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学交替模式下高职学生实习管理与创新
2016-12-26周华杰
周华杰
摘 要:
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是高职教育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不仅能够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宗旨,更能提升高职教师的理论实践与高职教育的自我完善。但在当今的高职实训过程中,却存在着安全问题、管理意识不足等众多问题。为此,就当今的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管理出发,简单论述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方法。
关键词:
工学交替模式;高职院校;实习实训;管理;创新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0.048
高职学生的实习工作,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检验和丰富学生在校所受理论教育和实践的重要方式。根据教育部2006年文件要求,我国高等职业院校要保证高职学生至少有半年实践到企业等用人单位定岗实习。其后,2010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纲要中提出对于高校人才培养不断完善体制的要求,要不断完善以政府为主导、以学校为主体、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办学机制,将学习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注重专业调整与建设。纲要强调对于人才培养要实施学校教育与企业实习相结合的模式。而旨在培养实用型技能人才的高职院校,实习这一环节的作用尤为突出。
1 工学交替实习模式的必要性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坚持走以科技创新带动经济发展的新路子,提出了要走新型工业化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面要求,为此国家还提出了“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举措。这一系列重要举措的实施,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批具有创新创业的人才,还需要扎根基层、服务大众的高素质劳动者。而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高职院校就发挥着为国家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的主阵地作用。如何将高职教育中的理论教学与实践较好地融合,为广大高职学生既能提供专业技术知识,又能提供参与社会生产的实践机会,从而为社会补充紧缺的劳动人才,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学生实习工作提供了新的探索模式。
1.1 能更好地体现高职教育的办学宗旨
始终坚持为社会提供服务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高职教育承担着为地方经济腾飞和经济建设输送大批合格人才的重任。工学交替的高职学生实习模式,可以通过在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习,让学生将理论知识更好、更早地与社会实践进行融合,丰富其自身对专业学习的认识与了解。同时,工学交替的实习模式,还可以针对性地为企业和社会生产的第一线输送合格的人才,将人才培养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以学生的就业为导向,以为社会服务为宗旨,加强对专业教育的科学定位。
1.2 能增进高职教育教学的理论实践
开展实习实训工作,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经历多年发展而探索出的一条较为完善的培养工作,我国高职教育教学理论与社会实践有机融合的关键步骤,是经多年实践检验的符合我国高职教育的一条可行性较强的道路。而工学交替培养的人才培养模式,既有利于高职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促进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充分吸收与运用,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自身的社会实践。通过校企合作等模式开展的教育实践活动,不仅可以为高校提供广阔的社会实践平台,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学生对企业生产、管理、建设等多方面的了解,为学生在校期间了解社会、步入社会提供广泛的学习平台。从而达到学校与企业相结合,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人才培养目的。
1.3 能促进高职教育的自我完善
高职教育具有一定的实践性,它相比于我国的其他高等教育来说,它更多的是肩负着为我国经济建设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任。因此,高职教育须通过多种渠道进行自我完善,而实习实训就为解决此类问题打开了良好的出口。高职教育在学生质量、学习水平、课程建设、师资队伍等多方面,都较普通高等本科学校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在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加强实习实训建设,从而丰富和发展了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体制和办学水平,能够形成高等职业教育自身的办学特色。同时,对高职学生来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在专业知识能力、职业道德素质和社会认知能力方面有所提升,从而为解决高职学生的就业提供新的渠道。而对高职院校来说,通过工学交替模式下的实习模式,还可以有效地调整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开设以及教学模式,从而使得学校的教学工作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的实际需求,保证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
2 当前高职院校实习实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现今的高职教育管理体系中,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业已成为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在具体的高职学生实习方式中,又逐步形成了“五个结合”,即:学校安排实习与学生自主实习相结合、集中实习与分散实习相结合、本地区实习与跨地区实习相结合、本专业实习与跨专业实习相结合以及实习与就业相结合。不同的实习方式,对高职院校的实习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具体的实习实训管理过程中,却存在着较多问题。
2.1 安全问题
目前国内高职院校普遍实行三年制的学制制度,学生的实习一般是在大三学年进行,抑或一整年,抑或一个学期不等。在经过两年或两年半的在校生活后,学生能够脱离学校的束缚全面走向社会,对于刚刚步入实习期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新鲜的环境与氛围。但与此同时,对于学校的管理方面来说,却面临着极为严峻的挑战。
首先,作为高校,学生外出实习的方式主要采用两种,一种是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与学校签订自主实习协议书,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实习期间学生因自身原因造成损失的责任;另一种,则是以学校名义与企业合作,进行校企合作的方式,将学生集体挂靠若干企业进行实习。前者,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减少学校提供实习岗位不足所带来的困惑,但另一方面所带来的安全事故隐患也较多。如: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其所找的单位能否合理履行双方之约,实习单位的生产安全与管理上是否完善。对于学校管理者来说,这都是未知数,因此潜在的安全隐患较多。而对于后者来说,虽然在对企业的了解和信任上有所增加,但是具体的实习过程中,也容易出现一些问题。
具体而言,与学校具有校企合作的单位,一般是经学校认可,在专业建设、人才培养与实训基地建设过程中达成共识的企业,在企业提供实习名额的情况下,各院系根据专业情况进行人员划分,带有一种受学校委托,代为培养学生的意味。而在对实习学生的调查了解中发现,近一半的学生认为实习单位对员工的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一般,实习单位的安全保障措施主要放在消防设施上,但在对实习人员的管理上较为松散,一些实习的同学认为,在企业的订单实习,人际关系太过于复杂,实习不好会被企业人员告知学校,表现好了能否有机会留在企业也是未知数。因此就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学生实习的积极性,达不到预期的实习效果。
其次,学生实习期间的人身安全问题。大三学生的实习,往往采用学生前往实习单位进行工作的方式进行,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学校对于学生管理上的难度,尤其是学生人身安全方面很难掌控。根据作者进行的一次数据统计分析,在300余人的大三实习生中,购买人身保险的比例仅占40%左右,实习单位中能为毕业生购买人身保险的更是寥寥可数。因此,当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出现人身安全问题,谁来负责将是一个难题。
2.2 部分领导认识不足
首先,在现今的高职教育中,存在着部分领导对实习工作认识性不足的现状。这一方面反映出了部分部门领导缺乏对高职教育的认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领导自身职务的职权不分,过多将精力投身于系部教学、专业以及自身提升上,而忽略了学校教育应以“学生”为中心的根本任务。应将学生知识的汲取、能力的提升、社会实践的增强为系部发展的唯一动力,这一定程度上不利于学生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
其次,虽然实习实训对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但至今还有部分高职学院及学生对实习实训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整体的把握,工作缺乏主动性;少数院校倾向于校内实验室的建设,对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缺乏战略研究和考虑;有些师生对实习目的和任务认识不清,对实习实训过程中的“教育”两字认识不够深刻,仅仅停留在依靠企业支持经费和提供科研项目、解决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或获得学生毕业设计课题等某些教学环节等单个或几个方面,缺乏完整的教育体系,以至于企业愿意并主动帮助我们建立实习基地的积极性不高。
2.3 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不健全
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视校内基地忽视校外基地建设的实际情况,过分强调校内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在经费投入方面不惜加大投入,购买更新设备仪器,过分追求对与新设备与场地的追求,但忽略了对于学生能否真正使用或者校内实训能否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要求。同时,在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上,过分追求量的建设,而忽略了对于实习实训基地的“质”的追求,因此造成了部分高职院校在实习实训基地量上过多,但是实际作用却难以发挥的现状。
2.4 实习实训管理松散
在学生实习实训过程中,部分高职院校没有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负责老师等相对独立,没有形成系统的学生实习期间的管理模式,从而造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甚至同部分不同的指导老师之间信息与联系上的缺乏沟通。与此同时,各专业老师应该在学生外出实习实训前夕,按照有关的学生培养计划制定相适应的实习、实训教学计划,明确实习实训要达到的基本要求与目的、任务等等。在学生外出之前还应该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意识的培养与锻炼,教会学生实习实训期间如何处理与公司员工、上下级之间的关系等,并对实习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也应该配备专门的工作人员予以跟进与解决。切不可遇到问题才临时抱佛脚进行管理,以免造成企业认为学生不好管、学校不负责、老师不用心等问题的出现,从而让企业感觉到学生实习实训成为了一种负担,不愿接收学生的实习任务。
3 完善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运行机制
3.1 加强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是基础
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管理过程中,首先应该加强队伍建设,在基础上建设一支规范化的指导机构。学校应该在校内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特点,安排一定数量的校内教师、部门领导与行业专家共同组建“学生实习实训指导小组”,确保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的不同环节出现任何问题都能及时、高效的予以解决。另外,成立的实习实训指导小组要在学校专业人才培养的基础上,明确专业实习实训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与任务,分别在学生外出实习之前要告知学生。另外,学校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打造一支具有实施产学研综合能力的师资队伍,寻求一批具有行业代表性和合作条件的企业,进行校内专业理论学习、校外专业实践与教学相结合的新模式,从而确保高职院校专业技能人才培养达到基本要求,促进高职院校自身发展与优势凸显。
3.2 加强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是保证
高职教育过程中的实习实训,不是一种单纯的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简单结合,而是根据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学生形成特定岗位专业要求的“知识+能力+专业素质”结构的一种教育过程。而这个过程的完结,必须经过学校与用人单位的联合设
计、共同培养,必须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作初期便有
所体现,并逐步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予以补充和完善,并在学生实习实训的过程中加以巩固,通过校内理论学习与校外实践培养的共同结合下,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改革实践教学,加强对于实习实训的经费投入与仪器设备的更新与管理,在实训室、实验室和实习基地的建设方面加大投入。另一方面要按专业大类组建实习、实训基地,探索建设教学、科研、生产、培训相结合的多功能实训基地,从而将高职院校的产学研功能予以整合,既能为学生实习实训提供必要的场地,又可以将作为高校的基本功能予以发挥。同时,在加强对于高职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的过程中,还应该注重对于广大高职学生的创新意识的培养,探索符合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努力提高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综合技术运用能力。
3.3 加强对实习实训的管理是关键
高职院校学生的实习实训工作的开展,必须做到统筹规划,有序开展。在管理上,应该设置专门的组织机构和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在学生的实习实训过程中,教务部门、学生工作部门、实习指导老师、实习接收单位、学生等多因素分别应该承担的职责,互相之间加强沟通与合作。要在学校有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下,按照培养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的要求,认真履行教学要求,针对不同岗位、不同阶段,制定明确的管理要求与目标,不仅要有明确的知识体系的内容,还要有能力培养的要求与提升素质的标准等。
加强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一方面要提高学生对实习实训开展的目的与任务的认识,强化学生参加校外实践活动的积极能动性,让学生清楚明了实习实训活动的开展不仅是为了使所学知识与实践的简单结合,同时也是自身能力、素质提升的重要机会,是职业道德建立、协作精神培养、意志力锻炼和对工作环境的了解、人际交往能力提升、心理承受能力培养的重要时刻。另一方面,要加强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学校要认识有别于在校期间集中管理的不同,为了达到预期效果,学校更应该制定一套有别于在校期间的管理模式,将企业的管理借鉴与对学生实习实训期间的管理,让学生完全融入到企业的大炼炉中。同时,要对学生的实习实训进行考核与管理,学校应定期和实习单位进行沟通与交流,加强对学生实习情况的效果坚定,并将其实习实训情况加入到毕业的考核中去,从而让学生加强对实习实训的重视,加强对实习实训过程中的自身体验。在实习实训结束后,学校要通过座谈会、实习报告的形式认真进行总结,是学生完成“理论—实践—理论”的升华。
总之,高职学生的实习实训是当代高职高专进行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强化实习实训对高职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不仅需要学校在教师队方面着手强化管理,还应该在管理理念上、管理方式上以及管理思想上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变革,从而寻求一条适合当今高职高专实习实训的管理方式。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EB/OL].http://www.china.com.cn/policy/txt/2010-03/01/content_19492625_3.htm.
[2]胡萩沙,袁卫华.努力构建高职学生实习实训的有效运行机制[J].武汉科技学院学报,2006,(5):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