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文学之争”等
2016-12-24
明代文学之争
明代中期有“复古”和“解放”的文学争论。复古派以“前七子”与“后七子”为代表,提倡文学复古,认为“文必秦汉,诗必盛唐”,此后的文学皆为末流,不值一读。解放派则反对复古,推崇“唐宋八大家”的文体解放,因此,也被称为“唐宋派”,代表人物有归有光、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解放派认为:“今世以琢句为工,自谓欲追秦汉,然不过剽窃齐梁之余,而海内宗之,翕然成风,可谓悼叹耳。”他们讽刺复古派“颇好剪纸染采之花,遂不知复有树上天生花也”。复古和解放之争,古已有之,今后还要反复。
部分新疆地名的汉语意思
克拉玛依:黑油(维吾尔语)。
吐鲁番:都会(维吾尔语)。
哈密:瞭望墩(维吾尔语)。
阿克苏:白水(维吾尔语)。
喀什噶尔:各色砖房(维吾尔语)。
塔里木:宜种之地(维吾尔语)。
乌鲁木齐:优美牧场(蒙语)。
阿尔泰:黄金之地(蒙语)。
巴里坤:老虎爪子(蒙语)。
塔尔乌塔:旱獭之地(蒙语)。
察布查尔:粮仓(锡伯语)。
克孜勒苏:红水(柯尔克孜语)。
塔什库尔干:石头城堡(塔吉克语)。
赛里木:祝愿(哈萨克语)。
润笔
润笔,原指使用毛笔时先用水泡一泡,把笔毛泡开、泡软,以便更好地吸收墨汁。《隋书·卷三十八·郑译传》记载,郑译是隋文帝的开国功臣之一,官至上柱国,后因贪赃纳贿、疏于职守及不孝顺母亲遭弹劾。不久,隋文帝因感念郑译与自己同生共死建立隋朝,又想召回郑译,于是就命令内史令李德林草拟诏书,恢复郑译的爵位,丞相高颖戏谓郑译曰:“笔干了。”郑译则答:“不得一钱,何以润笔?”后来,人们就将付给文人墨客撰文写诗作画的酬劳称为“润笔”。除银两外,还可以用粮食、布帛等物品来支付润笔。有的文人则随自己喜好收取润笔,如王羲之爱鹅,李白要酒喝,而苏东坡则羊肉也收。史上最贵的文章要算西汉时司马相如所撰的《长门赋》,共633字,获润笔黄金百斤。
文艺复兴之父
意大利学者、诗人弗兰齐斯科·彼特拉克(1304-1374),自幼酷爱文学,尤其喜欢古典作品,他一生用了大量时间研究古典文化,把古典文化看做是反封建的思想武器。他说:“在我感兴趣的事物中,我总是着意于古典,因为当今世代对于我常常是难以忍受的。”出于这一想法,他不辞劳苦,四处周游,尽力搜集希腊、罗马的古籍抄本和历史文本,然后反复阅读,认真校对,并用自己的观点予以诠释和阐述。他把自己的文艺思想和学术思想称之为“人学”或“人文学”,大声疾呼要来“一个古代学术——它的语言、文学风格和道德思想的复兴”,以此和“神学”相对立。彼特拉克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人文主义者,因此被誉为“文艺复兴之父”。他以十四行诗著称于世,他的抒情诗是在继承普罗旺斯骑士诗歌和意大利“温柔的新体”诗派爱情诗传统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其特点是格调轻快,韵味隽永,善于借景抒情,达到了情景交融的境地,为欧洲抒情诗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被后世尊为“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