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麻醉苏醒患者应用镇痛药物的观察分析及护理探讨

2016-12-26贺莉

中国实用医药 2016年23期

贺莉

【摘要】 目的 探讨麻醉苏醒患者使用镇痛药物情况及护理体会。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例开展镇痛治疗的患者的临床资料, 分析药物镇痛效果及护理价值。结果 200例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前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为(5.34±1.43)分, Ramsay评分为(0.49±0.72)分, 麻醉药物应用后VAS评分为(2.66±1.33)分, Ramsay评分为(1.65±1.07)分, 镇痛药物应用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 Ramsay评分明显上升,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麻醉苏醒室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取镇痛药物应用, 并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可使因疼痛引发的呼吸急促、高血压等并发症改善, 确保患者临床安全, 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关键词】 麻醉苏醒;镇痛药物;护理探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3.152

麻醉苏醒室患者以循环不稳、气道阻塞、全身麻醉(全麻)苏醒期躁动等为常见并发症, 可能造成安全隐患和治疗监测不配合。故采取相应治疗手段和加强全麻恢复期患者监护十分重要[1]。镇痛是麻醉苏醒室患者常用治疗措施之一, 多采用解热镇痛抗炎药、阿片类镇痛药等药物, 探讨镇痛药物对患者镇静程度、镇痛效果的影响, 对其并发症观察, 总结护理对策, 可为临床医护工作提供技术指导。本次研究选取相关患者, 就上述内容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本院收治的200例开展手术后行镇痛治疗的患者, 男125例, 女75例, 年龄9~76岁, 平均年龄(56.7±6.3)岁, 患者涉及胸外、烧伤、普外科等重要科室, 对本次实验均知情同意。

1. 2 方法

1. 2. 1 镇痛药物应用 镇痛药物应用需把握以下原则:①以无创途径给药为首选, 口服镇痛药物具经济、安全、简便优点;②阶梯给药:即需依据疼痛程度由轻至重对不同强度的镇痛药物选择;③按时给药, 即应有规律按一定时间间隔用药;④个体化原则:依据患者公斤体重选取一种或一种以上镇痛药物单次应用。

1. 2. 2 护理 术前:加强访视, 对患者病情全面了解, 开展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就个性化护理计划进行建立;术中:护理人员需积极配合医生开展各项操作, 依据具体情况, 帮患者疏导负性情绪。术后:麻醉护理人员需对麻醉医生的各项工作积极配合, 对各种引流管妥善放置, 密切观察病情, 使患者生理功能维持正常, 呼吸道保持通畅。开展回访工作, 对患者开展个体化心理和健康指导, 促护理工作质量提升。

1. 3 指标观察 ①VAS疼痛评估标准:以0~10分为分值范围;0分:患者无任何疼痛反应;1~3分:患者自觉轻度疼痛, 但可耐受;4~5分:患者自觉疼痛为轻/中度, 尚能耐受, 但影响睡眠;8~10分:疼痛较强烈, 影响睡眠和食欲, 较难耐受。②Ramsay镇静评分标准:以1~6分为分值范围。1分:患者躁动不安, 焦虑;2分:患者配合, 安静, 有定向力;3分:患者对指令有反应, 可唤醒, 可入睡;4分:患者嗜睡, 对大声听觉刺激或轻叩眉间反应敏捷;5分:患者嗜睡眠, 对大声听觉刺激或轻叩眉间反应迟钝;6分:患者无任何反应, 嗜睡。无镇痛:1分;浅镇静:2~4分;深镇静:5分;过度镇痛:6分。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00例患者麻醉药物应用前VAS评分为(5.34±1.4)3分, Ramsay评分为(0.49±0.72)分, 麻醉药物应用后VAS评分为(2.66±1.33)分, Ramsay评分为(1.65±1.07)分, 镇痛药物应用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 Ramsay评分明显上升,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麻醉苏醒室是为患者提供手术麻醉后平稳恢复的场所, 以确保患者顺利清醒为主要功能, 因麻醉和手术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患者的生理机能, 尤其是麻醉及术后第1小时需加强照护的阶段, 重视治疗及开展严密监护, 对减少麻醉期并发症意义重大[2]。

本次研究选取的200例患者, 相较镇痛药物应用前, 镇痛药物应用后患者VAS评分明显下降, Ramsay评分明显上升, 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应用镇痛药物和加强护理, 对术后恢复疗效显著。同时, 护理过程中对患者Ramsay镇静程度、VAS疼痛评分正确评估十分重要, VAS评分>3分时, 需依据医嘱应用单次静脉注射镇痛药物。应密切观察用药后患者有无呼吸抑制等变化, 如部分患者因镇痛药物的应用, 可有舌后坠出现, 明显呼吸抑制伴发, 护理时需及时采取面罩吸氧、开放气道等措施, 促患者血氧饱和度和呼吸状态恢复正常。麻醉苏醒室在日常护理过程中, 应用镇痛药物, 需对药物治疗前后的镇痛效果积极评估, 对镇痛药物及时有效的采用, 可使因疼痛引发的呼吸急促、心动过速等并发症改善。镇痛药物依据作用机制, 包括辅助性镇痛药、非阿片类镇痛药及阿片类镇痛药三大类。辅助性镇痛药以抗惊厥、抗精神病药物为主;非阿片类镇痛药物以非甾体类抗炎药为主, 如环氧化酶-2抑制剂;阿片类镇痛药以芬太尼、吗啡等为主。

麻醉苏醒室开展有效且合理的护理工作可对患者病情变化及时发现, 使患者尽早接受专业医护, 进而增强护理质量, 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本次研究中, 术前重视访视工作的开展, 可了解患者情况, 依据需要实施个体化照护措施[3];术中做好积极配合及心理护理干预, 可保障手术顺利实施;术后重视并发症的防控, 可降低不良事件率, 进而全面保障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 麻醉苏醒室患者在手术结束后取镇痛药物应用, 并加强整体、全面的护理干预, 可使因疼痛引发的呼吸急促、高血压等并发症改善, 确保患者临床安全, 有非常重要的实施价值。

参考文献

[1] 范晓华, 刘尚昆, 晏世琴. 全身麻醉苏醒早期应用不同镇痛药物效果观察. 现代实用医学, 2012, 24(12):1391-1393.

[2] 姚活锋, 万丽, 黄焕森. 帕瑞昔布钠预先镇痛对瑞芬太尼快通道麻醉术后患者苏醒期的影响.广东医学, 2011, 32(15):2030-2031.

[3] 王长明, 蔡长华, 张静, 等. 地佐辛超前镇痛对面肌痉挛术后麻醉苏醒期的影响.国际麻醉学与复苏杂志, 2014, 35(2):127-130.

[收稿日期:2016-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