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语文课中成语教学的探讨

2016-12-23卢茶飞

散文百家·下旬刊 2016年12期
关键词:古汉语形声字教育者

卢茶飞

我国的成语可谓是历史悠久且源远流长,其中所蕴含的意思不仅耐人深思,而且会让文章的内容看起来增色很多。但是由于初中生的语言水平不高,如果想要让他们熟练地应用好成语绝非易事,教育者如果只是一味地向初中生灌输教材中的成语信息,那么势必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并且会增加学生对语文课程的畏难情绪。基于此,中学语文教育者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着手,让他们对成语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设计出一些具有针对性的教学内容,通过这种因材施教的授课模式,提高成语课程教学效率。

一、成语教学在中学语文课程中的意义与价值

1.有利于提高中学生的表达能力。

如果能够帮助学生由浅至深地积累一些成语,并且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成语信息的深层含义,那么就一定能够让学生更好地度过文化休克期,融入语文课程的学习环境中。

2.有利于提升中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水平。

我国的学者将成语大致分为四字格与非四字格两种,其中主要以四字格的成语比较常见。此外,成语可以根据其起源和创作背景进行细化分类,还可以根据成语的内部结构进行分类,按照语文课程当前的教学内容将成语分为动宾式、偏正式及联合式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分类方法,初中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会变得更加丰富,从而有利于教学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二、初中语文课程中开展成语教学的策略

1.帮助学生学会解释成语。

(1)要鼓励学生多多了解古汉语中的成语解释。语言不是短时间内形成的,它需要经历漫长的历史长河才能够逐渐积累。经过了历史的发展与时代的变迁,中华民族的语言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词语类型,而成语就是其中一种。从初中语文教育者的角度分析,在日常的教学过程当中一定要多多鼓励学生了解一些不同类别的成语解释,并且要结合自身的语言能力加深对成语信息的掌握。在古汉语的教学课程中蕴藏着很多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成语,教育者应当尽可能多地引导学生接触它们,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感悟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例如“安之若素”这一成语,其中的“素”字需要怎样理解呢?关于这个“素”字曾在古汉语的《活板》中出现过,文中写道:“有奇字素无备者。”我们可以将“素”字理解成为平常与平素,换到“安之若素”中也是相同的意思。再如“置若罔闻”中的“罔”字,教育者就可以联系到《核舟记》这篇古汉语文章,其中“罔不因是象形”这一句中的“罔”是没有和不存在的意思,通过这种延伸教学的方式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让他们对古汉语中的成语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要加强学生对形声字的认识。无论是在现代汉语还是在古汉语当中,绝大多数汉字都为形声字。初中生已经对形声字有了初步的认识。形声字主要由两个部分组成,即为声旁与形旁,在汉字当中,形旁所表示的是汉字本身的含义,而声旁所表示的则是汉字的读音,教育者只有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应用形声字的形旁与声旁,才能够让他们更轻松地学习成语、理解成语。例如成语“病入膏肓”,其中的“肓”字,很多学生都会将它写成“盲”字,出现这种低级错误的主要原因是学生并未全面了解和掌握形声字的组成结构与实际含义。事实上,“病入膏肓”这一成语中出现的“肓”字是一个典型的上声下形的形声字,通常情况下,由于“月”字在古时所代表的是“肉”,因此但凡是与人体有关的汉字基本都会加上一个“月字,而“盲”字则与我们的眼睛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病入膏肓”的本意是药物所作用不到的地方。

2.在开展成语教学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首先,语文教育者要重点培养学生的敏觉力。在学生难以准确理解某一个成语的含义时,教育者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成语的字面意思深入分析成语故事的由来,在轻松诙谐的氛围中了解成语的内涵。其次,教育者要运用联想方法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让他们根据成语的内在含义设计出一个简单的故事和场景,在无形当中提高学生的想象力。再次,语文教育者要从多个角度对成语进行分类,目前比较常见的有成语的由来、成语的引申义及成语的情感色彩等,通过此种方式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与归纳能力。最后,要经常开展一些成语类的写作活动,让学生的创作能力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教育者可以为学生安排一些扩写和续写成语故事的课堂作业,并让他们在成语故事的解读中加入独有想法。

3.在开展成语教学时要注意开展对学生的品质教育。

(1)在成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想品质的教育内容。文以载道所要表达的意思即为文字是文化信息的承载体。事实上,文字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意义和价值,教育者需要引导学生透过文字深入分析其背后所蕴藏的文化底蕴。成语其实就是承载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在开展成语教学课程的过程当中,教育者要充分运用好成语信息向学生渗透一些正面的思想品德内容,让他们可以通过一个个成语故事重新审视自己的情感与思想状态,继而开始逐渐转变到更加良好的状态。

(2)在成语教学中渗透对学生思维品质的教育内容。成语中包含了很多种类型的文化信息与思想内涵,并且拥有很多偏向哲理性的知识,语文教育者要充分利用好这些资源培养初中生的思维品质。例如“拔苗助长”、“刻舟求剑”等成语不仅有着可读性较强的寓言故事,而且在其中蕴含着能够让学生展开深刻思考的问题,例如刻舟求剑所能够产生的不良后果有哪些?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的根据是什么等。语文教育者要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想法,将成语寓言故事中所表达出的哲理应用到日常生活与学习当中,进而在潜移默化的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猜你喜欢

古汉语形声字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认识带“氵”的形声字
带“火”字旁的形声字
小议形声字
古汉语疑问句末“为”字补证
形声字运动会
上古汉语“施”字音义考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谈谈古汉语的翻译
古汉语中表反问的一组能愿动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