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研究与实践

2016-12-26纪辉

现代商贸工业 2016年10期
关键词:高职大学生教育

纪辉

摘 要:

创业创新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实用教育和职业教育。要做好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解放思想观念,开设针对性强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建设有高职特色的创业创新教师队伍,完善组织结构和机制,搭建丰富的创业创新教育实践载体探索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发展的体系与路径。

关键词:

高职;创业创新;教育实践

中图分类号:F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0.044

我国高职教育从无到有,走过了十几年的跨越式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建设由改革开放30多年来每年两位数的高速增长转为中速个位数的增长,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特别是高职教育面临着新要求、新任务和新挑战。一线的生产、技术、管理和服务的高技能创新创业型人才将成为未来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关键所在。高职院校将承担这一重大使命。

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鼓励创业创新的优惠政策,在政策利好的刺激下,高校创业创新教育探索也在持续开展中。本文从剖析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现状出发,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为例,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实践探索,从组织结构、师资建设、课程体系和实践载体四个方面探讨高职院校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1 高校创业创新教育之现状

以往我国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偏重于理论研究而忽略了创业创新教育。由此造成的结果就是在创业创新方面和国外的大学生相比存在着明显的差距和不足。虽然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但目前还没有形成“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大环境,想通过走捷径而成功仍是大家普遍存在的一种侥幸心态。但随着我过经济社会发展步入新常态,过去的发展模式已经证明是过时的,此时再不进行创新和转型,将会严重制约我国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因此,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鼓励高校学生自主创业,是教育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服务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是落实以创业带动就业,促进高校毕业生充分就业的重要措施”。

目前,我国高校创业创新教育还处在起步阶段,存在很多问题。具体表现为:一是创业创新意识不强,行动不够。中国传统文化在社会上仍然有强大的影响力,大学生中具有创业创新意识和行动的人寥寥无几。大学生中普遍存在追求稳定,不愿冒险的就业倾向,从每年的全国公务员报考中可见一斑。如此这般,真正想创业,敢创业,想创新,敢创新的人就凤毛麟角了。而且创业创新本身就是九死一生的事情,成功的几率太低,这也是很多大学生想创业创新而不愿行动的顾虑所在。二是各个高校还没有找到适合本地本校的创业创新教育模式。现在各高校的创业创新教育都存在雷同的现象。举办创业创新大赛,但比赛的结果也只是一个荣誉而已,为比赛而比赛,没有将设想变成现实的产品,从单纯的比赛到真实的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举办创业创新讲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让学生直接接触到优秀创业创新者的思想和感悟,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从小缺乏创业创新教育的大学生寄希望于通过几场讲座就能改变固有的思维模式,行动起来去创业创新是不现实的。除此之外,很多高校还花巨资建立了创业创新实践基地,但基地的实际运作状况却不如人意,真正从基地成功孵化的企业屈指可数。三是我国目前各高校严重缺乏能够开设创业创新课程的专业教师,大多数老师都是科班出身,从学校到学校,没有创业和创新的经历和经验,教授给学生的也是书本上的创业理论和创新理论,对学生真正的创业创新没有指导意义,效果有限,帮助不大。这一点也是制约高校创业创新的关键所在。没有优秀的富有经验的创业创新教师队伍,高校创业创新教育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从谈起。

由此可见,我国大学生创业创新从思维意识到行动力到实践能力上都是缺失的,现实是不容乐观的。创业创新教育对于每一个高等教育工作者而言都是任重而道远。要想改变现状,需要从机制、政策、组织构架、教师、学生等各个方面通力合作,要有敢于改变的勇气和实际行动,要大胆改革和创新,唯有如此,方能培养出新一代具有创业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优秀大学生,从而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后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2 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体系的构建

创业创新两者是分不开的。创业者必须要有创新意识,这样才能在残酷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创新是实现创业成功的保障之一。创新创业教育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和广泛,它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与特点,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到组织领导、规章制度、教师队伍建设、校园文化氛围、学生的自我觉醒等方方面面,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且各个方面环环相扣,缺一不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在创业创新教育和实践上取得一定成效,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第一,完善创业创新教育组织机构、健全工作机制。

高职院校要想把创业创新教育落到实处,首先要求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在组织制度上要敢于创新,成立由主管教学的校领导牵头负责,由教务、科研、设备、财务、学工、团委、系部等职能部门参与的校级组织协调机构,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办法和配套政策。组织机构可以下设各系各学院创新创业教育中心,负责本系本学院创新创业教育的教学实践探讨,为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提供咨询服务和心理辅导,积极联系企业专家为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进行把关和提出建议等。创造一切条件为学生提供创业创新方面的全方位服务。其次,要将校企合作进一步深化,企业专家要参与到学校的创业创新教育中来,包括开设讲坛、指导学生、共同开发创业创新项目等,双方互惠互利,同商共建,逐渐形成与学院办学特色相适应的创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现在,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创业大街已正式挂牌成立并迎来了第一批实际入驻项目。经济管理学院也成立了创业教育工作小组,组员包括系领导、专任教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代表等。工作小组成立以来,帮助了一批有创业意愿的学生成功创办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其中的杰出代表分别是09级学生钟志军所创办的中山市超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和09级学生陈永能所创办的中山市天沃时代户外拓展基地,运营三年来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中山移动支付领域和户外拓展领域小有名气。

第二,构建大学生创业创新教育的课程体系。

建立创业创新教育课程体系,需要充分发挥第一课堂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出台相应的政策并保障政策落到实处,对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尝试并收到一定效果,受到学生好评的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奖励。在课堂上除了传授学生创业创新理论外,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创业欲望和创新思维的教学互动环节。如:角色扮演、案例分析、情景模拟等。此外,将创业创新教育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相应的学分和课程。在专业学习的基础上增加经济学、市场学、法学、商务礼仪、商务谈判、企业管理学、创业心理学、企业家精神等方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形成通识教育课、专业课和创业课相辅相成、相互渗透、功能互补的多层次课程体系。此外,高校应积极创造条件,多聘请知名企业的专家来校进行创业创新知识的讲座,让学生有机会近距离聆听创业大家的思想,解答同学们有关创业创新的种种疑惑和问题,这对激发大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新精神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已开设《职业生涯规划与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并把它列为全校所有专业都必须学习的公共必修课。其中,经济管理学院的杨翠友主任正组织系内系外优秀教师、职场精英共同编写投资与理财专业现代学徒制创新创业教育重点教材。

第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是当务之急。

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要创业,但每个学生必须要有创新意识,对教师而言尤其如此。创新创业教育对教师的素质要求极高,除了专业知识外,担任创业创新教育课程和实践的老师还要有创业创新的亲身经历和经验。因此,教师队伍建设是关系到创业创新教育能否取得成效的核心点。很难想象在没有一只高素质的创业创新教师队伍的情况下,创业创新教育能取得成功的。目前,高校创业创新教育面临的一大问题就是师资力量的不足,很多高职院校的教师从来没有创业创新的实践,从小到大接受到的都是理论知识,这样的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进行创业创新?如何向学生传授创业创新经验?如何帮助学生实现创业创新的愿望?因此,各高校应该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鼓励教师到企业去接受培训,考取相关职业证书,鼓励教师同企业家多交流,鼓励教师多关注最新的创业创新理论研究动态,积极申报课题和发表论文、创造条件选派一些优秀教师到国内外进行考察和调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老师在校内开设自己的公司和工作室等,以实际行动来为学生树立创业创新的榜样。据统计,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目前有创业经历的老师的比例在3%左右,比例虽然不高,但也是学院的一笔宝贵财富,同时也提醒着广大教师应该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不断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这样才能使创业创新教育这棵大树结出丰硕的果实。

第四,搭建多元平台,实现资源共建共享。

实践证明,创业实践基地是帮助大学生实现创业创新的一条有效途径。各高校应该高度重视基地建设,在提升基地建设质量上下功夫,为有激情但缺资源的学生创业团队提供必要的帮助。此外,高校还应该广泛联系学校所在地区的优秀民营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优秀成长型企业,为大学生提供高质量的实习岗位。

政府相关部门在高校创业创新教育的实施过程中也是不可或缺的。各高校应该和所在地区的地方政府建立合作办学,服务地方经济的长效机制。针对大学生创业需求和创业资源信息不对称的现实情况,积极整合政府、高校、企业和社会等各方面支持大学生创业资源,帮助有创业创新意愿的学生用好政府的政策和市场的资源,打通学生创业与政策资源有效衔接的“最后一公里”。

此外,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组织创业论坛、创业沙龙、创客空间等活动和社团组织,营造人人参与,个个争先的校园创业氛围。在建设好学生创业社团的同时,可以通过举办“创业创意大赛”、“营销精英大赛”等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比赛,在比赛中发掘、造就一批具有创业潜质的优秀学生。近年来,广东理工职业学院经济管理院的学子在“金蝶杯”、“用友杯”、“邮政储蓄杯”等国家级和省市级相关创业设计比赛中均表现优异,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今后会继续再接再厉,力争实现获奖名次和获奖级别上有所突破。

21世纪是大学生创业优势凸显的新时代。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提升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同时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要素。全国各高职院校应顺利这一时代大潮,改革教育思路,立足区域经济发展,开展特色化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业心理、创业素质、国际视野和全球化观念的复合型人才为己任。为我国的经济现代化、社会现代化和教育现代化输送更多高质量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小奎.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背景探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3).

[2]叶育旺.当代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才智,2010.

[3]赵中建.21世纪世界高等教育的展望及其行动框架[J].教育发展研究,1998,(12).

[4]郑其绪.论创业型人才培养[J].战略思考,2010,(5).

[5]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6]纪玉超,沈文青.以融合的理念建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J].继续教育研究,2009,(10).

猜你喜欢

高职大学生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