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与心理护理效果分析
2016-12-26刘倩
刘倩
【摘要】 目的 探讨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及心理护理方法、效果。方法 122例神经衰弱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1例。观察组给予常规护理加心理护理, 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对患者周围536例小区居民进行神经衰弱影响因素的调查。结果 生活压力较大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者、睡眠质量较差者、人际关系较差者神经衰弱的检出率较高(P<0.05)。观察组护理后总有效率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1%(χ2=4.22, P<0.05)。结论 生活压力、睡眠质量、人际关系、自我调节能力均是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 神经衰弱患者经过心理护理后, 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
【关键词】 神经衰弱;发病因素;心理护理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76
神经衰弱是神经症性障碍疾病, 是由于精神长期处于紧张和压力下出现的极易兴奋和脑力疲劳的状态, 临床表现为抑郁、情绪不稳定、睡眠障碍、失眠、记忆力减退等现象, 常因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而轻重不一, 患者多病情迁延, 严重影响身心健康。由于神经衰弱与精神因素关系密切[1], 科学的心理护理可以减缓患者神经衰弱症状。本文对神经衰弱的发病因素进行分析, 以制定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 并探讨心理护理的干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2015年10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122例神经衰弱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1例, 观察组中, 男29例, 女32例, 年龄16~63岁, 平均年龄(42.39±9.61)岁;对照组中, 男28例, 女33例, 年龄16~63岁, 平均年龄(42.84±9.27)岁。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122例中, 机关事业单位59例, 工人36例, 农民6例, 个体工商业者14例, 学生7例。对122例住院患者周围的居民进行调查, 合计调查538例, 其中男255例, 女283例, 年龄15~65岁, 平均年龄(42.58±9.26)岁。
1. 2 调查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表, 内容包括一般情况、人际关系、睡眠质量、生活压力等内容。有经过培训的医学院学生入户进行调查, 调查人员对问卷进行讲解后, 有被调查者自行填写问卷。合计发放问卷538份, 收回有效问卷536份。
1. 3 护理方法 护理人员积极与患者沟通, 了解患者精神紧张、压力来源, 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 为患者讲解神经衰弱的诱因、治疗方法等, 帮助患者多想象生活中积极的方面, 使其减缓紧张、焦虑情绪, 同时采用色彩护理学, 为患者创造舒适的就医环境[2], 为患者讲解成功案例, 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帮助患者学会自我调节, 自我控制情绪。通过倾诉、听音乐、做自己有兴趣的事情等, 以缓解压力, 稳定情绪。帮助患者处理人际关系, 组织心理学讲座, 请专家为患者讲解人际关系的处理方法;耐心解答患者的问题, 帮助其正确认识疾病;鼓励其多参加集体活动, 改善人际关系, 以帮助其尽快恢复健康[3]。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影响神经衰弱发病因素的单因素分析 合计调查536例, 检出神经衰弱阳性42例, 阳性率为7.84%。不同年龄、性别神经衰弱的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压力较大者, 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者、睡眠质量较差者、人际关系较差者神经衰弱的检出率较高,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 2 两组护理效果比较 观察组给予心理护理后, 神经衰弱总有效率95.08%明显高于对照组83.61%,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2, P<0.05)。见表2。
3 讨论
神经衰弱的发生机制可能与各种因素减弱了大脑皮质内抑制的全过程[4]有关。生活压力较大者、自我调节能力较差者、睡眠质量较差者、人际关系较差者神经衰弱的检出率较生活压力小, 自我调节能力、睡眠质量、人际关系好者高, 说明以上因素均是影响神经衰弱发生的原因。
目前神经衰弱多采用镇静等对症方式治疗。观察组心理护理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对照组, 提示心理护理可以增强神经衰弱患者的治疗效果, 减缓其负面情绪, 减轻其压力。
综上所述, 生活压力大、人际关系、自我调节能力、睡眠质量差均是神经衰弱的诱发因素, 针对诱发原因进行针对性心理护理, 可以改善患者负面情绪, 增加治疗效果, 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晓聪.神经衰弱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体会.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 8(4):193-194.
[2] 贺小平.优质护理在神经衰弱患者中的应用体会.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3(8):86-87.
[3] 刘改祥, 徐慧.不同护理方法对神经衰弱患者的护理应用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8):270-271.
[4] 梁余航, 周曙, 陈湛愔.汉语成语N400在神经衰弱和抑郁症患者事件相关电位检测中的应用研究.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33-35.
[收稿日期:2016-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