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

2016-12-26杜显菊

未来英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法制数学教育

杜显菊

摘要:初中生正处在身心迅速发展阶段,模仿性强,可塑性大,是形成法律意识、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最佳时期。初中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重要的学科之一,课时分配比例较大,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教师把法制教育内容渗透到数学教学内容中,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不自觉地受到法制内容的熏陶,既可以帮助塑造学生良好的品行,形成法制意识,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关健词:渗透;法制教育;数学教学;法制意识

数学是初中的一门重要学科,课时分配比例大,是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重要阵地。初中数学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法制资源,有着极其丰富法制教育素材,从法制教育在教育教学中渗透来看,数学教学中有其他学科无法达到的优势。《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已明确规定:“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是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如何开发和利用法制教育资源与数学课堂教学相结合,将法制本身的因素与数学学科所具有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教育教学的目的,现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认识。

一、通过数学史的教学,激发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良好品质

例如,在讲授无理数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对圆周率π的研究:我国魏晋数学家刘徽建立了计算圆周率π的两个近似值和南北朝时数学家祖冲之推算出π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π的两个分数近似值约率和密率;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结合我国古代数学家关于勾股定理的研究;我国古代数学家在《周髀算经》(公元前一世纪)就已经应用,在东汉初发展为《九章算术》;在介绍“哥德巴赫猜想”发展史时告诉学生陈景润证明了“1+2”。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大大增强了学生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通过介绍数学知识在社会实践中的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主义情操

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学生身边的数学知识:储蓄利息的计算、市场经济中交易、股票的交易、天气预报等,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如在学习了统计后,教师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整理家中电器的数量,如电视、冰箱、洗衣机等等。让学生通过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三、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许多的概念、法则、定理的形成都是从大量的客观现象,感性材料中抽象发展,上升到理性认识而得出的,都经历了从特殊到一般,再从一般到特殊的演变规律。如函数的定义体现了运动发展与变化的思想,代数中的加与减、乘与除、乘方与开方、正数与负数、无理数与有理数等等,都是相互矛盾的统一体,而在一定条件下又可以相互转化,体现了对立统一的规律。从数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自然数—整数—有理数—实数,以及运算、等式、方程、函数等一系列数学概念都是以一个概念发展成为另一个概念,让学生从概念的进程中掌握概念,有利于学生辩证观点的形成。再如,在“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观察海上日出的过程,了解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对学生进行事物之间联系和运动变化的教育。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中理解现象与本质、静止与运动、具体与抽象、特殊与一般、对立与统一的辩证关系,从而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

四、通过教师的人格魅力与修养,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

德育过程既是说理、训练的过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潜移默化的过程。在学校里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教师,教师自身的形象和教师体现出来的一种精神对学生的影响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教师的形象、为人处世的原则,教师的的言谈举止、道德品质及生活工作中的细节,都是学生效仿的楷模。教师在学生眼中不仅是教师,还是朋友,不仅应具有渊博的知识,还需具备法制理念,有独特的人格魅力。如教师广博的知识,高尚的法制品质等等都会给学生一种美的感觉、情的陶冶,会促进学生更加努力地学习,进而促进学生法制情操的行成。比如,为了上好一节数学课,老师课前精心查阅资料,设计教学环节,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和谐、愉悦、融洽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学得轻松,学得愉快,还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技巧产生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对知识的严谨态度,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

五、找准“渗透点”和讲究“渗透”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求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潜在的法制教育内容,寻找法律知识的切入点和渗透点,把法律知识自然融入数学教学之中。比如在“正数和负数”部分的教学时,把《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渗透进去,《质量法》第六条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达到并且超过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第十二条产品质量应当检验合格,不得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第十四条国家根据国际通用的质量管理标准,推行企业质量体系认证制度。在学习用坐标表示地理位置时,渗透《气象法》第二十二条、第二十四条。在学习函数的图象时,渗透《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和《教育法》第二十三条、第四十一条。在学习轴对称时,渗透《国徽法》第二条、第三条。在讲授重量单位“千克、克”的认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在指导学生用天平称出一千克的重物时,告诉学生:公平交易,诚实做人。如果教师单纯地讲解这些内容,学生会毫无兴趣,但融合在数学题目之中,学生就会明确学习数学的意义,从而激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发学生报效祖国的热情。

教师在数学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要注意研究法制教育的渗透方法,使法制教育与数学教学自然融合,切不可喧宾夺主,把数学课上成了法制课。教师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融合这些法制内容的题目,提供给学生练习,让学生在练习中不知不觉地受到这些法条的影响,进而建立起必要的法制意识。例如,通过统计调查练习,练习,渗透《统计法》第一条、第五条、第十七条;通过科学计数法练习,渗透《土地管理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比如研究性学习,合作性学习、课外实践活动、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等。在活动中,引导学生发挥集体智慧,共同讨论、思考、和总结,这样利于学生吸取他人的成功经验,同时又可以避免自己再出现类似的错误。通过课内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让学生亲自调查体验生活条件的变化,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热爱自己的祖国,树立为祖国、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

六、抓住“渗透”时机,在情境中“渗透”

在丰富多彩的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抓住时机进行法制教育,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在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布置学生的课外作业:回家后调查自己家里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月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说说自己的看法,这样学生既掌握了有关的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又如在平面图形认识的学习过程中,结合汽车标志图、交通指示牌的认识,渗透交通安全与交通法的教育。利用课外数学活动,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法制教育。

总之法制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和几堂课就能解决的事情,它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需要我们长期坚持,不断研究与探索,从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规律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抓住教育时机,找准切入点,结合生活情境进行“渗透”,使知识传授与法制内容和谐统一,以达到德育、智育的双重教育目的,为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

猜你喜欢

法制数学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法制报道“负效应”的规避与防范
关于法制新闻的几点认识
医养结合亟须法制规范
法制严质量高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