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叹为观止的《长城》张艺谋式的好莱坞“大片”
2016-12-24
长城
奇思淫巧,叹为观止
兴建长城原本是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在古代落后的工程条件下,既是连成一片的城墙,也是运送兵力的“高速公路”,这在当年已是人类科技文明的创举了。电影《长城》还嫌不够,把这个东方奇迹又来了一次全方位的升级,城墙里暗藏着无数复杂的机械构造。弓弩、投石机、弹跳台、火箭发射器……必要时还能从内部打开机关暗道,真像“瑞士军刀”一样随拿随用,奇思淫巧,叹为观止。咱当时若真有这般科技水平,领先西方何止千年,怎会在鸦片战争中输给他们。长城也是中国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作为IP再次开发也未尝不可,之所以在海量的怪兽攻击中没有攻破,影片勉强给出了一个说得通的解释,算是留足了面子。可假如世界对于古代中国的认识,迄今仍局限在长城、黑火药、孔明灯这种层面,那《长城》拍得也不比Netflix的《马可·波罗》高明多少。
怪兽
逼真足够,设计粗糙
组团打怪兽这种事儿,泱泱中华上下五千年,咱老祖宗可比洋人更有发言权—“过年”不就是为了打跑了怪兽嘛。如此说来,《长城》作为贺岁档大片还真是应景,今年过年不打“年”,咱改打“饕餮”了。饕餮这个词已从最初的怪兽转了义,老百姓也明白是“胡吃海塞”的文绉绉说法,要不说咱是“舌尖上的民族”嘛。《长城》中的打怪兽成了人类被打牙祭,它们战斗力太强,而且具有先进的神经元组织,只有像《明日边缘》等同类科幻片一样,搞掉兽王才能胜利。具体到饕餮一族的造型,反正《山海经》也给媒体提供更多的灵感,更像是恐龙和鬃狗的巨大化杂交体,在脑门上多了青铜铭文图案,算是标注了中国血统。公平地说,饕餮怪兽的逼真和灵活度是足够的,毕竟负责数码特效的“维塔工作室”缔造过《魔戒》,把那套西方模板搬到东方来,嘴一张还是挺吓人的。但是影片对这些怪兽的设计依然是粗糙的,他们的智商到底是高是低,为啥就怯了磁石,咋就不知道扯开火药等等,都在一片乱咬中不及解释了。
明星
“外邦”比中国演员放得开
所谓标准大片除了投资高,场面大,更主要的还是明星多。这次《长城》不仅召唤来了华语圈当红的偶像派,演技派,老中青幼一票明星,还有好莱坞一线巨星献计。面相憨厚的马特·达蒙前些日子刚从火星回来,又马不停蹄穿越到了中国古代,偷火药不成,还主动参加了中国人的春晚大聚餐。或许是配音的缘故,达蒙,帕斯卡和达福这三位“外邦”表演上比中国演员普遍放得开,那中文说得太溜了,似乎天生就适应“大片气质”。反倒是几位本土影星的演技无从发挥,黄轩一晃而过,彭于晏和林更新就吼了两嗓子,加起来的戏份还没鹿晗多,唯一镇得住场子的张涵予,还早早就领了便当。刘德华饰演的军师作用十分关键,前因后果的梳理,运筹帷幄的气度,出谋划策的果敢,可算是在智商上为中国人长了脸。至于景甜,那可是领导,骠骑大将军啊,风姿飒爽,外语八级,海报就该把她大头放在正中间!
导演
大场面调度能力依旧
如今的国内导演中,真能拍出千军万马的壮观气势的,还非张艺谋莫属,《长城》在这个层面上是达标的。第六代和后面那些年轻导演,很少有人展现出对大场面的调度能力,这并非美学口味的取向,而是时代造就的特性。估计也没多少人去较真《长城》的甲胄和兵器,是不是符合历史朝代。什么虎啊,鹿啊,熊啊,鹰啊,不就像十二生肖那样图个热闹嘛,那蹦极似的女兵“鹤军”更是充满了想象力,负责美术设计的老外肯定是个体育爱好者。恰巧这种刷油漆式的颜色分配,最对张艺谋的胃口,《长城》里的场景似曾相识,一会儿《三枪》跳到《英雄》,又回到《满城尽带黄金甲》,只不过这回的“像素”从人变成了怪兽,导演狠过了一把彼得·杰克逊的瘾。国外观众完全可以把这片当《魔戒》来看,所谓“无影禁军”,不就是中国人的精灵族,矮人族什么的嘛。《长城》的编剧是一水的老外,人家也确实依循好莱坞大片的成功经验,如何开局,啥时转折,高潮要几处,搞笑来几下,煽情再来几发,套路工整,至少保证了节奏紧凑,不冷场。张艺谋则掌控着场景,镜头和色调,总之保证两个字—“大气”,这就算对得起准备过年,“饕餮”一顿的观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