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中对地理教学的思考

2016-12-23刘皞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过程教师教学

刘皞

摘要:本文从四个方面阐述了在新课改过程中教师对地理教学的些许思考。希望能引起广大教师的共鸣。

关键词:新课改;地理教学;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08-0076

在实施素质教育这场深刻变革的面前,要实现地理学素质教育目标,推动地理学素质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地理教师就必须引导学生热爱地理科学。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欲望。因此,在地理教学中就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体现学生在知识学习和能力培养中的主体地位,以让学生多思、多问、多动手、多合作、多自主学习为出发点来进行地理课的教与学。

一、教师对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角度的反思、挖掘与处理

要体现新的教育理念,必须对教材和教学内容进行不同视角的反思和挖掘。许多曾经是科学上的难题,到了今天可能已经成了人尽皆知的常识。比如地球的形状问题,学龄前儿童都能够通过各种渠道进行了解,如果我们的中学地理课还停留在简单的描述这一认知层面上,学生就不可能得到更高一级的思维训练,属于对课程资源的严重浪费。学生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丝毫得不到探索的乐趣,他们不是用自己的眼睛和心灵去认识了一个世界,而是被简单地灌输了一个世界。

而新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重视知识的产生过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体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所以我们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启发、鼓励学生主动探索这些今天看来已经成为常识的知识的来龙去脉。要达到这种教育效果,就必须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和认识规律,创设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引导他们质疑、调查、探究、辩论,在良好的心境下完成学习过程。比如,在地球形状教学中,笔者设计了这样一些问题:1. 如果你有孙悟空那样的本领,你会达到天边吗?2. 如果你开着一架飞机一直飞,会飞到哪里呢?3. 你是怎么知道地球形状的?4. 假如你是一位2000年前的古人,你会如何思考和验证脚下大地的形状?5. 古人后来是如何描述地球形状的?他们为什么会认为大地是那种形状?

二、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

1. 教师要教会学生课前预习认真看书,掌握教材主要内容。课前预习,不是走马观花,应付一下练习题,而是要认真阅读,掌握主要内容。如七年级教材地图中的比例尺、方向和图例这一节,预习的目的要了解比例尺的定义、不同地图上方向的确定和常用的图例等。

2. 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利用地理教具和制作简易图形的习惯。自主学习时要利用地理教具的形象性、直观性来理解和掌握教材内容,养成制作简易图的习惯。如用一只橘子作实验。把球形的地球表面画在平面上,观察图形的变化:或用乒乓球制作一个小地球仪等。这些都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

3. 教师要由讲授者变为组织者。教师先提出学习内容和要求,限定时间让学生自学教材。再做教师设计的练习题。先学后教的“教”字,不是教师教,而是教师对学生做的练习题做出评判,个别不会做的由教师指导,每堂课教师的讲授时间基本不超过一半的时间。这种教师当堂布置作业、当堂检查、课后不留作业的方式,其实是要真正把学生解放出来,从而不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

三、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

教师可组织全班学生分成4-6人小组进行讨论,可以克服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对课本内容的片面理解。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自由地、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启发,集思广益,深化对知识的理解,更为重要地是为每位学生提供了发言的机会,有利于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级性,锤炼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应事先提出讨论题目和讨论的具体要求,指导学生搜集、阅读有关资料或进行调查研究,提倡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同时,也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讨论时,要善于引导他们相互协调合作,围绕着中心议题,展开有理有据的争论,让学生真正是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说话。

另外,在新课标的理念下应重视对原理的探究和应用过程。由此,教师也要将其真正设计到教学过程之中。理解和记忆地理原理并不是学习的最终目的,能够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出一些新的情景,让学生在新的情景下运用地理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师要重建课堂教学结构,着力指导学生活动

在地理教材中的“活动”这一板块中,有52项以上的是要求学生阅读文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有4项是要求学生根据所列数据进行相关计算,例如计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密度、人均资源等。这些“活动”的安排促使学生从原始材料中挖掘信息、提取数据,通过分析和计算得出相关结论。新教材中“活动”板块要求学生的动手制作能力要提高,有效地组织地理教学活动,使他们体验到把握地理知识的乐趣和学习的意义,进而把爱好转移到课内学习中。如教《地球的公转与四季》时,对于为什么越接近太阳直射的地方,获得太阳光热越多,气温越高;越斜射的地方,得到太阳光热越少,气温越低”这个问题,鼓励学生设计一项实验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现象。安排学生在课前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让同学们认真探究,反复尝试,最后凝练成实验:用手电筒多次照射涂黑的画纸,第一次直照,后几次斜照,并且斜照的角度逐渐变小,得到的是因前后照射状况不同,而导致画纸上光亮强弱随之改变的结果,同学们在仔细观察实验过程,反复讨论结论后,就推荐同学作了这样的比拟:手电筒比作太阳,画纸比作地面,光亮强弱不同比作太阳光热的多少不同。通过富有情趣的实验活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讨论、探究的积极性,丰富了学生的认知形式,使课堂布满勃勃生气,学生的思维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与提高。

总之,在地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的放失地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提高课堂45分钟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过程教师教学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秋天在哪里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美育教师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
教育教学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圆满的过程