属于人文学科,但也有把它归于人类学或社会科学或边缘科学,这表明考古学具有跨学科性,正因为如此,我们才说考古学家的许多发现不是考古学的专利,它属于整个科学和人类。它打破了固有的学科分类,涉足更加宽广的学科知识和视野;它往往以问题为导向,运用田野获取的第一手资料去窥探与人类有关的一切领域,而不管它们是人文的、社会的、科技的还是人地关系的。一定意义上,考古学家首先是一个科学家,然后才是一个人文学科领域的历史学家。

第六是 “资源性”。考古学家发现的文化遗存属于公共资源,它除了具有科学研究价值之外,还是一种极稀罕的人类创新发展资源。各种发掘出土的遗迹和遗物,因其具有易感知性,可以让普通人满足好奇心,激发人们的探险欲望和寻根意识;可以为人们提供跨时空的文化实体,从而拓展每个社会成员在文化体验世界中的长度、广度和深度;可以在知识化、信息化和全球化的今天,通过各种方式和渠道,进入千家万户,实现着历史创造与现代生活的有机交融,推动着考古资源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有益启迪与持续奉献。

现代考古学作为科学世界的一员,实实在在是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我们身在其中,既倍感艰辛也分外荣光!

猜你喜欢

考古学考古学家物质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考古学未来的威胁与挑战
考古学家怎样发现遗址?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喝茶养生这些物质在起作用
《熬波图》煮盐盘铁的考古学探索
中国考古学百年百大考古发现
古董鉴定
考古学家
聚焦物质的分离与提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