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之我见

2016-12-26陈梅

未来英才 2016年3期
关键词:评价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陈梅

摘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落实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目标的完成,正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只有落实了“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教学目标,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从而使学生成为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高尚人格的主体性的一代新人,才能真正达到教书育人的目标。而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四维目标的完成,正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评价来实现的。当前,课堂教学评价方式多样,本人就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与同仁共侃。

一、课堂教学中首先要抓好总体评价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包括:教学指导思想是否符合现代教学论原则,教学目的要求和教学内容的确定是否有利于全体学生比较系统地掌握小学数学最佳知识结构,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技能的形成、潜在智能的开发提高等。因此,抓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总体评价应当着重抓好下列几个方面:

1、教与学双边活动是否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以促进每个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和提高各种教学能力,完善人格,获得全面的发展。学生是否能理解那些最基本、最具有代表性的概念、法则、规律、公式和数学思想组成的知识系统,并且是按照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能被小学生所接受、理解、难易适度的知识体系。

2、是否通过“获得知识”和“应用知识”等途径培养和形成学生良好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动手操作和教学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是否突出“面向每一个学生,面向学生的每一个方面”的落实,又兼顾“因材施教”的推进。

3、课堂教学是否体现“认识结构”、“教材结构”、“教学结构”三者和谐一致的整体关系。全体学生在求知的全过程中,兴趣、情感、信念、意志、性格等非智力因素投入的质量程度如何,发展趋向是否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进行“知识”与“能力”方面的课时教学效果的量化测试和“智能”与“情意”方面相应的课外跟踪考查结合。

二、课堂教学中要重点抓好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四维目标评价

实施素质教育,不是要改变知识及其应用在课堂教学中的核心地位,也不是要降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是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所涉及的内容提出更高、更加广泛的要求。因此,在教学中应该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教学的首位,使学生经历真正的认知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迁移的生动而又活泼的知识结构。那么,应该怎样评价小学数学课“掌握知识”的教学呢?

1、从“感知、理解新知”方面讲,可以重点评价以下几点:第一、为导入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含新知的本质属性;感知阶段的诱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现区,展开求知探索;第二、新、旧知识交接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起学生“短兵相接”的思维交锋,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利于学生省时优质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从“抽象、概括新知”方面讲,主要评价三个方面:

第一、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助于学生在揭示新知本质的求知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过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第二、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抽象概括得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第三、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挥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教师指导学生求知获取的“投入”与学生学会求知方法,得到收获的“产出”是否成正比。

3、从“发展能力”方面讲,由于能力的发展只能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获得,离开知识,能力就成了空中楼阁。“发展能力一定要结合知识的传授过程去进行,知识有其能力价值,它凝聚在知识之中,不轨则暗,深思则宽,不着重分析挖掘,不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充分发挥,就会落空。”发展能力必须结合知识体系有目的、有计划、有序列、有层次地由低级向高级逐步提高。练是形成和发展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就小学数学“发展能力”的评价而言,我认为包括下列内容:

第一、对课堂“半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给出的题目是否属于紧扣新知要点的基本型题目;是否便于全体学生直接运用新知,起到巩固理解,强化记忆的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运用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立足于学生主动积极地解决问题,以思维能力的训练为核心,突出基本技能的形成,“扶”与“放”适度,不包办代替学生对新的再现。学生运用新解答基本型题目的技能和叙述算理,或法则或解题思路的语言表达能力是否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在本阶段课时小结是否切中由学生板演和课堂巡视所反馈问题的要害;“结语”是否有助于学生对新知要点的再现和发展。

第二、对课堂“独立性练习”层次的评价。在本阶段中,教师是否给予学生充足的独立练习时间,是否较好地完成本阶段课时教学任务,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

教师在组织学生独立练习交流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了宽松、和谐、自信、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对学生的解题交流与评定是否立足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广阔性、创造性;是否致力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不断进取、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学习品质。师生合作的课堂总结是否提纲挈领,简明扼要。便于学生回顾求知过程,掌握新知要点,获得求知启迪。

总之,学生的“认知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三个方面。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该围绕学生的“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去评价教与学的双边活动效果。学生从事学习的正确认识是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基础;良好的情感又能推进学生的认识和行动;而坚强的意志则能使学生锲而不舍地提高认识和陶冶情操,去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评价学生的“认识过程”,旨在界定学生揭示事物的本质及事物间的关系和规律水平,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改革的信息,有助于在教学中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性,促进学生掌握知识,获得智力技能和开拓学生的创造能力。评价学生的“情感过程”,在于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加学生良好的情感和情操的培养。评价学生的“意志过程”,使教师明确良好的意志品质是学生成才的必备素质,在教学中加强磨练学生意志的教学力度,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学习目的,在求知中胜不骄,败不馁,知难勇进,百折不挠,不达目的决不罢休。

猜你喜欢

评价方法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