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广场景观设计教学研究
2016-12-26栾妍谭杰许恬
栾妍 谭杰 许恬
摘 要:
作为京津冀发展核心地带的燕郊经济开发区,潮白河是燕郊唯一一条河流,其两岸的景观风景变得尤为重要。之所以选择潮白河滨水广场景观设计教学是因为优秀的滨水广场景观不仅让人感觉轻松愉悦,还要做到自然风景与建筑较好的融合,结合京津冀一体化特点作为案例教学非常合适。而目前潮白河滨水广场的不足之处在于道路规划不合理,广场的每个功能分区也十分混乱,不能满足不同目的的人群在此休闲或运动。城市滨水广场设计是城市设计的重要课题,是一个城市设计的重要体现,因此做好潮白河的滨水广场景观设计,会给燕郊带来更好的城市景观体验。
关键词:
城市滨水景观;绿化设计;河道改造;生态景观;城市形象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6.10.033
1 课题研究价值
1.1 课题研究背景
对于以往的景观教学方法,一般都是静态教学,老师主讲,学生倾听,导致学生注意力无法集中,常常出现听课效果不理想的结果。但是国外教学一般更注重师生互动性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基于这样的特点,针对本次潮白河景观改造工程,采用项目教学法来实施。
燕郊自古就被称为京都重镇,因春秋战国时地处燕国都城(今北京)城郊而得名。隶属于河北省三河市,处在京津唐都市圈核心地带,同时也是全国离天安门最近的产业开发区,如今的燕郊已成为融入京津、俯仰全国、接轨世界的绝佳平台。
潮白河发源于河北省沽源县,经赤城县,于白河堡进入本市延庆县境,东流经怀柔县青石岭入密云县,沿途有黑河、汤河、白马关河等支流汇入。而潮白河燕郊河段最窄处约180m,最宽处约350m,具有城市景观与防洪的双重功能,古时亦为水路运输的重要通道。自2008年起,国家准备投资5.5个亿去改造潮白河,可见政府对潮白河改造工作的重视。疏通断流多年的河道,对河堤进行固化、美化及绿化改造,在潮白河的东岸建一个湿地公园。本次潮白河滨水景观规划位于神威北路西延长线上,美林湾小区西侧,整体直径约500m的半圆形广场式滨水景观。
1.2 课题研究目的与思路
作为景观教学研究,本次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教师带领学生模拟设计公司设计流程,通过项目背景认知,项目实地考察,从中得出项目现有问题和设计要点。学生组成分组团队,教师作为指导,分步骤进行规划设计。潮白河滨水广场承担着文化传播及休闲娱乐场所的同时,还担负着一定的交通集散功能,而滨水广场景观作为横跨河流两岸的广场景观则更要做好衔接两岸交通要道。故而本广场在被河水一分为二的同时,由多座交通及景观桥梁衔接,实现截而不断的景观特色。因而更加符合地方景观特色。
2 滨水广场景观的概述
滨水一般指同海、湖、江、河等水域濒临的陆地边缘地带。水域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因素。城市滨水区是构成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重要部分,并且是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兼具自然地景和人工景观的区域,其对于城市的意义尤为独特和重要。营造滨水城市景观,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把人工建造的环境和当地的自然环境融为一体,增强人与自然的可达性和亲密性,使自然开放空间对于城市、环境的调节作用越来越重要,形成一个科学、合理、健康而完美的城市格局。
3 潮白河滨水广场景观的设计的规划构思
3.1 定位分析
依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与顺义、密云、怀柔等新城规划,与相关专项、专业规划相衔接,明确潮白河沿线地区的功能定位,明确发展目标,确定空间布局和发展建设策略,为未来潮白河流域相关工作的开展提供规划与指导。
本次规划是对各类既有规划的梳理、整合、优化和提升,从保障用水安全、加强生态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角度,分析潮白河流域这一特定区域的现状问题与发展机遇,明确发展定位、布局和规划建设要求,促进燕郊地区乃至北京市整体的经济、社会、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2 潮白河滨水广场景观的设计定位
增强城市景观作用的同时给市民带来更多的休闲娱乐选择和更广阔的活动区域,并通过对河道的改造改善潮白河的水质差与水量小的问题。并且以桥梁沟通潮白河两岸,促进两岸的沟通与交流。
规划对策如下:
(1)统筹资源、合理利用:在全市地表水资源严重紧缺的前提下,应站在建设世界城市的高度,进一步开展相关研究,明确全市地表水资源的利用方式及方向。
进一步对全市水资源总量及配比、地质条件等进行摸底。
明确水生态修复目标与生态用水需求量。
确定全市景观用水供水量及供水时序。
进一步加强地表水与两岸土地的关联性,并结合城市开发合理进行河道地表水源配置。
(2)我们要做到以水为本,保护水源:潮白河流域作为北京市最重要的水源供给地区,对它的保护是地区发展与建设的前提。生态治理河道,增加河道对地下水的入渗补给;加强污水收集处理,改善水质;统筹
配置水资源,在保障用水安全的前提下,适当增加河道生态景观用水,改善河道水环境。对垃圾、污水进行收集和无害化处理。
(3)提升形象,突出特色:城市段沿线新城应结合自身特点及发展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新城滨水区域,体现现代化滨水新城的风貌。
(4)水城交融、亲水宜居:在城市段,将滨水空间与城市公共活动中心相联系、使城市公共活动功能向滨河靠拢,设置各类公共服务设施。加强亲近感。
3.3 潮白河滨水广场滨水广场景观的设计的突破与创新
(1)绿色交通空间形态:规划在潮白河沿线形成“一带四区”的绿色交通空间结构。
一带:规划潮白河沿岸连续的慢行通道。
四区:结合潮白河两岸功能分区、桥梁等,参照非机动车6公里的合理出行半径,划分慢行区,尽量减少跨分区的远距离交通。四区规划如下:
A区——自然休闲慢行区;
B区——运动休闲慢行区;
C区——都市休闲慢行区;
D区——生态休闲慢行区。
(2)绿色交通网络:通过改造和完善临河层面的道路,建立贯穿南北的滨河慢行廊道,作为滨河的慢行干道。并在滨河慢行干道的基础上,增设慢行休闲道,与慢行干道形成慢行网络,在保证每个慢行区自身系统完善的同时,与快慢交通接驳点建立直接的联系。
(3)建设多功能交通转换节点:公交-私家车-自行车通道-步行通道-水路换乘的重要接驳点。
(4)转换方式:通过港湾式公交停靠站将慢行系统与快行系统衔接,再通过码头将水上交通与快行系统、慢行系统衔接。
建立公交-私家车-步行通道的接驳点。
满足远途节假日出行观光需求,通过简单停靠式公交站将步行通道与公交快行通道衔接,通过临时停车场设置将私家车与步行空间衔接。
(5)生态维护策略。
保护河床与地下水——建设人工湿地:由于区域现状存在大量干涸河道,对各生态问题的影响最为突出。且恢复正常水量在自然上不可行,人工引水造价尤其高昂,因此建议将该区域存在的大量干涸河道,改造成经济环保的人工湿地作为现阶段枯水状态的主要生态措施,使其兼具生态、观赏和经济功能,一举数得。
防风固沙与河道安全——①堤岸立体绿化:对两岸进行绿化固堤,形成高中低三层立体绿化模式;加强对潮白河流域风沙廊道整治,在主要风口处营造防风固沙林;将风沙走廊的建设与农田建设相合,建设骨干林带和农田林网,形成农田林网防护体系。②堤岸防护:建造微地形堤,提高安全性和观赏性;平整河槽,增加湿地;按规范对河道进行防护。
生态维护发展——以绿养绿:“用环境自身蕴含的价值来养育环境”;发展依托环境的产业来达到环境和产业的双赢。废弃物处理有很多渠道:生活污水可以结合人工湿地进行系统的处理;而固体废弃物和工业废弃物就需要建立环保高效的处理方式来维护生态的发展。
4 结论
滨水广场景观教学中,用现代的设计手法,将对应某地区的历史文化特色融入到现代景观设计中,通过对各种景观元素建筑、小品、植物、铺装、材料等的设计,表达自己的创意与意图。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强调人群定位,空间定位,生态定位,环境水景定位等,根据现有环境条件,把这些因素综合考虑,让学生实地考察测量,带着现有问题去做设计,考虑此滨水广场定位,综合周围居住环境及人群特点,考虑应该符合老年人运动、休闲,同时适合各类人群活动的滨水休闲空间,整个广场道路设计符合国家规定无障碍设计的要求。广场遵循着生态化、人性化。地域化设计原则,力求营造优美宁静而又富于人文气息的滨水景观环境,整个广场设计以活动广场、中心广场。文化馆连接成一条主轴线,通过自然式和规则式相结合的设计手法,将河流和城市空间完美的结合起来。此滨水广场设计力求营造优美宁静而又富于人文气息的滨水景观环境,提高市容市貌,改善市民生活环境质量,让居民拥有一个心灵的港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