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画魂
——赵华胜
2016-12-27耿剑/文
耿 剑 / 文
关东画魂
——赵华胜
耿 剑 / 文
赵华胜(七十七岁)
赵华胜,1939年生于吉林长春市。他的童年是在日伪政权、国民党政权的统治下度过的。小时候的赵华胜爱听父亲讲故事,总缠着父亲给他买小人书。买回了小人书,他就照着书挨页画,捡了烟盒纸、面包纸、黄烧纸,他都能画,越画越上瘾,白天画,晚上也画。父亲嫌他晚上画画费电,他就窝到路灯下画。靠着爱看小人书、能照着书上的人物画画,还画得惟妙惟肖,他跟小伙伴们打成了一片。
1955年,他的美术启蒙老师郭策建议他去考取东北美专附中(鲁迅美术学院附中前身)。在母亲的支持下,赵华胜以创作《他改变了》震惊考场,以第一名的成绩考上附中,被称为“小天才”,从此改变了命运,开始了系统的美术学习。从苦难中成长起来的赵华胜,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怀揣梦想,赵华胜以超乎寻常的努力,在附中二年级时,展现出在创作方面突出的才能。为了勤工俭学,也为了锻炼创作能力,他与同学合作绘画宣传画《和平》《伟大的历史功勋——庆祝苏联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上天》,在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发行,受到极大的鼓舞。当赵华胜在《人民日报》和《辽宁日报》上看到报道本溪合金厂事迹的《白手起家》时,他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向学校领导和老师提出要带领同学组成创作小组,一起去该厂深入生活,收集创作素材,校方欣然批准。他们同工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以工厂现场为道具,以工人们为模特。最后,当他们把十四幅大型构图稿带回学校时,得到了老师和院校领导的肯定与赞扬。后来,这十四幅稿子又经修改,综合成大型组画《白手起家》,报送全国美展并一举轰动了全国美术界。在附中的四年时间,让赵华胜打牢了创作思想基础和造型的基本功。时任中国美术家协会秘书长和常务副主席的华君武视察鲁美师生作品展时称赞他是“小老虎”,说他的画“虎虎有生气”。大学期间,赵华胜跟随王盛烈教授学习中国人物画。在鲁美全院师生紧跟时代、深入生活、大搞创作的总任务的大气候、大氛围的感召下,他又与同学合作创作了《电缆工人攻尖端》(赵华胜主笔)大型重工业组画。作为艺术院校的学生作品,这套组画参加了当年的东北三省美术作品展和全国美展,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凭着《白手起家》《电缆工人攻尖端》几组作品,赵华胜在画坛上崭露头角。1961年9月,东北三省美术作品展和东北三省美术家代表会议在长春召开,赵华胜作为鲁迅美术学院出席会议的代表团中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在三省美术家代表大会上,正式提出创立“关东画派”,之后的六十余年,赵华胜以其卓越的艺术才华、饱满的政治热情、旺盛的创作精力,创作了数十件扛鼎之作,成为鲁迅美术学院的创作代表和“关东画派”领军人物。
1964年,赵华胜从鲁迅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本科毕业,并留校任教,之后又因创作需要,调到辽宁美术出版社,做了专职创作员。但是突如其来一场“运动”,使得之后将近十年不能画画,他被安排到盘锦荒原的五七干校劳动参加劳动。1972年,干校组织人员创作歌颂五七道路和知识分子改造思想题材的美术作品,参加全国美术作品展,赵华胜被推荐参加。赵华胜分外珍惜这个机会。他创作了《老红军的回忆》《知心话》《课堂》三幅中国画,作品一经展出,就在全省引起轰动。
随着创作环境的宽松,赵华胜的创作激情也再度被点燃。20世纪7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他以“中华儿女”为总命题,十余年间,集中全部精力完成了以赵一曼、杨靖宇等抗日英烈为内容的大型主题性中国画二十余件。他先后于1979年、1980年、1983年三次赴长白山和大兴安岭地区深入生活,沿着当年东北抗联的斗争路线重走抗联路,寻觅和体会抗联英烈的足迹和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收集了大量的历史素材。他说:“作为一位有良知的艺术家,更应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还原这段历史、这段战争的本来面目,以便对抗日先烈英灵、对东北广大父老乡亲有个交代。”他以“中华儿女”为总命题,集中表现东北抗联的悲壮历史,其中《中华儿女——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联第一军将士》《正气千秋——民族英雄赵一曼》《转战——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等七幅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20世纪70年代末,他为创作连环画《伟大的历程》,重走红军长征路写生达三个月,历经十一个省、市、区,完成了这部一百四十幅的史诗性连环画,并获第二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二等奖。1983年,赵华胜接受辽宁美术出版社约稿,创作彩色连环画《赵一曼》。他第三次赴黑龙江大兴安岭充实生活,并采访多位老抗联战士,尤其是时任黑龙江省省长的陈雷及夫人李敏、赵尚志的兄长赵尚朴等人,这些前辈为他讲述了抗联英烈的许多动人情节。通过去当年珠河镇(现一曼县一曼村)访问,他了解到赵一曼事迹中的许多具体细节,包括组织“哈尔滨电业公司工人大罢工”的原始环境、赵一曼被捕时的“日伪警备署”等处,无一漏掉。大量真实可靠的素材积累,为他的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部一百三十二幅的彩色连环画,充分体现了当年东北抗联斗争的艰险程度,以及打击日伪政权的重大作用。为了刻画赵一曼的人物形象,他反复揣摩赵一曼生前留下的唯一一张照片(她本人身前抱着儿子宁儿的坐姿照片),又到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找了一位演员,按照造型结构从各角度反复画她的各类表情,直至人物形象在他心中活起来才敢下笔。赵华胜以生动细腻的形象刻画和大中小场面的相互穿插安排,立体化地表现出了赵一曼丰满、崇高、大义凛然和坚强不屈的伟大精神,这部作品获第三届全国连环画评奖绘画创作二等奖。
其后,赵华胜中国画刻画中国革命领袖形象的系列中国画,以浓缩地表现近代中国革命斗争史的发展进程为目的,创作了《民国风云——革命先驱孙中山和宋庆龄》《江山如此多娇——毛泽东》《世纪大潮——邓小平》等巨制佳作。而对于连环画,赵华胜心中始终有一份承诺。“我创作完成《赵一曼》后,人民美术出版社前辈姜维朴同志建议我趁年纪和精力还好的时候,把杨靖宇的长篇传记连环画完成,如果条件允许把赵尚志也完成。因为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三人是东北抗联代表人物,应该给后代留下形象的资料,要重视起来。我答应了下来,但因当时忙于创作《中华儿女》大型抗联系列主题画和其他事务,一下子就耽误下来,没想到就误了三十年。2013年,人民美术出版社再版《赵一曼》,提出继续创作杨靖宇传记连环画的事情。我思虑良久,始终觉得这是自己未尽的责任,我横下一条心,决心做一次身体精力和艺术水准的冒险,以最年长的创作年龄、最短的创作时间,按最好的艺术质量,答应出版社用两年时间完成。”之前创作《中华儿女——杨靖宇将军与东北抗联第一军将士》的经历,也为赵华胜留下了丰厚的资料,让他在创作《杨靖宇》连环画时已对人物形象有深刻把握。他曾有机会在通化杨靖宇纪念馆看到了杨靖宇牺牲后被日本侵略军割下的头颅的照片资料,迅速在宣纸上写生记录。之后,又从博物馆资料室中找到了两块杨靖宇的石膏贴面像,他当即速写下来。为了方便创作,这部连环画由赵华胜自编自绘,他说:“东北抗联时间跨越十四年,涉及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是中国民族斗争史上最具有传奇性的英烈大群体,其业绩感人肺腑。因而,《杨靖宇》连环画必须将东北抗联的十四年抗争从历史性的角度,用史诗来表现,才能回顾历史的真实面貌。”如今,这部两百幅的全彩连环画即将由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也是赵华胜对自己艺术道路的又一次升华和总结。
赵华胜进行创作
赵华胜被称为关东画派中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他以“中华儿女”等为总命题的中国画主题性系列大型组画,连环画《赵一曼》《杨靖宇》等作品,五十余年来呕心沥血,无私奉献,励精图治,表现了中华民族在20世纪的屈辱、抗争、胜利与振兴,将自己的民族情怀、爱国精神凝聚在画面之中。他深情地说:“作为一个中共党员画家、老画家,应该有时代的担当责任,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坚持主旋律的创作。这也是我一辈子执着于抗联题材中国画创作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