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提问
2016-12-26王玉珍
王玉珍
摘要:课堂提问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一种方法,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之一。有技巧性的提问内容, 就能有效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是一个非常普遍的方式。而在传统教学方式中,提问就是一个考察学生掌握知识的工具。所以提问策略并没有受到充分重视。然而随着人们对学生个体越来越深入的关注,课堂教学中越来越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提问策略也逐渐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且日益成为我们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
关键词:小学;课堂教学;提问方法
有效的课堂提问将会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提问几乎是所有教师都会采用的而且频率极高的重要手段。提问得当,不但可以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还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正确理解所学课文内容。但假如运用不当,提问也会成为课堂教学中的“杀手”,成为小学生们理解课堂内容、记忆知识点的“拦路虎”。从而影响对知识点的识记与理解。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巧妙方法。
一、分解法
在把目标分解成问题的形式时,一定要遵循思维规律;化大为小,化繁为简,使之形成合理的梯度。这样铺设思维台阶,可以帮助学生登堂入室,使他们的思维有层次地向纵深开掘,达到让他们“跳一跳摘果子”的目的。如讲授《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时,假如直接问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学生会觉得这个题目太大,无从下手。我们可将这个题目分解成以下几个小问题:①课文写了几件事?那几件事?②每件事都说明了什么?③从这四件事中你可以看出伯父是一个怎样的人?这样层层分解,由深入浅,学生便会明白伯父是一个“为别人想得多,为自己想得少”的人。
二、搭桥法
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学生回答不出,教师可以适当揭示思考范围、对象或者提供已有知识,诱导学生深入思考,启发联想,让他们能够以旧推新,充分利用已掌握的知识来解答新知识中与之有关的问题,做到温故知新。如讲解《桂林山水》一课最后一句“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句话的意思时,我先问:“舟、碧波、画、游”各是什么意思?学生回答:“舟:小船。碧波:碧绿的画面。画:画卷。游:游览。”这样,句子的意思便迎刃而解了。这样“搭桥”,沟通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触类旁通,利于知识融会贯通。
三、曲问法
“文似看山不喜平。”提问也是如此。缺乏艺术性的直露提问,激发不了学生的动脑欲望和思考兴趣。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提问就是要把学生引入“愤”、“ 悱”状态,这样以难激趣,让他们体味到“思”的愉悦,如我在讲《将相和》一文时,假如直接问:将和相为什么会和好?学生会不加思索,脱口而出:因为廉颇来到蔺相如门上负荆请罪。假如先让学生学习“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两个小故事,理清他们不知的原因,再细细体会蔺相如所说的一段话,迫使廉颇来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搞清他们和好的真正原因是为了赵国的利益,不得不同心协力,保卫赵国。这样就达到了曲问的魅力。
四、迁移法
对于学生一时答不上来的问题,可将它暂时放一放,用“以退为进”的策略来解决。步骤是先让学生根据生活积累,广泛联想,找出与问题相似的事例;然后利用原型启发的原理作为思维的切入口,实现“由此及彼”的迁移,帮助学生接通解答的思路。如教《琥珀》一课时,不必急于问琥珀是怎么形成的,本课中介绍的琥珀有哪些特点诸如此类难以一下子就讲清楚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自由发言,在学生争先恐后的发言中,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加以评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这样,既培养了学生“说”的能力,又使学生了解琥珀的形成和本课所讲琥珀的特点。
五、挑战法
在学生答问不积极时,教师可用挑战法,即故意出差错,制造矛盾,来实现课堂调控。这样一来,学生思考积极了,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这种引导、点拨下的争辩,能较为顺畅地完成教学目标。
总之,在语文课堂提问中,教师要保护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从而进一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个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课堂教学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有效的课堂提问可以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才能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才能提高小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才能提高小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能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 王芙蓉.现代教学[M].2007(03).
[2] 叶海良.现代语文[M].(教学研究版),20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