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规律研究
2016-12-26李晓芳
李晓芳
摘要: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他们能否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社会未来的走向。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剧,以及中国社会改革转型带来的价值多元的影响,致使当代大学生在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上造出现了不小的偏差。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为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我们必须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本文着重分析了大学生价值观中存在的积极成分和消极因素,探讨了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路径及规律,这对大学生养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现状及培育规律
作为社会特殊群体的大学生,他们文化素质高,富有激情和创造精神,被誉为民族的希望和国家的栋梁;他们能否健康成长,事关国家前途和命运,事关社会未来发展方向,因此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心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世纪交替之际,国家更是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到了重要位置去谋划,1995年颁布了《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2004年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这足见新时期在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国家重要战略去实施。
一、对加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思考
为什么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呢?那是因为当代大学生所处的社会环境与以往发生了重大而深刻的变化。就国际环境看,由于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文化多元化的加剧,西方各种思想文化、政治文化、价值观念等通过图书、网络、影视作品甚至商品广告等各种渠道纷纷涌入中国,形成了以中华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同西方资本主义文化的交流碰撞。再看国内,中国已经进入到了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原来的计划经济被市场经济所取代,原有的单一价值体系向多元价值体系转变,封闭型社会向开放型社会转变,传统文化受到现代文化的巨大冲击,给当今中国带来了一系列新问题,诸如阶层群体间的利益冲突不断,开放性流动性日益突出,社会诉求不断提升,维权意识更加强烈。鉴于国内外环境的巨大变化给青年大学生思想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的现实,为使大学生健康成长,为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顺利推进,我们必须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二、大学生价值观现状分析
1、积极向上一面。①热爱祖国,关注社会。当今的大学生十分关心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兴旺,他们对中华民族五千年悠久历史和中华文明有着自豪感和认同感。由于大学生拥有深厚的家国情怀,所以他们非常关注涉及国家利益的任何一件事情。就目前而言,他们对中国的国防安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都表现出极大兴趣,每当国家出现一些敏感事件,他们就会表现得忧心忡忡,无论是中日钓鱼岛岛争,还是南海紧张局势都牵动着他们的神经。而当国家赢得了世界性盛事的时候,大学生都会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与兴奋,不论是国际重大体育赛事的申办成功,还是APC会议的圆满举办,都会让他们为祖国感到自豪与骄傲。由于现代资讯的发达,大学生的信息渠道灵通多样,每当社会上出现一些重大新闻事件的时候,他们都兴趣盎然,分外关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情感。②政治观点正确,参与意识强。大学生普遍热爱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制度,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觉悟。他们的政治敏感度高,参与意识强,关注国内外大事。通过我们对广厦学院2013级学生的问卷调查,大多数同学高度认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对党和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先进的组织,能够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尤其是十八大后中共中央出台了八项规定以及反腐败的深入开展,更使大学生对中国共产党充满信任感,他们中的绝大多数要求进步,愿意加入中国共产党党组织。③富有同情心,具有正义感。当代大学生对“追求健康向上,对社会有所作为”的人生价值观普遍持认可态度。他们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传统价值观的影响,对生活在底层的草根阶层抱有同情心和责任感;对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流氓、地痞、恶势力)他们敢于挺身而出,维护公平正义。越来越多的当代大学生追求完美人格,希望做有道德有良知的青年。④自主独立意识及能力明显增强。当今社会的开放性,使大学生视野广阔,信息灵便,易于接触社会。这些客观条件锻造了他们的独立性格和坚毅品质,使他们的自主意识较之以往明显提高,独立能力明显增强。这主要表现在他们对发生在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重大政治事件能够独立思考,不轻易盲从别人的观点和做法;在个人遇到挫折和困难时,他们能摆脱对家长和老师的依赖,自己去克服生活和学习中出现的问题。
2、消极自是一面。①个人主义及自私自利现象严重。在西方实用主义观念“现实的就是合理的”理念影响下,再加上市场经济竞争的特性,造成了社会上一些唯利是图、自私自利的扭曲价值观念。在大学生群体中,为数不少的学生深受影响,他们只顾自己利益,不愿关心和帮助他人,不愿参加集体活动,不愿奉献爱心,表现出个人主义和本位主义的价值取向;在一些大学生中传统价值观念淡化,极端个人主义盛行,从而产生损公肥私、损人利己等不良行为;有些大学生追捧“宁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的腐朽价值观,他们纯洁的心灵已被肮脏的价值观腐蚀得污浊不堪。可以说,当下为数不少的大学生丢弃了集体主义价值观,爱心极度缺失,把社会责任抛掷一边,一心只想自身价值实现的不良现象。②法制观念不强,自由主义盛行。现代社会的一大特征就是法治。中国已从过去的人治走向了法治的正确轨道。而今的一些大学生虽然年轻,可他们既受封建思想的熏陶又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们对法制理念没有足够的认识,缺乏对法律的敬畏精神,在日常行为上常常出现挑战法律底线的现象,如近年出现的上海复旦大学硕士生林森浩投毒案,西安音乐学院药家鑫刺杀农妇案等,表现大学生法律意识淡薄。由于法治意识的缺失,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随心所欲,自由散漫,损害了大学生应有的良好形象。③意志力缺乏,虚荣心强。由于当今生产力水平的极大提高,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带来幸福的同时,也使当代大学生缺乏一定的劳动锻炼,他们在安逸的生活环境下意志力缺少锻造;再加之当今社会独生子女所占比例较高,家庭娇生惯养现象更是这个社会的一大通病。这些产生于社会及家庭的不利因素导致当今大学生懒惰成性,遇事稍有挫折便颓丧不堪。时下的大学生不仅意志力缺乏,而且虚荣心极强。有些学生本来家庭并不富裕,却硬要在人面前充大方;自己本来从事的是蓝领工作,却硬要在他人面前充白领;自己本来是学士,却要在他人面前炫耀为硕士。如此等等,表现出时下大学生图慕虚荣的扭曲心理。可以说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锻造他们的意志力,矫正他们虚荣的心理,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④拜金主义严重,享乐主义盛行。当今的大学生崇尚“小资生活”,把“挣很多钱”和“当很大官”作为人生幸福的标准,把奢侈享乐作为人生一大追求。这一价值观念的严重偏差,致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青年大学生中甚为流行。在竞争的社会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一些大学生开始认同并接受金钱至上的观点。由于价值取向偏差,出现了拜金主义,“有钱能使鬼推磨”,以含金量作为人生价值衡量标准的恶劣风气。⑤追求刺激,体验感性。青年大学生正处于好奇心强的时期,他们中为数不少的人受西方文化思潮和生活方式的影响,对大众文化、快餐文化、消费文化情有独钟,对理性的高雅文化弃之如敝屣。这一思想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表现为冷落经典、放弃纯文学,追求昙花一现的所谓时尚,崇尚刺激惊险、迷恋离奇甚至迷信的东西。根据我们对广厦学院2013级100位学生的调查显示,大学生中赞同“奉献精神”的学生占58.8%,也有崇拜金钱的,同意“金钱至上”的学生占5.98%。坚持有“报效祖国”的学生占18.13%,也有“追求自己美好的生活”理想的学生占51.87%。总的来讲,大学生的价值观是积极健康的,问题也是存在的。青年大学生的价值观呈现出多元化、实用化、大众化、庸俗化的特点。对此,我们该如何培育大学生健康向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呢?
三、培育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具体路径及规律
1、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正确引导大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最根本的路径。理论上的清醒和坚定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前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引导大学生构建科学的价值观,需要找准理论武装与大学生成长进步的结合点,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进一步增强科学理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深入浅出地解答大学生普遍关心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以及实际生活和行为规范上的诸多问题。施教者要充分认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性,密切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动向,主动把握培养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路径,制定科学而明晰的教育目标,确实达到以马克思主义的先进理论引导好大学生,使他们在价值观选择上不再迷茫。
2、运用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有效教育模式。学校、家庭及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是长期以来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这三者中,家庭教育是基础,学校教育是关键,社会教育是根本。首先学校教育具有系统性和规范性,这是其他教育形式所不及的,这一点毋庸多言。其次,家庭教育是“人之初”的教育,是青少年思想形成的最初“养育所”,它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因为学校“小环境”是受社会“大环境”影响的,因此务必要重视社会“大环境”的特点和发展变化,使它能更好地发挥培育大学生价值观的根本性作用。总之,我们要整合学校、家庭及社会三方教育资源,精心搭建有利于大学生思想健康成长的平台,把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落到实处。
3、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如果说学校、家庭及社会教育是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形成的外在原因的话,那么,大学生自身发展则是其价值观形成的内在原因。让大学生主动地接受价值观教育,必须强化其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大学生价值观的形成既有现实社会影响的客观因素,更有大学生个人的主观因素。因此,我们必须加大心理咨询和心理疏导力度,使大学生养成健康的心理素质。为此,我们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辨别是非的能力,使他们的自律能力和自控能力得到提升。如果能达到上述目标,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意识就会得到真正的提高,他们的核心价值观建构也就易于实现。
4、注重思政课、人文素质课与专业课的有机结合。大学是教育的高级阶段,大学时期的教育内容比较专业、全面、系统与深刻。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课的同时,还要接受以马克思主义为主要学习内容的思想政治课和提高精神境界的人文素质课。总之,我们要统筹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人文教育和专业教育,使三者有机结合,实现全方位建构。另外还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教育是人与人精神的契合,是主体间的精神交流。我们要探索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力争做到思政课、人文课和专业课的协同一致,促进大学生价值观的有效形成。
5、发挥网络文化作用,营造健康向上校园文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信息时代的网络媒介是传播先进思想理念的重要平台,这种特殊的平台在信息交流方面占据着很大的优势,能够形成一种史无前例的网络文化环境。网络环境中的信息知识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域的,它与人们的传统认识、道德观念也大不相同。大学校园是一个“小社会”,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具体场所,也是校园文化的诞生地。作为从事大学教育的教育工作者,我们应开展富有特色、健康活跃、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活动来陶冶学生情操,营造健康向上的学习氛围,正确把握主旋律,弘扬拼搏进取、奋发有为的时代精神,突出“加强理想教育,营造浓郁氛围,推行成才计划”的学风建设,使校园文化更好地为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养成服务。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基本途径,为大学生加强自身修养、锤炼优良品德指明了努力方向”。11只要我们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作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坚持正面教育为主与社会思潮批判相结合的原则,坚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的人本精神,遵循上述途径及规律,持之以恒地做下去,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就一定能够很好的得到培育。
参考文献
[1] 陈伟,罗仲尤.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J].光明日报,2007-9-2(1).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 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学原理[M].上海: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4]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
[5]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IV].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