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速”则不“达”
2016-12-24刘燕
刘燕
“欲速则不达”被载入“论语.子路”常用于说明如果干一件事情的时候,要求过于性急图快,急于求成,也寓意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成效反而适得其反,不能达到目的。在教学与评价中也是如此,在教师专业化发展,教师职后培训,远程教育成为一种受人重视的一种新的教学途径。
教学与评价小组合作“欲速则不达”在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关于“教学与评价”的教师作业中,看到这样一篇文章。原文如下:
我的课堂,积极探索生本课堂。学生能做的,尽量让学生做;学生能讲的,尽量让学生讲。小组讨论、小组推选学生自己讲解,讲的好的给予加分鼓励,这一切融入了合作学习、以及学生主导课堂的理念。但是,有时学生讲解影响教学进度,为了赶进度,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较少。如何解决这个问题,非常愿意听听大家的高见。
这篇文章的标题是:“评价会不会影响教学进度”。类似的问题,是在涉及到教学和评价的话题时,很多老师都会担心和思考的。这也是鉴于教学进度的压力,很多教师不敢放手提供评价机会的主要原因。然而,课堂上,要了解学生对已学的知识掌握如何,对新学的知识理解程度怎样,对新旧知识的融会贯通的程度如何等,都需要评价来支持。而采取评价,一定会占用讲授的时间,这在传统的课堂教学理念中,被认为是时间的浪费。而且会影响教学的进度,而进度,则是常规教学所关注的重点,保证不了进度,就会被认为是完不成教学任务。记得我本人在教学中开始使用“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时,也有过类似的困惑和纠结。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行问题探究,也产生过类似的困惑和纠结。合作,探究,是可以提供给学生主动思考,探索知识形成规律的机会和空间。可这得花费大量的时间,万一完不成教学任务该怎么办?可是,看到同学们欣欣然投入地从事学习活动的热情,看到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而终于发现了什么时的由衷的自豪和喜悦,还是一路坚持了下来。既然将任务放给了学生,就大胆地把时间和空间交给他们。恰如《学记》所言:“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学生们一反往日被动听,被动记,懒于思考,懒于笔记,总是等待现成答案的状态和表现,渐渐养成了认真思考、深入探讨、扎实学习的好习惯。
很多学生回答问题的时机是最大限度投入学习,积极思考的时机,这个时候,哪怕多一分钟,几秒钟,都可能是潜力的挖掘和智力的开发,学生在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时刻,甚至会表现出另自己都想象不到的一面,会出现令人惊喜的奇思妙语。这可能是一个突破瓶颈、突破框架的机会。不仅如此,学生看似正确的回答中可能会潜藏不妥当的表述,会流露出平时不容易发现的思考问题方面缺点和不足,而在看似错误的回答中,也会有难能可贵的“对”的成分,同样值得老师指出,并加以表扬。一概而论,一棍子打死,很容易打击学生,否定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所付出的努力。
比如,单元学习中的成果检测,为完成项目任务而做的种种铺垫和准备,项目完成之后的成果展示和评价,都会占用大量的时间,老师们也会为时间的“流失”而深感不安。如果你看到每个同学,包括那些后进生们也欣欣然参与其中,每个人都可以在项目中找到可做之事,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获得价值感和归属感,你就觉得这是值得的。“无用”会化为大的“有用”。
如此一来,嵌入评价活动的课堂,有“以一当十”之效。“慢下来,等一等”,我们会在统一的固化思维之外,发现多样化的思维样态,会发现出其不意的智慧成果。有价值的课堂生成就自然而言成为了教学中灵动的火焰。
对于眼下正热兴的教学评价,肯定也会在实践中遇到类似的问题。拿自我评测表或小组评价量规来说,实际操作、使用和进行数据分析,都会花费很多学生的、老师的时间。学生填表的时间可以用来多做几道题,汇总数据的时间教师可以多批改几篇作文。可是,无数成功的案例标明:做这个是值得的。落实好过程,让思维成果通过评价活动而变得“可视化”,这样才能帮你发现“真问题”,只有发现了“真问题”,才有可能找到“真办法”。找到了好的办法,也就拿到了开启问题之锁的钥匙,学习之路就畅通了,一通则百通。
只有赢得了学生的心,才会慢慢赢得与学生相关的一切。成绩,不是问题。高考,亦不在话下。
总之,在教育教学的路上,这句话值得共勉——欲“速”则不“达”。
参考文献:
[1]李兴家,温恒福.教师校本培训需要现代远程教育的支持[J].现代远距离教育,2005,(05).
[2]陈永跃.终身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5,(05).
[3]石群雄.“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与学”教师培训项目的个案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4]熊频.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